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藝術教育高質量發展助力教育強國建設

美育是黨的教育方針的重要內容,具有培根鑄魂、啓智潤心的育人功能。藝術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美育和藝術教育是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基礎性工程。加快建設教育強國,辦人民滿意的教育,離不開學校美育的改革與發展。

近日,中國藝術教育促進會組織召開“建設強國教育背景下的高校藝術教育研討會”,與會專家學者就如何建設高質量的高校藝術教育體系等問題展開熱烈研討。

關注藝術教育的育人導向

近年來,藝術教育進入了發展快車道。

——政策體系更健全。在完善課程體系、強化師資配備、明確條件保障、弘揚傳統文化、搭建實踐平臺、改進評價機制等方面,一系列政策文件相繼出臺。

——教育教學有提升。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按照國家課程設置方案開齊開足音樂、美術課。高中落實6個學分的藝術類必修課程要求,中職學校將藝術課程納入公共基礎必修課並保證72學時。高校面向全體學生開設2個學分的公共藝術課程。

——藝術實踐活動更豐富。舉辦全國大學生和中小學生藝術展演,持續開展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建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學校和傳承基地;各地各校形成了藝術教育“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蓬勃發展新局面……

我們在看到成績的同時,也要看到仍然存在對藝術教育重視不夠、育人功能發揮不夠充分、重“技”輕“育”、藝術教育教師配置不足等問題。建設教育強國對藝術教育提出了新要求。

“藝術教育必須堅持立德樹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中國藝術教育促進會副會長、中央美術學院黨委書記高洪認爲,應以造就擔當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爲統領,把藝術教育作爲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基礎性工程,作爲落實“五育”並舉協調發展的全局性工程,把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與立德樹人有機統一起來,全面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靈,激發創新創造,讓學生身心都健康成長。

中國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教授、中國藝術教育促進會理事李勇則重點關注美術教育中“面向人人”的育人導向。“高校美術教育專業的主要問題就是面向人人的專業化人才的培養。當前美術教育的藝術表現是達到育人目的的方法、手段,美術教育要突破自身的侷限性,激活學生的問題意識和藝術理想,從實求知,以社會課堂磨礪藝術感受,培養充分融入日常生活的美育思想,從而實現美感教育、審美教育、人格教育。”李勇說。

探索構建新時代藝術教育育人體系

教師是教育的核心要素,強國先強師。針對目前基礎教育美育教師隊伍數量不足和質量不高的問題,師範院校應該改進師範生培養目標和課程體系,以提升師範生全面素養爲宗旨,以培養未來優秀教師和教育家爲目標,根植中國傳統美學精神與美育精神,結合美育時代流變,在“大美育”中培育“大先生”,整體擴充美育教師的數量,全面提升專業美育教師的質量。

如何構建師範生美育素養培養體系?在西南大學美育研究院副院長、中國藝術教育促進會常務理事何茜看來,凸顯以美育人價值是必由之路。“藝術是與美育相連的,藝術教育是美育的主要途徑,美育是藝術教育的價值指向。公共藝術課程要強化審美教育的文化底蘊,深入挖掘中華文化藝術中蘊含的傳統美德、核心理念和人文精神,提高大學生的文化素養。”何茜說。

當前高校藝術教育中,綜合性的育人體系亟待完善。天津師範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院長、美育研究中心主任,中國藝術教育促進會理事要彬認爲,高校應建立跨學科合作機制,整合盤活校內資源,發揮能動性與想象力,開發多元化的美育課程,真正讓美育以潤物細無聲的力量浸潤教育之花,最終形成“一校一策、一校一品”的格局。同時,發揮地域優勢,積極與當地博物館、美術館、文化機構等校外美育場所建立長期合作關係,組織學生參加藝術展覽、文化體驗和實踐工作坊等活動,豐富美育實踐內容。

除了專業藝術教育院校,高職院校如何將美育融入教育教學?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探索“雙區協同、三全育人”模式,構建以美育人學區舍區。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院長、中國藝術教育促進會常務理事張瑜介紹:“在學區,我們將非遺技藝與專業課教學相融合,如將‘蛋雕’技藝融入‘數控加工’‘專業綜合實訓’等課程教學項目,用數控精雕加工技術實現非遺技藝的精度;在舍區打造學生綜合素質的培育站——修養軒,包含布藝、刺繡、書墨、手工藝術等多個類別,同時組建藝術工坊、惠山泥人創客工坊、錫繡工坊等學生社團。”

邁向以美育爲核心的藝術教育新時代

近年來,隨着美育理念在社會各界的深入普及,藝術教育開始逐步擺脫傳統的技術優先的“藝術+教育”模式,邁入以美育爲核心的藝術教育新時代。

“高校藝術教育要更加關注藝術教育與社會的融合,更加關注藝術教育與科技的融合,更加關注藝術教育與世界的交流,通過建設高質量高水平的藝術教育,爲加快建設教育強國貢獻力量。”中國藝術教育促進會會長姜沛民說。

從美術教育到社會美育,藝術教育院校的專業改革與實踐如何?應當培養什麼樣的藝術教育人才?廣州美術學院美術教育學院院長、中國藝術教育促進會常務理事吳慧平介紹,新辦的美術教育專業定位從辦學積累和美育事業發展的客觀需要出發,兼顧學校美育、家庭美育和社會美育三個領域。

“要培養社會責任感強、職業認同意識高、教學能力強,具備豐富的人文和藝術素養,掌握較全面的美術與設計學科技能、教育轉化與教學實踐技能,有創新思維、創新精神和創業意識,能在學校、社會文化機構、社區與鄉村以及家庭等不同領域從事創作、研究、美育策劃與傳播及教學實踐的複合應用型美育工作專門人才。”吳慧平說。

美育是傳承文明的重要方式,是增強文化自信的重要力量。藝術教育如何爲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這一新的文化使命作貢獻?中央戲劇學院黨委書記、中國藝術教育促進會副會長徐永勝表示,大美的藝術教育要以創新型藝術人才培養爲抓手,深入探討研究“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塑造的基本策略、實現路徑和實踐方法,在對中國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以及對世界先進文藝和現代數字技術兼容幷蓄中,弘揚民族和時代的大美。

面向積極重塑中華文化全球影響力、推動構建人類文明新形態的新時代需要,藝術教育何爲?“中國高等藝術人才的培養在高度重視藝術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開發的同時,應當注重培養高等藝術人才的中華藝術國際傳播意識。”首都師範大學藝術與美育研究院院長、中國藝術教育促進會常務理事王德勝認爲,這對藝術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在人才培養體系包括教學體系和實踐體系的改革中,在突出藝術創造與發展的文化立場、強調藝術人才培養與文化傳承創新的統一性的同時,應更加突出藝術人才培養與人類文明新形態構建之間的實踐關係,以藝術的力量彰顯中華文化的文明建構價值。

《中國教育報》2024年07月10日第7版

作者:本報記者 鄭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