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全面深化文化教育衛生體制改革—— 解決急難愁盼問題 擦亮民生幸福底色
老百姓關心什麼、期盼什麼,改革就要抓住什麼、推進什麼,通過改革給人民羣衆帶來更多獲得感。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我省堅持以人民爲中心,大力推進文化、教育、衛生體制改革,用改革的方法解決人民羣衆急難愁盼問題,擦亮民生幸福底色,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盼。
讓心中的“詩和遠方”可觸可及
在第十七屆文華獎評選中,我省選送的原創大型話劇《桂梅老師》榮獲文華大獎。話劇生動講述了“時代楷模”張桂梅的感人事蹟,打開了講好中國故事的新視點,最終收穫了我國舞臺藝術領域的政府最高獎,成爲我省近年來不斷涌現的文藝精品力作中的優秀代表。
近年來,我省堅持固本培元、守正創新,着力解決改革發展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推出一系列重要改革舉措,充分激發文化發展創造活力,文化建設取得顯著成效,文化綜合實力明顯增強,爲文化強省建設提供了強大動力。
文化體制改革的着力點就是圍繞面向羣衆、面向市場進行體制和機制創新。以此爲錨,我省不斷完善文化管理體制機制,宣傳文化系統黨的領導進一步加強,黨委宣傳部管理文化職能職責全面貫徹落實,宣傳文化系統機構改革全面完成,宣傳文化工作科學化規範化法治化水平不斷提升,政策保障體系更加完善。廣泛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全省建成12家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121家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加大先進典型選樹力度,先後推出高德榮、杜富國、朱有勇、張桂梅、鮑衛忠等一批“時代楷模”。不斷健全城鄉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完善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機制,實施文化惠民工程,讓文化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羣衆。基本實現省、州(市)、縣(市、區)、鄉(鎮)、村(社區)五級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絡全覆蓋,公共美術館、圖書館、文化館(中心)、博物館全部向社會公衆免費開放。推進“文化潤滇”行動,探索打造閱讀場景、文化藝術、景區體驗、文化消費和鄉村文化生活5種文化新空間400餘個。文藝精品力作不斷涌現,電影《楊善洲》、電視劇《解放大西南》、戲劇《搬家》等16部作品獲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電影《一點就到家》獲得中國電影華表獎,紀錄電影《九零後》、電影《再見土撥鼠》分獲第34屆、35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紀錄電影《落地生根》獲得金紅棉獎,實現零的突破。文化產業及相關產業增加值從2012年的298.97億元增加到2020年的644.86億元,體量增長2.1倍。對外文化影響力持續提升,講好中國故事,中華文化影響力不斷增強。
讓孩子享有公平有質量的教育
2023年9月,我省印發《關於進一步推進教師“省管校用”對口幫扶擴面提質的實施方案》,聚焦具有承上啓下銜接作用的普通初中教育質量提升,推進教師“省管校用”由高中向初中擴面提質。
一週後,雲南大學附屬中學即組織成立兩支“省管校用”對口幫扶團隊前往廣南縣第五中學和武定縣香水中學開展對口幫扶工作。半年時間,幫扶團隊先進的教育理念、管理模式和辦學經驗給兩所學校帶來了實質性的改變,學校教育質量和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助推當地基礎教育改革發展跑出“加速度”。
近年來,我省以激發教育活力爲切入點,從“有學上”到“上好學”,從扭轉“唯分數論”到深化“五育並舉”……圍繞人民羣衆關心的教育難點熱點問題,一系列改革舉措向縱深推進。
2023年,我省新建、改擴建公辦幼兒園214所,增加學位4.5萬個,獎補新增的普惠性民辦幼兒園452所。爭取新增500個專項編制,採取“省管校用”等創新機制探索破解“縣中困境”,推動“省管校用”向初中延伸,實現縣中託管幫扶全覆蓋。深化拓展“組團式”幫扶,推行“編外校長”“編外院長”。爭取高校週轉池事業編制3228個,教育系統編制總量和實有教師數量連續3年實現雙增長。在全國率先出臺民辦學校財務管理及辦學資金監管辦法。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壓減率達99.2%,課後服務實現全覆蓋,義務教育“雙減”“雙升”改革落地見效。以義務教育學區制管理、基礎教育集團化辦學、城鄉義務教育學校共同體建設等方式,建立覆蓋廣泛、形式多樣的基礎教育優質資源輻射引領機制,更好滿足人民羣衆“上好學”的教育期盼。同時,啓動職業教育貫通培養改革試點項目,爲拓寬職業教育學生成長通道,深化本科高校與高職院校、中職學校協同育人,推進構建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此外,我省聚焦義務教育招生入學辦理堵點、難點、熱點問題,建設全省義務教育入學“一件事”業務系統,將羣衆“入學事”“多部門”“多次辦”整合爲“一件事”“一次辦”“一網通辦”。
讓羣衆看病從“有”向“優”轉變
建設40個國家級、235個省級臨牀重點專科,25個省級臨牀醫學中心、120個州(市)分中心;120家三級醫院、128個縣域醫共體、5個城市醫療集團實現檢查檢驗結果互認;300個縣醫院薄弱專科通過驗收……省衛生健康委發佈的數據顯示,全省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取得顯著成效,有效讓羣衆看病從“有”向“優”轉變。
近日,華寧縣總醫院胸痛中心成功搶救了一名60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從確診到入院救治僅用時40分鐘,凸顯了胸痛中心的“救心速度”。
該患者得到及時救治得益於流暢的華寧縣域協同救治“心電一張網”體系的建設。華寧縣率先在雲南省籌劃啓動心電診斷中心及縣鄉村三級“心電一張網”建設項目,爲75家村衛生室配備網絡心電圖機和4包不同組合的“心梗一包藥”,縣域緊密型醫共體總院及村衛生室心電數據互聯互通,總院爲分院及村衛生室免費出具心電圖報告和治療方案,搭建起以縣醫院爲龍頭、鄉鎮衛生院爲樞紐、村衛生室爲基礎的三級“救心”網絡高速路,全力暢通農村胸痛救治通道,守護百姓“心”健康。
“醫改的目的就是讓羣衆享有優質醫療服務,最終實現少生病不生病。”近年來,國家心血管病、呼吸、腫瘤區域醫療中心建設成效初步顯現。全省125家縣醫院達到國家基本標準。在全國率先創新建成鄉鎮衛生院慢病管理中心1483個、心腦血管救治站708個。全省縣域內就診率保持在91%以上。推進臨牀服務“五大中心”建設,300個縣醫院薄弱專科通過驗收。全省1510家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有1368家服務能力達到國家基本標準。着力提升公立醫院綜合服務能力,提升醫療質量,提升科研創新能力,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邁上新臺階,羣衆所盼的“大病不出省、一般的病在市縣解決”得以實現。
同時,我省將“預住院”服務範圍擴大至全省具備預住院服務能力的三級甲等定點醫療機構,納入醫保支付的日間手術術式由82項增加到220項,343家醫院建立預約診療制度,322家醫院開展門診一站式服務。推進基層高血壓單病種醫防融合管理機制創新,高血壓和糖尿病患者規範管理率分別提升至85.04%、82.46%。建立健全優質醫療資源“省管縣用”對口幫扶機制,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
本報記者 陳怡希 陳鑫龍 侯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