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時期重估小米

科技行業新舊時代交替的信號燈已經頻繁閃爍,在這樣的關鍵節點上,早已爲大衆熟知的公司,也需要面臨投資者的重估。比如,已經成立13年的小米。

近期,小米集團(1810.HK)剛剛拿出一份亮眼的財報。2023年第二季度,小米總營收674億元,環比增長13.2%;經調整淨利潤達到51億元,環比增長59%,同比增長147%,系2021年第四季度以來單季最高利潤。結合一季度來看,小米2023年上半年總盈利水平已經接近去年全年。

拉長時間來看,自2022年第四季度以來,小米各項業績指標的增長曲線都平緩走向了明顯擡升,回暖速度一直快於行業。

在宏觀經濟環境沒有實質變好的前提下,小米能拿出這樣一份成績單,實質上已經完成了從量變到質變的轉變,即賺錢的能力提高了。這也給投資者帶來了一個疑問:小米是如何實現的再次蛻變?

高端持續成長進化

2022年,小米提出“穩定經營”戰略,將過去“以規模優先”的增長模式調整爲“規模和利潤並重”。

在保證規模的基礎上追求利潤,小米選擇的策略是衝擊高端化和降本增效。

過去三年,高端戰略一直是小米發展的重中之重,在經歷了幾年探索和沉澱後,小米已經在高端市場站穩腳跟。2023年第二季度,小米在中國大陸4000-6000元價位段的智能手機銷量市佔率達到12.7%,同比提升6.2個百分點;在中國大陸智能手機ASP同比提升超過24%。

小米的高端化戰略不僅在其強勢的智能手機業務上奏效,而且已經複製到其他品類,帶動小米全品類實現高端化突破。2023年第二季度,小米高價格段的智能大家電收入同比增長70%以上,連續七個季度高速增長。

由此,小米三大主營業務毛利率繼續保持上揚態勢。其中,智能手機毛利率爲13.3%,同比提升4.7個百分點;IoT與生活消費產品業務毛利率爲17.6%,同比提升3.3個百分點;互聯網服務毛利率達到74.1%,同比提升1.1個百分點。同時,小米整體毛利率達到21%,再度突破歷史新高,且連續三個季度實現上漲。

在有好的經營策略後,如何執行纔是關鍵。小米選擇的做法是持續堅持降本增效、優化庫存管理。2023年第二季度,小米整體費用102億元,同比下滑2.3%,同期小米存貨金額385億元,同比下降33.5%,達到十個季度以來的最低水平。其中,原材料存貨金額和整機存貨金額同比下降幅度都超過了30%,庫存週轉效率也提升明顯。

除此之外,小米繼續深化“商店整合年”運營戰略,加快提升新零售運營效率。2023年第二季度,小米之家線下門店的月均單店GMV同比增長超20%。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線下渠道的快速發展,爲小米高端化發展提供了明顯助力。據第三方數據,2023年第二季度,小米中國大陸地區線下渠道高端線產品收入佔比已經接近一半份額。

持續強調科技底色

小米的底色一直是硬核科技。

長期以來,小米一直堅持研發投入。過去六年,小米的研發投入的年複合增長率高達38.4%,預計2023年小米全年的總研發投入將超過200億元。根據小米的計劃,在2022年至2026年這五年間總體研發投入將超過1000億元。

2023年8月,小米創始人雷軍在年度演講中再次加碼研發創新,宣佈小米科技戰略升級,新科技理念爲,選擇對人類文明有長期價值的技術領域,堅持長期持續投入。

長期堅持研發帶來的成果也顯而易見。目前,小米的技術體系已經從應用型邁向了更底層的核心領域,研發佈局進入了 12 個技術領域,包括5G 移動通信技術、大數據、雲計算及人工智能,同時基於智能製造,進入機器人、無人工廠、智能電動汽車等,總體細分領域達99項。

值得注意的是,小米的賬上還躺着豐厚的現金流。截至2023年二季末,小米現金儲備1132億元,創下歷史新高。充沛的現金流爲小米在新週期各項業務的開拓創新提供了充足的底氣。

目前,小米正在攻克的“技術目標”是AI。

今年,ChatGPT在全球掀起熱潮,科技行業基本已經形成了新的行業共識:AI時代即將到來。在AI技術受到萬衆矚目之際,小米自然不會甘於做追趕者,而是早已提前佈局,致力成爲行業的引領者。

早在2016年,小米就已經組建AI團隊,經過七年發展,目前人員規模已經超過3000人。同時,小米AI的技術能力目前已經覆蓋了視覺、聲學、語音、NLP、知識圖譜、機器學習、大模型、多模態等衆多方向,並全面賦能了從手機、汽車、AIoT、機器人等多個業務板塊。

目前,小米在AI領域已經有了成熟的產品,能夠展示出全面升級的軟硬融合實力。2023年8月的發佈會上,小米發佈了仿生機器人CyberDog2。與前代相比,CyberDog2不僅有更強性能的電機,支持更豐富的動作,還有更多的傳感器系統和AI語音交互系統,仿生動作和交互體驗都達到了新高度,換句話說,新一代產品更智能、更仿生、更“狗”了。

2023年4月,小米組建了AI大模型團隊,僅僅四個月就已經取得不菲成績。其中,小米60億參數的自研大模型在C-EVAL權威榜單上取得同參數量級排名第一,在CMMLU中文向大模型取得排名第一。目前,小米自研的端側大模型已在驍龍平臺跑通,自研13億參數端側大模型的效果,在部分場景上可以媲美行業60億參數的雲端大模型。

除了在AI領域與國內外互聯網巨頭技術比拼,小米還在不斷拓展自身的業務寬度,比如一直被外界關注的造車。

對於現代人而言,構成日常生活的主要場景主要是固定空間“家”和移動空間“車”。小米已在手機和AIoT上深耕多年,已經成爲固定空間的賽道強者,一旦完成移動空間的卡位,就可以立即補全小米全場景智能生態的最後一環,形成智能場景的閉環生態。

小米汽車距離量產已經不遠。小米進入造車行業之際,行業第一階段的創業期混戰期已經結束,進入到比拼技術、規模的巨頭角逐階段。小米汽車強調長期佈局,不僅全棧自研,還自建了汽車工廠,即便如此,小米汽車項目依然飛速進展。在不久前結束的夏測中,小米汽車進展超過預期,預計2024年上半年實現量產。

相比造車新勢力和傳統車企“跨電”,小米汽車的優勢在於生態賦能。在小米自動駕駛技術起步之初,人工智能實驗室、小愛團隊、手機相機部等多個協同團隊都給予了強力支撐。小米十餘年積累的大量核心技術,以體系化的技術創新力輸送給了小米汽車,讓小米汽車形成差異化的競爭力。

積跬步,至千里。在大衆看不見的地方,小米的技術佈局已蔚然成林,爲其構築了深而廣的護城河,也爲其未來發展勾勒出了清晰的發展方向。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