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生治療重塑關節 輪椅族重獲新生

部立桃園醫院復健科主任葉圜叡以增生治療重塑關節,助輪椅族重獲新生。(院方提供/蔡依珍桃園傳真)

部立桃園醫院復健科主任葉圜叡以增生治療重塑關節,助輪椅族重獲新生。(院方提供/蔡依珍桃園傳真)

許先生車禍受傷後,左腿骨折只能用右腿使力走路,沒想到2年後連右腿的膝蓋也撐不住,吃了一堆訪間藥物也不見好轉,到部立桃園醫院尋求治療,所幸在PRP注射、震波與復健治療多管齊效下,終於能脫離輪椅重獲新生,該研究獲刊登在2021年美國復健與物理治療學雜誌 AJPMR。醫師指出,逾7成老人爲退化性關節所苦,常見被不肖業者推銷誆稱具療效僞藥,呼籲民衆仍應尋求專業醫師給予正確的診斷與治療,以免治療不成還傷身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臺灣成年人膝關節退化的盛行率約略15%,女性高於男性且盛行率隨年齡增加而上升,70歲以上的老人則超過 70%爲此病所苦。除了老化之外,退化性關節炎也可能提前發生在一些特定的族羣上,像是創傷、運動傷害,工作或負重過度等等,另外也可能因其他疾病導致骨骼關節受力結構不均或過度肥胖等問題造成。治療方式千千百百種,甚至有很多不肖業者推銷誆稱具療效的僞藥,以此牟利

「就好像我們要搭建一座堅固的橋樑,不只橋墩要造的結實厚重,周圍鋼索穩定性也具有關鍵性角色。」部立桃園醫院復健科主任葉圜叡表示,承重的橋墩就像是我們的軟骨,我們有很多方式在治療或補充這部分,例如是注射PRP或是補充葡萄糖胺、軟骨素等等,但是周圍的鋼索卻常常被忽略,所謂的鋼索,就是膝蓋周邊衆多肌腱韌帶

葉圜叡表示,研究的目的就是希望藉由震波治療加強膝蓋周邊韌帶與肌腱的強韌性,以建立膝蓋活動時的穩定性。不同於過去目標都是痛點的治療方式,用震波以特定強度精準的位置治療這些重要韌帶的着骨點,強化整體膝蓋的結構,研究結果證明不僅讓退化性關節炎患者膝蓋的疼痛降低,走路和其他日常生活功能也明顯提升,該研究已刊登在2021年本期的美國復健與物理治療學雜誌AJPMR。

葉圜叡說,我們希望退化性關節炎的治療,能在執行手術(關節置換)之前,有更多有效的選擇,而這往往很難由一個單一的治療方式來完成,他強調,很多患者可能以非類固醇消炎藥作爲治療方式,也有很多人可能選擇玻尿酸注射,稍嚴重一點的,或許考慮類固醇等其他注射治療,這些治療常常無法有長久的效果,並不是因爲這些治療不好,而是不夠全面。

「復健治療也是很重要、很基礎的建設!」葉圜叡強調,大約僅有1/5到1/4退化性關節炎患者會使用復健治療來減少退化性關節炎帶來的不適,先前利用臺灣健保資料庫做的研究顯示,退化性關節炎患者若能接受較高頻次的復健治療,可以減少退化性關節炎衍伸出的心血管疾病或血脂肪問題,這個研究結果引起國外學者高度興趣,也獲得2017年美國復建醫學會年度最佳論文

「基於以上的研究結果,我們認爲承重的軟骨、周邊韌帶結構和腿部肌力訓練等復健治療是不可偏廢的。」葉圜叡表示,目前我們以PRP/增生治療重塑關節內組織,輔以震波強化周邊結構,並提供復健運動訓練改善肌力並降低不動帶來的併發症已初見成效,當然治療期間仍必須由專業醫師視病況醫療影像來調整其他輔助用藥。即便退化性關節炎是常見的病症,民衆仍應尋求專業醫師給予正確的診斷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