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大學生最多的城市,爲什麼是廣州?

來源:澎湃新聞

作者:朱昌俊 (澎湃特約評論員

高考志願填報季,“選城市還是選學校”等話題又熱了起來,一些相關的排名再次受到關注。比如,人們會發現,在校大學數量最多的城市是廣州

截至2020年6月30日,全國在校專科生數量超過100萬的城市僅有三座,分別是廣州、鄭州武漢。其中,廣州以130.71萬的數量穩居全國第一。如果加上研究生數量,廣州的高校在校學生將超過140萬,同樣位居全國城市榜首

說到傳統的高等教育重鎮,人們一般首先想到的會是北京上海南京、武漢等城市。與其經濟實力相比,廣州在高等教育上的存在感並不算很突出。

如廣州的“985”“211”大學僅4所,這個數量不僅遠低於北京、上海,也僅有西安、南京的一半。在更能代表高等教育含金量的在校研究生數量上,廣州也低於北京、上海、武漢、西安、南京。

但是,在校大學生總量上,廣州卻一騎絕塵。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常住人口基數大,產業門類齊全

最顯而易見的原因是,廣東常住人口多,爲廣州高校提供了強勁生源

根據“七普”數據,廣東常住人口已連續14年位居全國第一;和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時相比,廣東新增人口總量也位居全國第一。也就是說,廣東的總人口優勢還在繼續擴大。

事實上,像在優質高等教育資源上存在明顯劣勢的鄭州,其大學生數量目前已經超過武漢,位居全國第二,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得益於河南巨大的人口基數支撐。

並且,相較於內陸地區,廣東高考畢業生,由於經濟、文化等多方面的原因,去外省上學的意願相對較低,這也進一步增加了省會廣州的大學生數量。

但是,僅有人口基數的優勢還是不夠。

廣州身爲一線城市,經濟實力強,產業門類齊全,既爲高校畢業生提供了大量就業機會,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報考本地大學,在高等教育的投入上也更有底氣,這同樣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根據相關統計,廣州高校畢業生的本地留存率,居全國前列。而不少全國性頂級高校的畢業生,也往往把以廣州爲代表的珠三角地區作爲就業首選地。

換言之,廣州是在高等教育資源和就業容量上結合得非常好的城市。這與武漢、西安、南京、長沙等高等教育實力不俗的城市,因爲產業發展上的差距,而對本地大學生留存不足,形成了鮮明對比

正是因爲這種強大的就業容量,廣州雖然在頂級高等教育資源上不算拔尖,但其普通高校也不愁招不到學生。甚至,近些年出現一種趨勢,不少“雙一流”高校在廣州開設分校

與此同時,因爲財力雄厚,廣州乃至整個廣東,在高等教育的投入上也更有保障。如2019年全國教育經費執行情況統計公告顯示,廣東一般公共預算教育經費排名全國第一,是唯一突破3000億元的省份

此外,還有兩點因素值得注意。一是,廣州身處的珠三角,不僅有廣州、深圳這樣的一線城市,還有東莞佛山惠州珠海等一衆二三線城市,它的產業發展層次多,對不同類型人才的需求強。

因此,廣州建大學,尤其是在建設一些偏實用性人才的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方面的動力非常強。

比如,在廣州的82所本專科院校中,專科院校達到了45所,這個數字同樣位居全國第一。專科學校雖然辦學層次相對較低,但卻爲廣州和整個珠三角輸送了大量的產業工人,體現了高校服務於本地經濟的能力

在一定程度上說,產業上的結構差異,也是同爲一線城市的廣州,在高等教育結構上與北京、上海存在明顯區別的重要原因之一。如近期掛牌的廣州交通大學(籌),其建設的一個重要初衷,就是要提升廣州交通類人才培養規格,滿足廣州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建設的需要。

挑大樑的省會,包容務實的城市性格

此外,廣州的在校大學生數量最多,還因爲它集聚了廣東省內一半以上的高校。廣東目前擁有154所高校,其中82所都在廣州。

而像高校數量排名第一的江蘇省,167所高校中,省會南京只有51所,不到三分之一;排名第三的山東省(152所)與河南省(151所),省會濟南與鄭州的高校分別只有65和44,都遠不及一半。

按照時下“強省會”的說法,在高等教育方面,廣州是妥妥的“最強”省會,沒有之一。

這種分佈格局,與廣東各區域的經濟發展不平衡有關,像目前廣東經濟相對落後的非珠三角地區,仍有不少城市都還沒有本科大學。另外,深圳、東莞、佛山這些經濟強市的大學數量也嚴重偏少,被歸到“最缺大學的城市”之列。

因此,整個廣東的高等教育人才培養重任大部分都落到了廣州的肩上,在校大學生數量自然少不了。

高校和在校大學生數量多,支撐了廣州乃至整個珠三角發展的人才需要,同時也爲廣州的人口增長和活力提供了重要保障。過去十年,廣州常住人口增長接近600萬,在全國僅次於深圳。

正是看到了高等教育對於地方發展的重要性,近些年,不少城市都在競相爭搶高校。而廣州案例表明,一個地方要有能力培養人,更要有能力留人

也就是說,只有經濟發展水平和高等教育水平合拍,才能真正讓更多的人才“爲我所用”,實現社會發展效益的最大化,同時也反過來爲高等教育水平的持續提升提供經濟基礎

此外,廣州在校大學生數量上的“生猛”,與這座城市長期以來所展現的包容、務實的城市性格,也構成了一種自洽。

正是因爲包容、務實,它培養並接納、輸出了不同層次的人才,也最大程度爲自身發展蓄積多元化人力資源支撐。這樣的城市品性,其實也值得所有城市學習。

當然,在高等教育方面,廣州自身也不是沒有煩惱。如其頂級高等教育資源厚度,還與其經濟實力不甚匹配。而深圳、佛山等珠三角城市也在加速高等教育補課,廣州的霸主地位多少面臨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