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價飆完換飆船價 造船市場估迎來逾五年超級榮景

▲臺船終於迎來新一波的造船榮景。(圖/臺船提供)

記者張佩芬/臺北報導

新冠肺炎疫情加上紅海危機,讓貨櫃船運市場已經享受了逾四年的超級榮景,英國知名海運諮詢機構德魯裡估計貨櫃船運運價已經到頂了,而造船市場的榮景正在日益攀升,國內造船業大老指出,這一波榮景媲美2004至2007年的造船潮,以造價來看,目前尚未趕上2007年的最高峰,似乎還有向上空間。這一波榮景從現在開始算,估計在五年以上。

2004至2007年的造船潮,主要是由散裝船帶領,2001年至2008年夏天,因爲中國大陸經濟崛起,成爲世界工廠,根據世界銀行資訊,在這個週期內,中國的GDP增長了3.5倍,波羅的海乾貨船綜合指數(BDI)增長了1100%,2008年5月20日BDI攀登歷史高峰11,793點,海岬型船日租也創下30萬美元最高峰,而在2007至2008年,18萬噸海岬型船造價一度破億美元。

而在2017年,臺船接造的21萬噸海岬型船,造價不到5千萬美美元,已經是腰斬價,目前最新造價則回升至8千萬美元,雖然有船東高喊這種價格不能造,除非等到美元利率下修,但是中國大陸的中遠海運今年6月底傳出向日本多家造船廠詢問建造至少10艘18萬噸海岬型船的造價與塢位,創下中遠20年來首次向日本詢價紀錄,凸顯了目前造船市場塢位不足,連造船最大國的最大船公司,都出現要向外尋求塢位的窘境。

昨(8)日貨櫃船運市場二哥丹麥馬士基航運宣佈要造50-60艘替代燃料船,大陸媒體以重磅訊息來表達震驚,雖然業界人士點出疫情期間馬士基都在併購物流倉儲,造船太少,現在纔會急着造船,但是馬士基言明造船不是爲了擴充船隊,而是要更新船隊,也正是國際各大船東爲了減碳,必須面對的課題。

自2018年陽明海運下單訂造10艘2800箱貨櫃船之後,都沒有接到貨櫃船訂單的臺船,近期包括日本、韓國與中國三大造船國的船東,以及亞洲與希臘船東,都上門尋求造船塢位,塢位有多搶手可見一斑。

臺船高階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船價終於高到超出公司造船成本價,憂的是公司這幾年被挖走太多工程師與工人,尤其是基隆廠缺工嚴重,需要加緊招募與培訓人才,還好這次各國船東想造的油輪、貨櫃船與散裝船,臺船都累積有不少建造經驗,估計都可應付,現在要擔心的主機等供應商能否及時提供船舶主機與相關物料。

法國船舶經紀商BRS早在兩年前就曾預告,造船業未來數年榮景可期,原因包括各界對於高階貨櫃船和液化天然氣運輸船(LNG carrier)的旺盛需求,以及建造雙燃料船的迫切性,估計造船業可望邁入一個新的「超級循環」。目前國際航運諮詢機構都還未估算這一波造船榮景能持續多久,但國內造船業大老認爲,至少會持續到2030年,如果零碳排的終極燃料與配套主機提早完成研發,造價也能被接受,造船潮將會拉得更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