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矽智能AI驅動新藥開發,IIa期臨牀試驗取得積極進展 | 最前線

文 | 常澤昱

近年來,AI驅動藥物研發的熱潮迭起。提升速度、壓縮時間、降低成本曾是AI成藥故事中最令人振奮的部分。但伴隨時移世易,人們越來越意識到,無論是否有AI介入,藥品有效性的驗證都需要漫長的時間以驗證。然而到目前爲止,尚無一款由AI做出的藥物誕生。

過去一年多裡,多條管線的受挫亦加劇了業內對於AI製藥行業“泡沫”的擔憂——2023年4月,BenevolentAI的皮炎藥物BEN-2293在IIa期試驗中未能優於安慰劑,裁減一半員工後,股價亦隨之斷崖式下跌;2023年10月,Exscientia的EXS-21546項目因未能達到治療預期在I/II期試驗中被終止。

AI到底何時能夠成藥,成爲掛在業內所有人心頭的一樁“懸案”。能否順利推進臨牀試驗、穿越“死亡之谷”、驗證自身成藥能力,正在成爲外界審視AI製藥的“金標準”。

近期,英矽智能在開發“具有真實臨牀價值的AI創新藥物”上往前邁進了一步。9月18日,該公司宣佈,其在研管線ISM001-055在治療特發性肺纖維化(IPF)的IIa期臨牀試驗中取得了積極進展。該藥物由生成式AI驅動藥物發現與設計,是一款全球首創(first-in-class)小分子抑制劑。

這一進展被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Michael Levitt博士稱爲“AI驅動藥物發現這個新時代的真正突破”,或將爲英矽智能在資本市場上帶來新的機遇。

IIa期臨牀初步顯示藥效趨勢,改善肺功能指標

特發性肺纖維化是一種進行性間質性肺疾病,以進行性呼吸困難、持續乾咳等爲主要臨牀表現。該病種預後差,診斷後的中位生存時間爲2到4年,目前尚無有效根治藥物出現。

ISM001-055是一種針對特發性肺纖維化開發的TNIK(Traf2/NCK相互作用激酶)抑制劑。在該藥物的研發過程中,藉助生成式AI,從確定新靶點到獲得藥物分子,英矽智能僅耗時18個月、花費數百萬美元,分別是傳統藥物研發成本的1/3和1/10。

此次公佈的一項爲期12周的IIa期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試驗(NCT05938920)中,來自中國21個研究中心的71名IPF患者被隨機分配接受每日一次30mg、每日兩次30mg、每日一次60mg的ISM001-055,或安慰劑治療。

初步結果顯示,ISM001-055在所有劑量水平上均表現出良好的安全性,達到了主要研究終點,而在次要終點(用力肺活量,FVC)的評估上,ISM001-055呈現出明顯的劑量依賴性藥效趨勢。在接受每日一次60mg劑量的患者中,FVC改善最爲顯著。

間質性肺病專家、此次臨牀試驗的研究者之一Toby M. Maher博士就此評價道:“這些結果非常令人鼓舞,特別是在用力肺活量(FVC)方面呈現的劑量依賴性趨勢。特發性肺纖維化(IPF)是一種破壞性很強的疾病,在僅僅12周的治療中就看到肺功能的改善,意味着ISM001-055具有強大的潛力,可能爲患者提供一種新的治療選擇。”

試驗結果也爲TNIK這一新靶點在IPF治療中的潛力提供了初步證據——英矽智能的研究表明,在特發性肺纖維化中,激活TNIK可驅動肺部的病理性纖維化。通過抑制TNIK信號傳導,ISM001-055有望阻止或甚至逆轉纖維化過程。

管線進展或將助力英矽智能融資機遇“迎新”

據悉,英矽智能計劃與監管機構討論ISM001-055的IIb期研究設計,以期在更長的給藥期、更廣的患者隊列中進一步驗證其療效;與此同時,一項平行的ISM001-055 IIa期試驗(NCT05975983)正在美國進行,已啓動患者招募工作,這將爲該藥物在不同種族人羣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更多數據。

此前,ISM001-055已在美國拿到孤兒藥認證,這意味着其稀缺性得到認可。如後續推進順利,該藥物將有望獲得稅收抵免、上市後7年市場獨佔權等優惠政策。

作爲一家由生成式人工智能驅動的醫藥企業,英矽智能開發了一個“端到端”人工智能藥物發現平臺,連接生物學、化學、臨牀醫學等研究。自2021年以來,英矽智能在自有人工智能平臺Pharma.AI的支持下,建立了超過30條自研管線組合,並從中提名了18款臨牀前候選項目,其中9款化合物獲得臨牀試驗許可。今年3月該公司在港交所遞交的招股書顯示,公司已形成從軟件授權、合作研發到管線授權的多元商業模式。

此次II期臨牀試驗積極數據的持有或將助力英矽智能現階段的發展。英矽智能認爲,這一核心管線的數據表現將爲公司在資本市場上打開更多可能性:“除此前已遞交的港股上市申請外,美國股市現在也可能成爲一個潛在可行的選項”;而針對該試驗數據中潛在的融資機遇,一位投行分析師表示:“擁有積極II期積極數據的生物科技公司通常會獲得更高的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