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讓資產重分配 所得M型化加劇
中央大學臺經中心執行長吳大任表示,富人或積極投資的中產階級只要資產有效運用,在這波經濟變化下幾乎都增值,窮人辛苦工作,遇上去年的通膨實質所得縮水,造成「富人更富、窮人更窮」,貧富差距會拉更大。圖爲民衆推着推車,收集資源回收。(本報資料照片)
全球歷經3年新冠疫情紛擾,各國爲了挽救經濟,貨幣政策從寬鬆到急速升息,在這樣的金融浪潮下,全民資產面臨重新分配,中央大學臺經中心執行長吳大任表示,富人或積極投資的中產階級只要資產有效運用,在這波經濟變化下幾乎都增值,窮人辛苦工作,遇上去年的通膨實質所得縮水,造成「富人更富、窮人更窮」,貧富差距會拉更大。
吳大任分析,新冠疫情剛爆發時,各國央行寬鬆的貨幣政策,股市、房地產大漲,有搭上這波熱潮的投資人,資產多大幅增值,我國2021年出口創新高,半導體、航運等類股漲翻天;若是投資臺灣不動產,低買高賣動輒獲利數百萬元;如今遇上這波貨幣緊縮,擁有相當財富的投資人,只要錢存美元定存,資產不用冒風險,就有一筆可觀的利息收入。
相對於基層上班族,若從事內需服務業,飽受疫情三級警戒等紛擾,不是減班休息放無薪假,就是周工時驟減,當時周工時不到35小時的就業者,從20幾萬人飆升到98萬人;現在內需服務業缺工,好不容易邁向復甦之路,吳大任表示,俄烏戰爭、貨幣政策帶來的通膨衝擊,讓實質所得下滑,生活過得更辛苦。
面對貧富差距拉大,吳大任表示,這是全球趨勢,臺灣比較好的是,雖然高房價,但房屋租賃市場大,年輕人起步門檻低,也有很多創業機會,只要肯做還是能創造財富;北歐雖然有很好社會福利制度,但相對的,上班族可能有一半以上的收入都要繳稅給政府,因此,國人普遍都有退休靠自己的想法與規畫。
宏利投資管理昨也公佈退休調查,臺灣人預計平均每月需要4萬8268元來維持未來較舒適的退休生活,有感於退休金不足,高達52%的受訪者表態,退休後會繼續工作,因爲三分之一的受訪者認爲,無法累積足夠的資產是造成無法退休的關鍵原因;調查同時顯示,臺灣民衆在30歲左右就開始規畫退休儲蓄,早於亞洲其他地方的投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