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新發布】交卷時刻,四州市曬出“美麗雲南建設”成績單

9月20日,“美麗雲南建設”2024年系列新聞發佈會第四場——麗江、怒江、迪慶、臨滄專場發佈會在雲南省生態環境廳召開。四州市曬出在“美麗雲南建設”方面取得的成效和經驗。

麗江

中心城區空氣質量位列全國前茅

麗江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和聖君介紹,麗江市出臺《麗江市“十四五”低碳發展規劃》,明計劃、分步驟推進碳達峰。通過推動揚塵精細化管控、加強露天燒烤餐飲油煙污染治理、強化移動污染源污染防治、壓減燃煤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控車減油努力推動節能減排等措施不斷降低大氣污染危害,保障羣衆身體健康。2016年以來,中心城區空氣質量優良率連續8年保持100%,城市空氣質量位列全國、全省前茅。2024年上半年,麗江市主城區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爲100%,市政府所在地城市細顆粒物(PM2s)濃度平均值爲15.2微克/立方米,城市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爲2.17,排名全省第二名。

此外,麗江市全面推行河(湖)長制,設置四級河(湖)長1086名,境內597條河湖庫渠納入河(湖)管理範圍,全市35個市控以上河流斷面優良率爲91.4%,11個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均達到或優於Ⅲ類標準,水質達標率100%。

相繼建成醫療廢物集中處置機構2家,實現醫療廢物收、運、處全覆蓋,醫療廢物集中處置率達100%。實施4個歷史遺留涉重金屬廢渣堆存點環境風險管控,完成“一住兩公”地塊38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梯次開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完成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239個,治理率達52.76%。改造戶廁14158座,超額完成省級下達“廁所革命”年度任務。村莊生活垃圾治理設施覆蓋4526個,覆蓋率達到88.02%。全市土壤污染風險得到有效管控。

將綠色生態優勢和綠色能源優勢轉化爲低碳發展優勢,全市綠色能源發電總裝機達到1609萬千瓦;實施青藏高原東南緣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項目修復礦山169個,修復面積669.6764公頃;2023年林草產業產量總值達204.73億元,同比增長25%;抓“生態爲民”,以整改成效提升羣衆生態滿意度,截至目前,問題已辦結11件,階段性辦結2件;守底線提效率,持續提升高質量發展服務水平,2023年至今,共審批一般建設項目58個,備案280個。

怒江

生物多樣性資源保護有成效

怒江州生態環境局副局長廣七妞表示,怒江州認真履行《生物多樣性公約》,落實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將生物多樣性保護納入全州發展大局,啓動怒江州建設生物多樣性保護核心區五年行動,加快高黎貢山國家公園建設,組建3支共計300人的以森林防火專業隊爲主的高黎貢山保護專業隊。確定每年5月爲“高黎貢山生物生態安全保護宣傳月”,推出《雪山飛虹》白尾梢虹雉紀錄片,向國內外展示怒江生物多樣性資源和保護成效。境內高黎貢山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高黎貢羚牛約500只、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怒江金絲猴約250只、滇金絲猴約540只,紅鬣羚、亞洲金貓、雲豹、小果榆等新紀錄物種不斷髮現。

此外,怒江州始終奉行“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理念,緊緊圍繞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三大保衛戰,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助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全州環境空氣質量平均優良天數比率保持在99%以上;怒江、瀾滄江干流和獨龍江水質達Ⅱ類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達100%。

怒江州被授予第四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州稱號,貢山縣被命名爲國家第三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和“中國天然氧吧”稱號,成功創建國家森林鄉村8個、省級森林鄉村76個,省級綠美村莊4個。

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壓縮環評審批時間,2017年以來,全州共審批項目環評文件343個,備案2471個;怒江州堅持從講政治的高度從嚴從實抓好中央和省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先後完成2016年至2018年三輪中央和省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及“回頭看”95個反饋問題整改,羣衆信訪投訴舉報件全部辦結;依法處理偷排漏排、超標排放、未安裝或不正常運行治污設施和自動監測設施等環境違法案件,累計作出行政處罰222件,處罰金額共計2147萬元,按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四個配套辦法處罰案件達37件。

迪慶

接待國內遊客同比增長24.27%

迪慶州生態環境局副局長和雪松介紹,在大力保護生態的同時,迪慶州不斷髮展壯大綠色產業。一是培育壯大生態旅遊產業。2024年上半年,迪慶藏族自治州累計接待國內遊客1251.71萬人次,同比增長24.27%;國內旅遊收入累計達到148.66億元,同比增長34.84%,增速均位居全省前列。二是培育壯大綠色產業。在保護生態的前提下,大力發展綠色能源產業。目前迪慶州在建的旭龍水電站裝機容量240萬千瓦,年均發電量約105億千瓦時。建成後,每年可節約標準煤317萬噸,減排二氧化碳786萬噸。

截至目前,全州18個國控省控地表水監測斷面水質優良比例爲94.4%,無劣V類水體。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全州共開展機動車排放車輛檢驗50570輛,檢驗合格43620輛,遙感(黑煙)抓拍車輛136萬輛。新登記非道路移動機械98輛。截至8月,全州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100%;制定印發危險廢物管理評估工作方案,完成了2個地塊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工作。開展涉及我州53個用途變更爲“一住兩公”地塊的核實工作。完成11家州級危險廢物環境重點監管單位的規範化評估工作。

持續深化林長制工作,建立四級林長責任體系,全州共設立四級林長523名,設立州、縣(市)兩級林長制督察29名,設立森林警長33名,配備林長專管員2208名、管護員1717名。今年累計完成全民義務植樹88.54萬株,實施營造林3.57萬畝;聘用16528名生態護株員,對2520萬畝天然林進行全面有效管護。

嚴把環境准入關,嚴禁“兩高一低”企業落戶迪慶,成立工作專班,全力服務重點項目審批。今年向全州107個重點建設項目發放審批服務單,審批服務率100%。目前全州共審批建設項目26個,其中民間資本投資項目17個,受理審查率100%;構建國家和省級重要溼地水質監測監控體系,開展“綠盾”自然保護地專項行動,涉及人類活動違法違規問題點位2009個,已完成銷號1971個,銷號率98%。開展全州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工作,完成國家反饋4個違法違規點位的現場覈查,現場覈查率達100%;2016年以來,我州涉及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共5次,共反饋問題共計118項。截至目前,已到整改時限的101項問題中,完成整改100項,整改完成率爲99%。

臨滄

單位GDP能耗累計下降16.66%

臨滄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王嘉紅介紹,臨滄市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嚴把能耗“雙控”。2021至2023年,單位GDP能耗累計下降16.66%,超額完成“十四五”激勵目標。臨翔區林業碳匯試點入選全省林業碳匯試點名單。“風光水火儲一體化”綠色能源開發加快推進。綠色電力總裝機達1116.82萬千瓦;光伏發電裝機273.6萬千瓦。新能源項目併網投產轉換率全省排名第一,併網容量全省排名第三。謀劃儲備新能源項目159個,裝機規模1817.66萬千瓦。推行資源節約集約利用。2023年,城鎮新建綠色建築比例達98.27%,公共交通出行分擔率達46.1%,新能源車註冊登記累計10166輛。

此外,臨滄市劃定耕地保護530.41萬畝、佔現狀耕地的93.35%;劃定生態保護紅線886.39萬畝、佔國土面積的25.02%;劃定城鎮開發邊界22.49萬畝,佔現狀規模的1.29倍;綠色食品、有機產品累計有效認證860個、面積296.31萬畝,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產品2個、面積284萬畝,名特優新農產品24個。

今年1至7月,中心城區(臨翔區)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爲99.1%,同比提高4.8個百分點;細顆粒物(PM2.5)濃度均值3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微克/立方米。22個國控、省控地表水監測斷面水質優良率達100%,在用縣級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優良率達100%;今年以來,新建及改造污水管網約51.4公里,完成雨污分流改造約56.7公里;新增污水處理能力3.15萬噸/日。建設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3座,處置規模1300噸/天,其中已投運1座,建成1座,在建1座。鄉鎮鎮區、農村生活垃圾處理設施覆蓋率分別達100%、89.04%。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63%,提前完成2024年度目標任務;完成歷史遺留廢棄礦山修復並通過部級認定164個、面積達171.08公頃。

2023年,亞洲象種羣數量增長到22至28頭,西黑冠長臂猿種羣數量增長到3羣14只,綠孔雀種羣數量增長到7至12個種羣21至48只。完成造林補助0.75萬畝、城鄉義務植樹615.51萬株,全市森林覆蓋率57.83%,森林蓄積1.19億立方米。累計建成城市森林公園13個,國家級森林鄉村14個、省級森林鄉村210個。持續強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完成11條河流岸線保護與利用規劃,2021年以來累計完成水土流失治理1087.17平方公里、草原生態修復治理1萬畝。

大力發展生態綠色旅遊業,打造集創新研發、文化創意、體育競訓、休閒養生於一體的候鳥式“創、訓、養”基地。力推佤山尋茶之旅、邊關秘境之旅、滄源佤鄉探秘之旅、滇紅茗茶尋根之旅、冰島昔歸品茗之旅5條精品線路,建成A級旅遊景區48個。今年1—8月,全市接待遊客2654.09萬人次,同比增長12.22%;旅遊花費247.57億元,同比增長21.13%。

開屏新聞記者 張勇 江洋 實習生 徐朝歡

一審 何曉宇

責任編輯 易科彥

責任校對 郭毅

主編 武熙智

終審 編委 李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