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安全聯盟發起人工智能安全計劃,CISA、谷歌、微軟、亞馬遜、OpenAI均參與其中

科技戰略

雲安全聯盟發起人工智能安全計劃,CISA、谷歌、微軟、亞馬遜、OpenAI均參與其中

據云安全聯盟(CSA)12月12日消息,雲安全聯盟發起人工智能安全計劃,美國網絡安全和基礎設施安全局(CISA)、谷歌、微軟、亞馬遜、OpenAI等機構均參與其中。該計劃將爲人工智能客戶提供工具、模板和專業知識。該計劃將通過制定與政府法規保持一致的行業標準,彌合政策與實踐之間的差距,降低AI風險並擴大AI對所有行業的積極影響。該計劃將成立:技術與風險工作組、治理與合規工作組、控制工作組、組織職責工作組。CSA表示,本次計劃是該機構成立14年來參與機構和人數最多的一次,目前已有超過1500名網絡安全、人工智能領域專家加入該計劃。

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宣佈首個加速研究成果轉化獎,計劃授予18個團隊超過1億美元獎金

據美國家科學基金會(NSF)12月14日消息,NSF宣佈首個加速研究成果轉化獎,計劃授予18個團隊超過1億美元獎金。NSF表示,該項資助將推動學術機構加速研究成果轉化,促進國家經濟發展。每位受資助者將在四年內獲得約600萬美元獎金,用於識別和發展具有前景的技術成果,保障擁有技術成果的研究人員開展技術轉化工作,並且支持其創業發展。該獎項將設置導師機構,分別對應資助者,例如,普林斯頓大學對應指導特拉華大學、新澤西理工學院等機構開展技術成果轉化。

信息

美國高校研發出基於調頻的光子探測新技術,有望提升醫學成像和通信系統性能

據中國科技網12月14日消息,美國中佛羅里達大學研究團隊研發出基於調頻的光子探測新技術,有望提升醫學成像和通信系統性能。該研究團隊使用一種特殊的相變材料,開發出了通過調製振盪電路頻率來檢測光子的方法,爲超靈敏的光子檢測鋪平了道路。該方法爲高靈敏度、非製冷長波紅外(LWIR)檢測提供了範式轉變,有望催生非製冷LWIR檢測方案。相關研究發表在《先進功能材料》(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雜誌。

中國研究人員開發出高安全性6G通信的通用超表面天線

據TechXplore網12月14日消息,東南大學與香港城市大學聯合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全球首創的通用超表面天線,可以同時操控電磁輻射的幅度、相位、頻率、極化和方向。這一研究在6G無線通信系統、大容量高安全性信息系統、實時成像和無線電力傳輸等領域具有巨大潛力。通用超表面天線的方向調製特性還增強了隱私性和安全性,成爲防竊聽通信的理想選擇。相關研究發表於《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

生物

美國科研團隊開發發出新型納米顆粒能夠可有效遞送mRNA疫苗和癌症疫苗

據genengnews網12月11日消息,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科研團隊開發出一種新型可電離脂質納米顆粒iso-A11B5C1,有助於mRNA療法和癌症疫苗的開發。該團隊通過開發的一種先進平臺可在室溫下一鍋高產的製造出可生物降解的該顆粒。該顆粒可將mRNA特異性地遞送至肌肉,同時最大限度地減少向其他組織(如肝臟和脾臟)的脫靶遞送。相較當前基準的脂質納米顆粒具有更卓越的肌肉特異性,並能夠引發有效的細胞水平免疫反應以及微弱的體液免疫反應。該研究展示出作爲mRNA疫苗和癌症疫苗開發候選者的前景,推進了肌肉特異性mRNA遞送的方法,並促使人們重新思考mRNA疫苗設計。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PNAS期刊。

澳大利亞科研團隊開發出大腦規模的超級計算機並將於2024年啓用

據ICNS官網12月12日消息,澳大利亞西悉尼大學國際神經形態系統中心科研團隊開發出全球首個能夠模擬人腦規模網絡的超級計算機DeepSouth,並計劃於明年4月前投入使用。該計算機使用模擬生物過程的神經形態系統,可以每秒228萬億次突觸操作的速度有效模擬大型脈衝神經元網絡,與人腦的估計操作速度相媲美,相較其他計算機所需功率更少但效率更高。該平臺將加深對大腦的理解,並有助於在傳感、生物醫學、機器人、太空和大規模人工智能應用等不同領域開發大腦規模的計算應用。

美國科研團隊開發新類胚胎模型打開人類發育“黑匣子”

據phys網12月13日消息,美國匹茲堡大學科研團隊開發出新胚胎模型heX-Embryoid,可模擬人類血液生成等早期發育的關鍵特徵。該模型源自成體細胞,形成了類似於產生血細胞的第一批位點的結構,以及紅細胞、血小板和不同類型白細胞的祖細胞,且容易在不同實驗室高效儲存、運輸和生長。該研究獲得了胚胎模型的關鍵進步,爲早期人類發展提供了研究窗口,有助於解開人類發育的“黑匣子”,併爲再生醫學等新療法鋪平道路。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自然》期刊。

IARPA尋求瞭解用於系統生物學的多組學分析儀器的相關信息

據IARPA網12月13日消息,美國高級情報研究所(IARPA)尋求有關一類分析儀器當前技術水平和未來方向的信息,這些儀器能夠檢測、識別和表徵構成生物系統和材料或與之相關的衆多生物分子。這些分子包括但不限於碳水化合物(糖類或糖類)、核酸(DNA和RNA,經典和非經典)、蛋白質(氨基酸、肽和全功能蛋白質)和脂質( 脂肪酸)以及代謝物、其他小分子和無機金屬。

歐盟委員會希望就人類來源物質的新規達成政治協議

據EC官網12月14日消息,歐盟委員會希望與歐洲議會和理事會達成的政治協議,進一步提高人類來源物質(SoHO)的安全性和質量。新規則將確保公民在捐獻或接受血液、組織、細胞、母乳或微生物羣等物質時得到更好的保護,通過促進SoHO的跨境流通,推動國家公共衛生當局之間的合作,將與歐盟成員國設立SoHO協調委員會(SCB),支持新規實施。下一步,歐洲議會和理事會將正式通過新法,該法規將在通過3年後生效。

拜登政府宣佈領先醫療保健公司自願承諾,利用人工智能潛力並管理其風險

據HHS官網12月14日消息,拜登政府宣佈領先醫療保健公司自願承諾,確保人工智能在醫療保健中安全、負責任地部署。28個醫療保健公司承諾:大力開發人工智能解決方案,優化醫療保健的提供;與同行合作,確保結果符合HHS《健康數據、技術和互操作性:認證計劃更新、算法透明度和信息共享(HTI-1)規則》中確立的人工智能原則;部署信任機制;堅持風險管理框架;快速而負責任地研究、調查和開發人工智能。

美國衛生與公衆服務部確定提高衛生信息技術互操作性和算法透明度的最終規則

據HHS官網12月13日消息,美國衛生與公衆服務部(HHS)通過國家衛生信息技術協調員辦公室(ONC)最終確定《健康數據、技術和互操作性:認證計劃更新、算法透明度和信息共享(HTI-1)規則》。HTI-1最終規則包括:算法透明度,即爲人工智能和其他預測算法建立首個此類透明度要求;自2026年1月1日起,採用美國核心數據互操作性(USCDI)第3版作爲ONC健康IT認證計劃的新基線標準;增強的信息屏蔽要求;以互操作性爲重點的新認證健康IT報告指標。

能源

新一代人造太陽“中國環流三號”面向全球開放

據中國能源報12月15日消息,中核集團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與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總部在法國卡達拉奇簽署協議,宣佈新一代人造太陽“中國環流三號”面向全球開放,邀請全世界科學家來中國集智攻關。“中國環流三號”是我國目前設計參數最高、規模最大的核聚變大科學裝置。今年8月,“中國環流三號”成功實現了100萬安培等離子體電流下的高約束運行模式,標誌着我國磁約束核聚變裝置運行水平邁入國際前列。

海洋

北歐國家聯合成立海底安全實驗中心

據藍海星智庫12月14日消息,北歐六國(丹麥、德國、芬蘭、挪威、瑞典、荷蘭)繼續深化海運領域合作,在海牙成立海底安全實驗中心(SeaSEC),以研究如何更好地保護各國關鍵海底基礎設施。SeaSEC作爲“北方海軍能力合作計劃”的一部分,旨在開發新技術以監控北海與波羅的海水下30米的互聯網電纜、石油和天然氣管道、風力渦輪機建設平臺等基礎設施。

日本防衛省公佈以“無人化”和“網絡化”爲海戰核心的作戰概念

據國防科技要聞12月14日消息,近日,日本防衛省公開了2023年11月舉辦的“2023年防衛裝備局技術研討會”材料,並展示了“未來海上戰爭”概念。該概念將以網絡爲中心,無人機和自主傳感器等無人系統與有人系統協同工作。在水下戰鬥中,重點將放在可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的“海上無人艇實用化”、旨在提高探測能力的“海洋可視化”以及“提高艦艇隱身特性”等方面。

英國上議院發佈報告建議將北極的優先級置於印太之前

據藍海星智庫12月14日消息,英國上議院發佈了一份英國在北極地區戰略地位相關的報告——《我們的北方朋友》,該份報告是英國上議院國際關係和國防委員會於4月圍繞北極安全威脅和防禦能力情況展開調查的結果。英國前國防參謀長格雷厄姆·斯特魯普表示,英國應該優先考慮北極的軍事和戰略問題,而非印太地區。報告指出,歷史上歐洲大多數主要衝突都包括了北極,如果俄羅斯和北約之間發生更廣泛的衝突,作爲核力量、潛艇和轟炸機基地的俄羅斯西北海岸科拉半島可能會被波及。

航空

DARPA授予雷神公司價值1000萬美元合同,用於設計研發無線機載發電系統

據TheDefensePost網站12月14日消息,DARPA授予雷神公司一份爲期2年價值1000萬美元的合同,用於設計研發無線機載發電系統。該合同作爲“持久性光學無線能源中繼”(POWER)項目的一部分,旨在通過數個空中中繼器組建能量傳輸節點網絡,將高能激光束能量近實時傳輸至遠端戰區平臺中。根據合同,雷神公司將設計一種用於生產收集、傳輸和重定向光束的機載充能系統,通過光能轉化爲電能,爲空中中繼器續航電能提供支持。

美陸軍進行地面運輸無人機低速空投測試,爲增強步兵旅戰隊戰勤補給能力提供支持

據TheDefensePost網站12月14日消息,美陸軍在北卡羅來納州自由堡測試了“小型多用途設備運輸機”(S-MET)新型地面運輸無人機的低速空投能力,爲增強步兵旅戰隊戰勤補給能力提供支持。測試期間,S-MET無人機受操作人員指令完成了多次低速空投機動,並評估了戰場複雜情況下空投處理和運輸路徑判斷能力。據悉,S-MET設計航行時長達72小時,航程約96.5千米,有效載重1133千克。此外,該無人機由電池供能,可在機動中進行充電工作。

美海軍擬爲MH-60海鷹直升機安裝新型AN/ALQ-248電子戰吊艙,以協同艦船提升對反艦導彈防禦能力

據光電防務研究12月14日消息,美海軍擬爲MH-60海鷹直升機安裝新型AN/ALQ-248電子戰吊艙,以協同艦船提升對反艦導彈防禦能力。洛馬公司負責該型吊艙的研發工作,並在帕圖森特河海軍航空站完成對吊艙測試。洛馬公司稱,該吊艙能提供持久的電子探測和對抗能力,可利用電子手段呈現虛假目標。洛馬公司還表示,該吊艙還可適用於其他平臺,包括小型艦艇、無人機和水面飛行器等。

航天

美國亞馬遜公司“柯伊伯”原型衛星成功完成光學星間鏈路測試

據SpaceNews網站12月14日消息,美國亞馬遜公司使用2顆“柯伊伯”原型衛星成功完成光學星間鏈路測試。亞馬遜公司曾於2023年10月成功發射“柯伊伯”-1(KuiperSat-1)和“柯伊伯”-2(KuiperSat-2)兩顆原型衛星。測試期間,兩顆原型衛星在相距1000千米的距離下使用機載光學通信有效載荷建立雙向通信鏈路,維持100Gbps的通信速率長達1小時。“柯伊伯”項目副總裁拉吉夫·巴迪亞爾表示,待3200餘顆“柯伊伯”星座全部部署完成後,每顆“柯伊伯”衛星間距將遠小於1000千米。

美太空軍表示,應爲衛星配備補給維護端口和更大油箱,提升在軌衛星機動能力

據spacenews網站12月14日消息,美太空軍太空系統司令部負責人蓋特林稱,應爲衛星配備補給維護端口和更大油箱,以提升在軌衛星的機動性和靈活性。同時,美太空軍應構建太空基礎設施和升級地面系統,爲軌道加註和維護提供支持。美太空軍擬購買商業服務,在2030年代初爲地球靜止軌道上的衛星實施推進劑補加和在軌維護服務。

美太空發展局計劃於2024年着手發射161顆“分佈式太空作戰人員架構”衛星

據國防科技要聞12月14日消息,美太空發展局計劃於2024年9月開始每月執行一次“分佈式太空作戰人員架構”發射任務,擬在11個月內將161顆衛星送入軌道。其中,161顆衛星包括:約克航天系統公司、洛馬公司與諾格公司製造的126顆1期“傳輸層”衛星(所有衛星均搭載Link16戰術數據通信終端);L3哈里斯公司、諾格公司、雷神公司製造的35顆“跟蹤層”衛星。“分佈式太空作戰人員架構”星座由低成本、規模化生產的低軌衛星組成,旨在提供先進的導彈預警、高超聲速武器跟蹤和攔截、太空防禦以及戰場感知等能力。

新材料

德國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快速節能的電催化劑合成方法

據phys.org網12月14日消息,德國巴伐利亞電池技術中心(Bavarian Center for Battery Technology)和拜羅伊特大學(University of Bayreuth)“SolTech”研究網絡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快速節能的電催化劑合成方法,可快速、低溫合成特殊陶瓷材料(高熵氧化物)。高熵過渡金屬氧化物催化劑的材料成本比常用的銥或氧化釕電催化劑更低,但通常需要在高溫條件下耗費較長時間合成高熵氧化物。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快速、低溫的微波合成方法,在225℃下僅5-30分鐘即製備出最多含有7種不同金屬的中熵和高熵尖晶石鐵氧體納米顆粒。該研究成果有望擴大低成本電催化劑的生產規模,實現低成本電解水制氫。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先進功能材料》(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期刊上。

美國研究人員生成併發布超大規模的有機分子數據集

據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網站12月12日消息,美國能源部橡樹嶺國家實驗室(O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ORNL)的研究人員生成併發布了兩個超大規模的有機分子數據集,提供了超過1000萬個有機分子的紫外可見光譜特性。研究人員開發了一款可擴展的工作流程軟件,確保量子力學代碼生成的文件得到正確處理,並使用該軟件生成GDB-9-Ex數據集,再進一步擴展生成ORNL_AISD-Ex數據集。其中,GDB-9-Ex數據集包含來自原始開源GDB-9數據集的96766個由碳、氮、氧、氟組成的有機分子的子集,分子最多包含9個非氫原子;ORNL_AISD-Ex數據集包含10502904個由碳、氮、氧、氟、硫組成的有機分子,分子最多包含71個非氫原子。數據定量揭示了最高佔據分子軌道(HOMO)和最低未佔據分子軌道(LUMO)之間的間隙大小與最低單線激發態能量的激發能之間的密切相關性。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科學數據》(Scientific Data)期刊上。

先進製造

美國研究人員開發出金屬泡沫感應焊接技術

據TechXplore 12月14日消息,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的研究團隊成功研發出金屬泡沫感應焊接技術,該技術在焊接過程中避免金屬泡沫氣泡的融化,保持其輕巧、強度和隔熱性能。金屬泡沫是由空心金屬球體構成的泡沫結構,其中金屬球體由不鏽鋼或鈦等材料製成,嵌入在金屬基體中。這種結構特性產生的材料既輕質又非常堅固,可應用於飛機機翼、車輛裝甲和防彈衣等。傳統焊接方法難以處理金屬泡沫,而感應焊接技術通過電磁場深度滲透,使得金屬泡沫組件能夠有效焊接在一起,爲航空、軍事和核能等領域提供了可靠的解決方案。這一技術突破有望推動金屬泡沫在存儲和運輸核材料、危險材料等高溫敏感材料方面的廣泛應用。

美國製造協會宣佈120 萬美元開放項目獲獎者

據美國國家國防制造和加工中心12月14日消息,美國製造協會(America Makes)與美國國家國防制造和加工中心(NCDMM)合作,宣佈由國防部副部長研究與工程製造技術辦公室和空軍研究實驗室資助的120萬美元開放項目獲獎者。獲獎者將在設計、材料、工藝、基因組和價值鏈等領域展開研究,推動AM創新。項目主題涵蓋了設計維度檢測、熱處理優化、過程監控與外部檢驗結合的框架以及工具與培訓等方面。

由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整編

轉載請註明

研究所簡介

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IITE)成立於1985年11月,是隸屬於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非營利性研究機構,主要職能是研究我國經濟、科技社會發展中的重大政策性、戰略性、前瞻性問題,跟蹤和分析世界科技、經濟發展態勢,爲中央和有關部委提供決策諮詢服務。“全球技術地圖”爲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官方微信賬號,致力於向公衆傳遞前沿技術資訊和科技創新洞見。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小南莊20號樓A座

電話:010-82635522

微信:iite_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