兆元新契約保費時代 已宣告結束?
兆元新契約保費時代 已宣告結束?。(示意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去(二○二○)年是壽險業充滿驚險與挑戰的一年,除了肆虐一年多,至今仍持續延燒的新冠肺炎疫情外,面對全球低利率環境,以及金管會爲接軌兩大國際標準(財務報導準則新制IFRS17及新清償能力指標ICS2.0)而實施的「強化壽險業體質的保險商品監理措施」,包括提高商品保障比例、強化保險商品送審的利潤測試、宣告利率及銷售後管理機制等,這幾項引導商品結構轉型的措施,使得壽險業的吸金功力大減,在二○二○年創下新契約保費收入(FYP)衰退達二十八.一%、總保費收入也衰退八.七%的歷史紀錄。
新契約保費守不住兆元
高成長時代已宣告結束
爲迎合國人喜愛儲蓄的特性,加上市場利率持續探底,過去十幾年來,壽險業不斷推出各類型儲蓄型、理財型壽險商品,這些躉繳或短年期的類定存保單每年都爲壽險業帶進龐大可觀的保費收入。
壽險新契約保費在二○○五年才站上五千億元規模,到了二○一○年就一舉衝破兆元大關,短短五年期間保費就增加一倍之多,之後除了隔年(二○一一)因利變年金解約費用新規導致下滑到九千九百多億元外,每一年的保費都維持在兆元以上,二○一八年更來到一兆三千多億元的高峰,使得總保費也在二○○九年站上二兆元,並在二○一六年七年時間內就增加到三兆元,二○一八年更攀升到三兆五千多億元(詳圖一);總資產累積的速度更是驚人,二○○九年才超過一○兆元,二○一六年就增加到二二兆,到去年底更已超過三十兆元的驚人規模。
不過,這一切都在二○二○年出現反轉趨勢!
二○二○年的業績,雖有三波停售(包括年初與年中的責準金利率調降及年底失扶險的停售)加持,壽險新契約保費收入仍未能守住兆元大關,爲九一六七.九億元,跌回十一年前的水準,更創下二十八.一%的跌幅;總保費雖有續年度保費支撐,仍保住三兆元大關,但也衰退了八.七%,較前年減少三千多億元,爲三兆一六四○億元。
下半年靠投資型年金撐盤
若分析各商品的新契約保費結構,在利變型、投資型與傳統型三大險種中,去年利變型商品因宣告利率不若往年亮眼,雖仍收進三千八百多億元、四成六佔率的保費,不過比起前年仍衰退三成七,其中利變壽險跌幅更達四成一;保費收入佔三成七的投資型商品,去年因爲金管會對目標到期基金保單祭出兩大限制,使得投資型壽險保費急凍,從前年的一千七百多億元降到去年的九百八十幾億元,衰退四成二。
去年雖然投資型壽險買氣消退,但在低利率環境下,仍有不少擁有充沛現金,想要追求安全、利率稍高的保守族羣,因此,當下半年某些公司將銷售主力改爲躉繳、月配息的類全委投資型年金時,便立即受到不少退休族的青睞。光去年九到十二月期間,投資型年金就創造了一○八七億元的新契約保費收入,整年度更達到二四一四億元,是所有險種中衰退幅度最小的,僅負成長一.四%。
傷害險衰退近一成
在健康險與傷害險方面,這幾年產險業推出的傷害險內容豐富多元,保費也很有競爭力,對壽險業的傷害險業務造成很大威脅,不過傷害險前年仍有二.七%的成長,去年則在整個大環境的影響下也同步衰退九.一%,僅收進一一一億元。
不過,健康險卻逆勢成長七.七%,成爲二○二○年唯一正成長的壽險商品。
這幾年長照議題受到高度觀注,加上許多新型療法、醫材與藥物不斷問世,大大提高國人對醫療保障的風險意識,根據本刊多年調查,健康險、長照險與癌症險已成爲國人再投保的三大首選商品。去年新冠肺炎疫情雖然使得業務推展受阻,但也因而提高國人對醫療保障的重視,從今年一月時大家排隊瘋搶「防疫保單」的盛況就可看出。
此外,熱銷好幾年的失能扶助險,因損率攀高、再保安排困難及準備金不足,被金管會要求需依缺口增提準備金之下,去年底各公司紛紛停售失扶險,又創造另一波停售潮,使得去年健康險正成長七.七%,保費收入達四二八億元,較前年增加三十億元。
前十大僅三家成長
在衰退近三成情況下,去年壽險初年度保費收入達千億元的公司僅剩國泰、富邦與南山三家,前年達千億元規模的中國與新光,去年僅以八七三億與七二三億多元分居第五與第六。前年排名第六的臺灣,去年則以八九五億的保費晉級第四名,成長率爲七.九%,是前五大中唯一正成長的公司。
第六到第十的公司中,排第六的新光幾乎未銷售投資型商品,但排名第七到第九的安聯、法國巴黎及安達全都是投資型商品專賣公司,而位居第十的三商美邦到去年底投資型初年度保費佔率也已高達七成。
二十二家公司中,除了臺灣外,初年度保費收入正成長的公司還有安聯、安達與友邦,其中以友邦正成長最多,達三五.六%。
進一步分析前五大公司的保費結構,國泰去年新契約保費收入一六○七億元中,有八八四億、五成五是來自投資型商品,尤其是投資型年金。富邦投資型保費則佔三成二,仍被禁賣投資型商品的南山,靠着利變型保單保住千億元水準,臺灣的投資型保費也高達四成七,中國則不到一成。
躉繳保費佔率高達六成
等價保費僅佔三成三
去年有近六成新契約保費收入來自躉繳,比前年的五成五還高。其中,除了專賣投資型保單的公司外,躉繳保費佔率超過六成的有國泰(六成四)及中國(七成三),臺銀也有五成七,富邦與南山都是五成。
主管機關爲鼓勵壽險公司銷售長年期保單,以及避免同業追逐保費收入排名,另依壽險公司的保單繳費年期計算等價保費(FYPE)。等價保費將各公司的新契約保費依照繳費年期乘以固定比率後重新計算,其中躉繳保費只計入十%、繳費二至五年期者,分別計入二十至五十%,六年期以上才全部計入。因此繳費年期較長的保單賣出愈多的公司,等價保費排名會優於依新契約保費排序的名次。反之,若過於集中在躉繳件,等價排名會落後新契約保費排名。
去年九一六八億新契約保費收入中,躉繳佔到六成,依躉繳與分期繳狀況折算等價保費爲三○九四億多元,佔新契約保費三三.八%。國泰、富邦與南山因爲各繳費期別保費都高於同業,因此等價保費與新契約保費收入排名一樣名列前三大,不過富邦等價保費比率略高於國泰。
新契約保費排第六的新光等價保費則排第四,臺灣排第五、中國第六,沒有躉繳商品且全產品的繳費期都在六年以上的中華郵政,新契約保費全數計入等價保費,排名第七。
精彩全文與圖表請詳見3-4月號(387/388期合刊)現代保險雜誌,或請訂閱現代保險雜誌。
本文作者:編輯部
(本文摘自《現代保險雜誌387-388期》)
《現代保險雜誌387-38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