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凌晨五點的西湖——老年跑團的新年第一天

(原標題:遇見凌晨五點的西湖——老年跑團的新年第一天)

新華社杭州1月1日新媒體專電(記者熊茂伶 檀易曉曹勇清在凌晨3點20分開始了他2017年的第一天。和往常一樣,他要趕上3:55分的夜班公交車,再從公交站自行車騎到西湖的斷橋邊,一邊做準備活動,一邊等着他的隊友,一起開始每週四次的例行環湖跑。

不同於一般慢走、打太極晨練方式,曹永清所在的杭州市江乾區錢江長跑協會共有註冊會員163人,其中將近一半人跑過馬拉松。而協會中隊員平均年齡近70歲,最大的已89歲。

“就算不訓練,我也會每天在家門口跑步,”曹勇清邊壓腿邊說,今年已75歲的他加入錢江長跑協會已20年,是每週訓練的“70後老男孩主力軍的一員,“我在隊裡還算正當年哩。”

五點不到,陸陸續續地已有30位老人騎車來到斷橋邊,大家互相問候着,換下毛衣,穿着單薄的運動衫隊長黃來法的指揮下做起了熱身操。按照週日的慣例,他們要環湖跑十公里。

從斷橋出發,沿着南山路一路向南,經過蘇堤北上,到孤山路,再從白堤返回斷橋,這個路線剛好10公里出頭。天色還很黑,霧氣微重,藉着朦朧的路燈,老人們開始了新年的第一跑。

73歲的隊長黃來法說,西湖周邊路線很多,可以根據需要隨意組合,3公里、6公里、10公里,甚至半程馬拉松,都可以找到合適的路線。“湖邊景色好,太適合跑步了。”他說。

“我們都是老杭州了,對西湖是有情結的,特別是斷橋邊。”55歲的張柏春說。他在這個團隊裡算是年輕的,通常都慢跑十公里來到湖邊,和隊友一起環湖跑後,再跑步回家,“這是杭州的窗口,再辛苦也要來這裡跑。”

69歲的鄭榮福說,儘管平時只跑六七公里、十來公里,但團隊中的很多人都可以參加半馬、全馬,“能力都很強的。”

同伴問他今年跑了幾個馬拉松,鄭榮福有些自豪地說:“今年跑了10個,7個全程,3個半程。”隊友連贊“厲害”。鄭榮福從65歲開始跑馬拉松,幾年下來,他已經積累了30餘件參賽T恤。“2017年我就70歲了,是70歲以上年齡段最年輕的,我一定能有更好的名次。”鄭榮福高興地說。

張柏春也是協會中馬拉松集訓隊的一員,新年的第二天他就要去跑人生中第99個馬拉松了,“我1991年開始跑的時候,馬拉松在中國還不流行。”張柏春說,“當時說這輩子要跑100個馬拉松都沒人信,現在我的夢想是要在65歲前跑完200個馬拉松。”

而對有些隊員來說,馬拉松並不是最終目標。61歲的朱蓮瑛是團隊中爲數不多的女隊員,加入不到兩年。她參加跑團是想加強跑步訓練,提高自己的“鐵人三項”(游泳、自行車、長跑)的成績。

“正應了那句話,越吃越想吃,越玩越要玩,跑步是會上癮的。”朱蓮瑛說。

鄭榮福笑稱,整個團隊儘管年紀大,幾乎都沒有老年斑。“六七十歲的人,腰板挺直,身形苗條,看着比實際年齡年輕不少,這都是跑出來的!”

新的一年,黃來法也即將卸下隊長的職責,他很是不捨。

“這個長跑協會就是我的第二單位,”黃來法笑着說,“我已經當了15年的隊長了,明年是協會成立三十週年,也該換個新人帶領大家了。”

爲了這份每週上班四天的“工作”,黃來法幾乎從不和家人長途旅行。“都是和隊員出去旅行的。”他笑着說。

爲安排訓練,黃來法學會了用qq,還在2014年就用起了微信。在他的影響下,隊員們紛紛回家向各自的子女求教”,4個月前還建成了微信羣。

我會羣裡傳一些跑步照片,也會通知大家跑步的時間和注意事項,”黃來法說,“有些年紀大的使用不習慣,我再去打電話告知。”

雖然加入協會只需每年交10元象徵性會費,但是必須要達到1小時內跑完十公里的硬性指標。

同時,還要“實習”三個月來適應早起晨跑,準時在清晨5點開跑。爲了能及時趕到西湖邊,很多人都要一早4點起牀,但仍樂此不疲。

“一個人跑空落落的,大家一起跑纔開心呢。”朱蓮瑛說,團隊像個大家庭一樣,充滿歡聲笑語,十分溫馨

清晨五時,“老年跑團”準時開跑,新年的第一縷陽光還藏在天空,只有斷橋上的盞盞路燈照亮着他們的線路

(原標題:遇見凌晨五點的西湖——老年跑團的新年第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