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生活/新手爸爸聽到會傷心的10句話!
第1句:「下班啦(六日囉),BABY就交給你啦!」爲什麼媽咪會脫口而出這句話?她內心的真正需求可能是什麼?媽咪可能感覺到辛苦或疲累,需要休息一下,喘口氣。平日也許爸爸工作也忙,沒有時間照顧孩子,好不容易到了週末,爸爸不用上班,當然會希望與爸爸換手照顧孩子。
爲什麼爸爸聽到這句話會難過?在這個狀況當中,可能爸爸會因爲措手不及而感到焦慮,怡仁綜合醫院諮商心理師、杏語心靈診所治療師李政達說:「每個人都會有『自主獨立』的需求,因此,任何人忽然遇到臨時出現的工作或交代,感覺自己是無從做選擇、被迫接受時,都很容易產生『想氣卻又不能生氣』的矛盾心情。」
媽咪可以換句話說?李政達心理師建議,媽咪可以先跟爸爸一起確認雙方的計劃行程與時間安排,而不要先預設爸爸能完全照着媽咪心中所想的狀況:一定沒事要忙、一定可以空出時間來照顧孩子。或許可以先問一下爸爸:「你等一下(六、日)有事要處理嗎?是不是有空可以照顧一下寶寶呢?」最重要的就是儘量別讓爸爸覺得是忽然被賦予一個新的工作,而是藉由提前的討論或詢問,在心理上有所準備,才能事先安排好時間,享受照顧寶寶的樂趣。
爸爸可以如何做心理調適與重新解讀?爸爸也可以主動跟媽咪說明自己的行程跟計劃安排,與媽咪討論,因爲媽咪可能以爲爸爸下班後並沒有什麼事情要處理,所以纔會那麼說。爸爸也可以這樣迴應媽咪:「妳照顧寶寶一整個星期(一整天)真的辛苦妳了,不過,我可能要先處理一下什麼,還需要些時間,等我忙完後,再換我來照顧寶寶,沒問題的!」
第2句:「你跟寶寶也太不親了吧,他是你兒子(女兒)耶!」爲什麼媽咪會脫口而出這句話?她內心的真正需求可能是什麼?李政達諮商心理師說,當媽媽說出這樣的話時,其實媽媽的內心是非常希望孩子跟爸爸是很親近的,因爲如果爸爸能夠跟孩子也很親密的話,就會有一家人幸福的感覺;相反地,如果爸爸跟孩子間的感覺或互動是疏離,媽媽不但難以感受到家的感覺,也會感覺孤單。
爲什麼爸爸聽到這句話會難過?爸爸會難過是因爲感覺到被誤解。「其實,每一位爸爸都是會想要照顧孩子、與孩子親近的;通常是因爲寶寶初期的時候,大部份的生理需求被滿足主要都是來自於媽媽,甚至會認味道、聲音來尋求安全感,自然而然也會跟媽媽比較親近。因此,當爸爸一聽到媽咪這樣的話,容易感覺到自己被指責、被誤解,因而覺得無力與無奈。」李政達諮商心理師說。
媽咪可以換句話說?「媽咪與爸爸彼此之間的溝通方式,其實跟日常生活人際互動方式有着同樣的道理,如果用指責批評的態度、語氣,是很難讓事情有所改變的。因此懂得「善用正面鼓勵」,纔會有可能發生好的預期效果!」李政達諮商心理師說;因此,媽咪不妨先鼓勵爸爸曾經做得好的地方,接着再進一步給予「具體」的建議或方法,例如:「老公,我發現你泡奶粉時,溫度都抓的很準,我希望孩子可以跟你多親近一些,你可以幫忙換尿布或餵奶,孩子哭的時候,你先試着安撫看看,讓孩子熟悉你的味道與聲音,如果真的哭的很慘,我再接手,你覺得這樣好嗎?」讓爸爸知道,這麼做是媽咪希望爸爸跟寶寶能有更多機會熟悉彼此,這樣一家人間也可以越來越親密。
爸爸可以如何做心理調適與重新解讀?李政達諮商心理師建議,爸爸可以找時間與媽咪討論與溝通,媽咪也可以給予爸爸多些體諒,因爲有時候是爸爸還不瞭解孩子的需求,沒有那麼熟悉孩子,但有時候有可能是孩子本身當下是想要找媽媽的唷!例如,可能在晚上睡前特別想要媽媽抱、想要聞媽媽身上的味道來得到安撫,所以,不見得是爸爸不想要與孩子親近。
通常孩子出生的前3年,孩子黏媽咪(主要照顧者)的時間會比爸爸多,因爲孩子知道媽咪可以滿足他的生理需求;而隨着年紀的增長,爸爸的重要性就會增加,孩子也會開始想找爸爸玩,媽咪有了這樣的心理準備,就不會覺得都是自己在照顧。
第3句:「你不要在那礙手礙腳啦!」爲什麼媽咪會脫口而出這句話?她內心的真正需求可能是什麼?李政達諮商心理師表示,當媽咪脫口而出這句話時,可能是媽咪覺得自己對於照顧寶寶較爲熟悉,尤其相較於爸爸,自己處理起來可以既快速又確實;此外,也有可能是爸爸的表現並不如媽咪原先所預期的,所以這句話也表示了媽咪想表達:「不如讓我來用吧,我來比較快!」
李政達諮商心理師進一步說明,有許多媽咪其實會越來越享受照顧寶寶的過程,尤其當對於照顧寶寶的一切都越來越熟悉,與寶寶間的感情越來越緊密時,這時候女性的能力感與勝任感也會伴隨產生,在平日可能覺得爸爸會的東西比較多,經濟能力也較佳,但在照顧寶寶這一方面,媽咪可能會感覺自己是比爸爸更有能力的。
爲什麼爸爸聽到這句話會難過?爸爸感覺到被指責或是覺得很無辜,明明自己是想一起幫忙照顧寶寶,分擔媽咪的辛苦,怎麼反而還被嫌棄的感覺;也有些爸爸聽到媽媽這樣說會覺得自己在照顧寶寶這方面是很無能的,這種無能的感覺會讓他們出現挫敗或是難過的情緒。
媽咪可以換句話說?李政達諮商心理師建議,媽咪可以試試看這樣說:「這個你可能比較不熟悉,沒關係,我來處理就可以了。」「這個我很拿手唷,不如放心交給我處理吧!」
爸爸可以如何做心理調適與重新解讀?李政達諮商心理師表示,爸爸可以試着給予自己鼓勵,只要願意多多練習一定可以越做越好,舉例來說,幫寶寶換尿布可能前幾次換得不好、黏得不夠緊,那麼就再主動多練習幾次;泡奶粉的時候可能剛開始都泡得很慢,但只要經過一再的練習,一定能夠熟能生巧的;此外,也可以試着這麼想,即使在某些特定照顧寶寶的事情上會讓媽咪感覺礙手礙腳也沒關係,自己仍可以是媽咪的最佳幫手,在其他事情上,繼續給予媽咪協助,一同來關心與照顧寶寶。
第4句:「你怎麼都不幫忙啊?」爲什麼媽咪會脫口而出這句話?她內心的真正需求可能是什麼?這一句話本身表達媽咪分身乏術,沒有辦法立即照顧小孩的需求,因此非常需要爸爸的幫忙,其實媽咪是在說:「老公,我真的好需要你的幫忙啊!」
爲什麼爸爸聽到這句話會難過?有些爸爸聽到這樣的話,可能會覺得相當無辜,爸爸的不行動也許是不知道自己能做些什麼,或是期待媽媽給明確的指令。李政達諮商心理師進一步指出,有時候男性的心態是會覺得媽咪比較做得來,這是對媽咪的信任,覺得寶寶在媽咪的照顧下可以得到更好的照顧。
此外,也有可能是因爲媽咪是平日主要的照顧者,爸爸會覺得自己在是插不了手的,即便心中也非常願意一起照顧,卻又不知道該從何開始;此時,若聽到媽咪說:「你怎麼都不幫忙啊?」爸爸會覺得自己被誤解成不負責任而傷心。
溝通TIPS:利用「合作概念」拉近關係李政達諮商心理師建議,爸爸平日可以主動思考一下在照顧寶寶上,自己可以多做些什麼來平衡照顧的責任,而非只是等待着媽咪的指示,或是讓照顧寶寶的工作全部落在媽咪身上,如果爸爸可以主動表達:「這個我可以做,請給我多點機會練習。」媽咪一定能感受到爸爸的用心,也會感覺爸爸在行動了;換句話說,雙方是要以彼此合作的想法與態度來互動,而非讓某一方扛起全部責任,否則很容易失衡而發生更多的衝突與誤會。
媽咪可以換句話說?李政達諮商心理師指出,以男性的心理狀態而言,男性喜歡自己被需要的感覺。當爸爸感覺到被媽咪需要的時候,他會覺得自己在英雄救美;因此,建議媽咪直接向老公表明自己需要幫忙,並具體說出希望幫忙的部分,例如,「老公,我現在需要你的幫忙,我在餵奶的時候,可以請你有空時幫我洗衣服(具體說明自己的期待)好嗎?」
此外,可以將重點放在讓老公感覺他自己極度被需要,也可以試着這麼說,「我真的好需要你唷!之前你下班回來有幫我拖地、消毒奶瓶,以及洗寶寶衣物的時候,我真的覺得輕鬆好多,不知道是不是可以請你以後協助做這些呢?」
爸爸可以如何做心理調適與重新解讀?李政達諮商心理師建議,爸爸可以多察言觀色,也就是平日多觀察媽咪如何照顧寶寶,最重要的是可以採取主動表達的方式,讓媽咪知道你隨時都在,她只要儘管開口就可以了,讓媽咪感受到自己是完全被支持的!例如,爸爸可以試着這麼說:「孩子是我們兩個人的,看妳一個人照顧辛苦,我也很想照顧,但又會擔心自己照顧不好,所以當妳需要我做什麼或任何時候需要我,我隨時都在!」
第5句:「你到底會不會啊?動作可以快一點嗎?!」爲什麼媽咪會脫口而出這句話?她內心的真正需求可能是什麼?媽咪很着急,非常擔心寶寶是不是很不舒服了,也擔心爸爸弄不好,希望寶寶得到滿足、得到最好的照顧,也希望整個照顧的過程可以有效率地完成。
爲什麼爸爸聽到這句話會難過?面對自己可愛的寶寶,爸爸們很樂意也有心想要照顧,但是剛開始可能很緊張而手忙腳亂,若這個時候媽咪又不斷地催促,會感覺自己被數落。
媽咪可以換句話說?媽咪與其內心很焦急,忍不住想要催促,不如用語言引導爸爸,或是給爸爸一些具體可以使用的方法,這麼一來可以降低爸爸的焦慮感,讓照顧寶寶的工作進行得更加順利;媽咪也要多給爸爸時間與包容,也許爸爸這一次花了很多時間才完成照顧寶寶的工作,但是,相信爸爸下一次一定會更加得心應手。
在某些狀況當中是因爲媽咪覺得爸爸的慢動作會影響到之後的行程,因而會出現不耐煩與催促的口吻,如果是這樣的情況,建議媽咪可以這麼說:「我很心急是因爲我擔心如果副食品喂太久,可能我們等一下就無法做XXX(任何原訂的計劃)了、你要不要試試看XXX(一個具體的方法),因爲如果這麼做,可以較有效率、縮短時間,我們等一下就有充裕的時間可以做XXX(任何原訂的計劃)。」或者「不然我來接手幫忙喂孩子副食品,請你先準備要出門的東西,你覺得呢?」
李政達心理師進一步說明,從同理心的角度來說,如果能從對方的角度想、從對方的需求來進行溝通,較能產生良性的互動與溝通結果,因爲只有站在對方的立場思考與溝通,才能真正激發對方的「動機」,改變原有狀況。例如,有可能爸爸下午跟朋友約好了要去打籃球,他原本計劃喂完寶寶副食品後就準備出門,此時如果媽咪說:「我記得你約好了朋友要去打籃球,如果可以把喂副食品的時間縮短,你也有較充裕的時間可以早點出門,你要不要試試看XXX(提供一個具體的方式)。」
爸爸可以如何做心理調適與重新解讀?媽咪其實是擔心孩子,而不是真的要批評爸爸,爸爸也可以這麼迴應:「我知道妳很擔心,但我希望妳總要讓我有機會試試看,等我學會了、上手了,我就能分擔寶寶照顧的工作,這樣妳也會比較輕鬆。」這麼說也會安撫媽咪的情緒。
第6句:爸爸主動要求有性行爲時,媽媽拒絕:「不要,這樣會吵到BABY。」「BABY的小牀就在旁邊耶!」「我照顧BABY好累,身體又沒恢復,沒有心情。」爲什麼媽咪會脫口而出這句話?她內心的真正需求可能是什麼?覺得自己照顧寶寶真的很疲累、想休息,希望爸爸可以多體諒自己有睡眠的需求;也可能聽到爸爸的要求時會覺得爸爸很自私,自己的疲累沒有被爸爸看見,反而覺得自己在照顧兩個小孩(寶寶與先生)。
爲什麼爸爸聽到這句話會難過?爸爸也許不見得真正想要與媽咪有性行爲,可能只是在表達自己被忽略、被冷落的心情,也可能覺得生了寶寶後反而夫妻之間的親密行爲變少了,爸爸的心聲:「老婆平日都把心思放在照顧孩子,也該關心一下我吧!」
媽咪可以換句話說?首先要先把爸爸的情緒承接起來,讓爸爸覺得自己被媽咪接納、被愛,媽咪可以帶點撒嬌的語氣這麼說:「老公我很愛你唷,不過我的身體還需要再多點時間恢復,尤其現在還需要花很多時間照顧寶寶,我現在真的很需要睡眠的時間。我知道這段時間忙於照顧孩子,對你有些冷落,你覺得我可以做些什麼,讓你可以感覺我也很重視你呢?」最重要的原則就是先鼓勵並且接納爸爸的情緒,接着要給予爸爸一個明確拒絕的理由,而不要只是一直表現不耐地說NO。最後還可以跟爸爸一起討論出如何讓爸爸覺得被重視的方法。
爸爸可以如何做心理調適與重新解讀?夫妻間的親密關係不見得只能透過性行爲達成,牽手、接吻、擁抱、說一些關心的話,都能夠讓彼此感覺被對方接納呵護,李政達心理師鼓勵爸爸轉念來同理媽咪的心情:回想一下自己過去的經驗,有可能過去也曾發生過自己剛下班回到家,累到動都不想動的狀況,也許就能同理媽咪的疲累與心情。
第7句:「你就是這樣!每次才照顧不到2小時就在討救兵」、「不是吧?照顧不到2小時就在討救兵」爲什麼媽咪會脫口而出這句話?她內心的真正需求可能是什麼?媽咪內心是想着:「我平日照顧寶寶真的辛苦、無法放鬆休息,希望爸爸能真正懂得自己的辛苦。」此外,也有可能由於平日自己是寶寶的主要照顧者,平日也沒有機會把孩子交託出去,媽咪的身心也累積一些壓力想要放鬆休息,此時就會期望爸爸可以與自己輪流照顧,尤其在自己急需放鬆休息的時候,爸爸可以馬上上場補位,看顧好寶寶。
李政達諮商心理師以「職務代理人」來比喻,「就像平日我們在公司上班,有時會請假,當自己不在公司,通常都會由另一位同事擔任自己的職務代理人,這位代理人不見得是完全取代自己,或是要對自己平日負責的事務全盤瞭解,但是,就是一個短時間補位的概念。用在照顧寶寶上,當媽咪需要喘口氣休息一下時,也希望爸爸在這個時間補位上來。」李政達心理師說。
爲什麼爸爸聽到這句話會難過?爸爸會覺得被嫌棄,也會覺得自己在媽咪心中似乎是一個沒有擔當、不夠用心的男性或父親;此外,爸爸也會有無力感,可能因爲平常沒有那麼多機會練習或是還沒有學會如何獨自一人照顧寶寶,除了照顧起來感到特別有壓力外,媽咪還對他有所誤解。
媽咪可以換句話說?有時候所謂的衝突反而是個機會,讓夫妻的關係更加緊密,例如,在這個狀況中,媽咪可以藉機引導爸爸多瞭解自己平日照顧寶寶的辛苦之處,有時候由於爸爸並沒有實際體驗的機會,是真的較難同理媽媽。在迴應爸爸的時候則不妨先認同爸爸照顧寶寶2小時的辛苦,然後換句話說:「照顧寶寶真的不簡單吧,你很厲害了,可以照顧超過30分鐘了,其實這一陣子我都是這樣走過來的,所以我才更需要你的支持與幫忙。」經過這樣的溝通,媽咪的辛苦,纔有機會被爸爸理解。
爸爸可以如何做心理調適與重新解讀?爸爸不妨以幽默的方式迴應媽咪:「我真的瞭解妳平日照顧寶寶的疲累與辛苦了,以後我一定會多分擔一點。」這句話同時也包含了給予媽咪的主動安撫與支持。
第8句:「你別亂出主意了,到底平常是誰在照顧小孩啊?」爲什麼媽咪會脫口而出這句話?她內心的真正需求可能是什麼?李政達諮商心理師認爲,這句話有可能是媽咪覺得爸爸出的主意打亂了本來既定的計劃,於是媽咪認爲爸爸亂出主意,反而越幫越忙的誤解;尤其如果平日媽咪是寶寶的主要照顧者,媽咪心中已經熟悉且認定了某些對孩子比較好的照顧方式、時間安排或照顧的先後順序…等,此時爸爸忽然提出某個主意,是會讓媽咪擔心打亂後,寶寶沒有得到好的照顧,因而脫口而出這樣的話。
爲什麼爸爸聽到這句話會難過?爸爸會覺得自己無法扮演好父親、先生的角色,覺得自己幫不上忙而感到無力,以及自己的一番好意或細心設想全然被媽咪否定、被拒絕而感到難過。
媽咪可以換句話說?李政達諮商心理師建議,媽咪可以直接講出自己的期待或是想法,儘量避免指用情緒性的字眼做出迴應,因爲帶有攻擊性的語言,通常會引發攻擊性的迴應,爸爸會感到委屈與困惑:「爲什麼想要我幫忙的是妳,不想要我插手幫忙的也是妳?」甚至會退出照顧的行爲,如此一來,會讓媽咪更加辛苦。
任何人際關係也都是相同的概念,假設有人每次提議所得到的迴應都是被拒絕,只會減少對方下次願意主動溝通的意願,或是讓對方之後完全不敢開口表達想法。對於如何迴應,李政達諮商心理師進一步提到「即興劇」中「Yes,And.」的精神,就是「接受對方的點子,再加上去自己的點子…」。試着使用這樣的精神溝通,纔有可能會有較正向的結果。舉例來說,當下爸爸提出了某個主意,媽咪可以先對爸爸的主意做出稱讚,表示自己接住了爸爸的想法,接着再說出自己的擔心,切勿直接先否定或做出拒絕。「老公,你說要出門去走走的想法太棒了,一整天在家也很悶,我也很想出去走走,只是現在太陽這麼大,我們先在家準備出門的東西,晚點一點再出門,好不好?」
爸爸可以如何做心理調適與重新解讀?爸爸可以多體諒媽咪這位平日主要照顧者在照顧寶寶上的辛苦與細心,也可以多鼓勵自己在可能跟寶寶有關係的一些計劃或想法上,學習多站在媽咪的角度思考,相信媽媽可能是因爲來自於擔心新的變動會影響到寶寶而非針對爸爸;此外,爸爸在提出新主意時,可以說明得更仔細完整,讓媽咪更瞭解爸爸爲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或安排,也讓媽咪知道爸爸也有事先設想到媽咪跟孩子,而非忽然冒出一個想法。「老婆,我知道妳整天照顧孩子很辛苦,所以纔想帶妳出去透透氣,同時也讓孩子照照太陽,身體也會比較健康啊!」
第9句:「唉〜你看誰誰誰她老公怎麼那麼會照顧啊?!」爲什麼媽咪會脫口而出這句話?她內心的真正需求可能是什麼?媽咪心中感受到的是一種失落,媽咪真正想表達的可能是:「希望我們家也可以像誰誰誰家如此融洽親近,這樣會很幸福!」「如果老公跟孩子間的關係可以更親密就更好了,我可能會比較輕鬆一些。」「老公如果可以像對方這樣照顧就好了!」
爲什麼爸爸聽到這句話會難過?這句話講的也許是事實,但爸爸聽起來會感覺到有點「酸」,沒有人喜歡總是被拿着與他人比較,當爸爸聽到媽咪說出這樣的話會讓爸爸感覺到自己被比較,甚至是被貶低,覺得自己是不被媽咪所信任,因而產生不舒服、不開心。
媽咪可以換句話說?有些媽咪可能會覺得:「我說的本來就是事實啊,誰誰誰家的老公真的很會照顧他們家的寶寶,跟寶寶也比我們家親密。」李政達諮商心理師說:「一句話,表達的方式不同,會產生截然不同的效果。」或許媽咪真的覺得自己只是在陳述事實,但是,真實的語言也許帶有殺傷力,而且可能對於想改變的期待不會發揮任何影響作用。
此時,建議媽咪不妨先冷靜思考一下,自己爲什麼會想對老公說:「唉〜你看誰誰誰她老公怎麼那麼會照顧阿?!」自己的本意到底是什麼?自己內心深處現在最希望得到的結果到底是什麼?如果真的只是很單純地非常希望老公跟孩子可以更加親密、老公能參與更多一起照顧寶寶的工作的話,一直使用帶有批評或指責的語言來表達,不但不會讓事情朝着理想方向發展,反而有可能將爸爸越推越遠,讓彼此的溝通出現更多的障礙唷!
換句話說,若媽咪希望溝通產生效果,事情朝着自己認爲理想的方向改變的話,即便媽咪覺得自己是在陳述事實,也許該換個方式來表達!如前所述,先讚美與肯定爸爸做得好的地方,接着再說出想要提醒的部分,例如,「我發現你泡ㄋㄟㄋㄟ泡得又快又好,我相信在哄小孩睡覺這方面你只要多試試看,一定也可以越做越好。」
爸爸可以如何做心理調適與重新解讀?不妨將媽咪的話解讀成她內心的期待,而非惡意比較或批評,瞭解媽咪只是希望一家人能更親近;或者因爲剛剛有了寶寶,多了照顧孩子的壓力與情緒,還在調適與摸索中。因此,爸爸可試着轉念,把媽媽的話視爲一個任務,進一步去思考:「對方是怎麼照顧的、是怎麼做到的?」試着模仿對方的照顧行爲,也許就會讓媽咪覺得有被關心照顧到。
溝通TIPS:事實→影響→情緒→期待李政達心理師分享了一個溝通方法,就是在溝通時,可以依着着陳述事實→影響→情緒→期待的順序來表達。李政達心理師說,許多人在溝通時最後都沒有將自己的期待適時地表達出來,這麼一來,除了很容易讓對方永遠不知道該怎麼樣做之外,也很容易讓說出口的話聽起來就像是在批評對方。
舉例來說,媽咪如果不希望爸爸抽菸,通常會在發現爸爸又抽菸時都會直接脫口而出:「很臭耶,你怎麼可以這樣啊?」然後爸爸可能也迴應反擊的語言,或不覺得自己應該改變;若試着採用「事實→影響→情緒→期待」的溝通方式,可以這麼說:「你剛剛在陽臺抽菸,你身上有很濃的香菸味(事實)→我對煙味很敏感,現在覺得人不太舒服(影響)→這讓我覺得不開心(情緒)→我希望如果你之後真的想抽菸的話,抽完進到家裡可以換件衣服或漱口,這樣當你靠近我的時候,我也就不會被煙味影響了,好嗎?(期待)」
第10句:「好啦好啦〜我沒空跟你講啦,我要先去忙BABY了!」爲什麼媽咪會脫口而出這句話?她內心的真正需求可能是什麼?李政達心理師指出,孩子出生之後,媽咪的母性本能會被激起,尤其每當孩子一哭,相較於爸爸,媽咪是會立即想要回應孩子的,換句話說,媽咪會自然而然地把優先考量全都放在孩子身上;除了母性本能以外,媽咪在照顧孩子的過程當中,也會越來越有成就感、價值感,這些正向的回饋也會使得她投入更多心思在照顧孩子身上;然而,也有某些情況是夫妻間的關係出現問題,讓媽咪想利用孩子做爲擋箭牌來拒絕爸爸。
爲什麼爸爸聽到這句話會難過?爸爸可能會有被媽咪冷落的心情,感覺媽媽重視孩子比重視自己多,自己已經從第一優先順序退到第二位了。
媽咪可以換句話說?「好啦好啦〜我沒空跟你講啦,我要先去忙BABY了!」這句話聽起來像是一種直接拒絕,媽咪不妨這樣說:「老公你和寶寶一樣重要,我很想要聽你說的話(先肯定爸爸),但我必須先去忙一下寶寶,寶寶看起來很不舒服、很需要我,我一忙完寶寶馬上回來聽你說。」其中最重要的是要肯定爸爸的重要性;李政達心理師進一步建議,媽咪在迴應時也可以更明確地說明是大約幾分鐘後、下午或晚上可以跟爸爸好好聊天,約定一個明確的時間,如此一來,更不會讓說出來的話聽起來像是直接的拒絕。
爸爸可以如何做心理調適與重新解讀?李政達心理師建議爸爸可以把主動權拉回來,可以直接自己提出跟媽咪約定一個時間,例如,「老婆妳先去忙寶寶,那妳覺得大約半小時後(一個明確的時間),方便嗎?我們再來討論,好不好?」這也是一種邀請的說法,除了讓媽咪較有心理準備安排照顧寶寶的計劃之外,也有倍受尊重的感覺,才能保持夫妻間良好的溝通。
心理師小提醒李政達諮商心理師指出,以上10句話所反映的大部分是媽咪照顧孩子過程中的焦慮與壓力的心情,尤其剛出生的寶寶,可能會有許多的反應不如媽咪所預期,例如,「怎麼明明換了尿布,也餵了奶,寶寶卻還是一直哭呢?」
此外,也由於剛出生的寶寶還特別需要媽咪的照顧,媽咪可能也放心不下寶寶,無法得到完整的休息與放鬆,使得媽咪的情緒可能較容易會出現波動,也因此,這時候媽咪的話可能較容易口不擇言,較少經過修飾就急着脫口而出了,如果此時爸爸只是聽表面上的字義,而沒有聽到「話中話」,可能會引發夫妻間衝突。
因此,李政達諮商心理師一再提醒,一方面要請爸爸給與媽咪更多的體諒,體諒寶寶誕生後,媽咪身心與生活的變化,另一方面更要提醒媽咪,別忽略爸爸因媽媽專心照顧寶寶而覺得被冷淡的心情,爸爸這個時候也是需要被關心的。若是經常使用不耐煩、質疑或是帶有攻擊性的語言來進行溝通,很容易會使爸爸更加退縮、減少主動照顧行爲,甚至完全退出分擔照顧寶寶的責任,這樣反而會使媽咪更加身心俱疲唷。
採訪撰文&圖片企劃/敖庭綸 諮詢/怡仁綜合醫院諮商心理師、杏語心靈診所治療師 李政達
李政達現職:怡仁綜合醫院諮商心理師、杏語心靈診所治療師學歷:佛光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經歷:北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心理輔導員、新北市青山國中輔導教師、致理技術學院兼任講師、淡江大學兼任心理師、家扶基金會兼任心理師、臺灣性諮商學會監事、桃園地方法院少年與家事法庭兼任心理師
*更多內容請參考:【育兒生活】2015年09月號。http://www.mababy.com/newkm/
*【育兒生活】官方網站。http://www.mabab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