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動就從鼠蹊部痛到屁股 小鮮肉爲了「籃球」忍痛挨髖關節刀
▲一動就從鼠蹊部痛到屁股,小鮮肉髖關節發育不良,爲了「籃球」忍痛挨刀。(圖/記者嚴雲岑攝)
一名年約20多歲的男子,從小喜歡打籃球,但自16歲起每次一動鼠蹊部就開始隱隱作痛,有時甚至會一路痛到屁股,雖然診斷出髖關節不正常,卻因國內能實施手術醫院不多,遲遲未處理,直到近年來疼痛加劇,才下定決心接受「正前開式微創手術」,因無需切斷肌肉,術後7天就能恢復正常活動。
退化性關節炎是人體常見的關節疾病,其中又以膝關節最多,其次爲髖關節,比例大約爲4比1。髖部關節炎最常見的臨牀症狀是髖關節周邊疼痛,過去大多認爲退化性關節炎與個人因素相關,但近年來研究發現,其與髖部局部結構脫不了關係。若在青少年或成人出現的髖關節局部異常未盡早處理,可能會繼續演變成退化性關節炎,需要接受手術重建或人工置換。
三軍總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王聖豪表示,髖關節手術治療主要分爲「軟骨成型手術」、「髖臼截骨矯正手術」與「人工關節置換」,該名男性做的就是髖臼截骨矯正手術。
王聖豪提到,過去都需將並會以側躺姿勢擺位,從後位或前外側切開肌肉,但近年來已發展出正開式微創手術,以闊筋膜張及縫匠肌之間的間隙當作通道,進入髖關節,由於手術中無需切斷肌肉組織,術後痛感較輕微,雖然傷口大小相差不大,但恢復期卻可從3個月縮短爲7至10天,惟部分病患可能留下骨裂、大腿外側發麻等後遺症,但皆可在3個月左右慢慢恢復。
王聖豪表示,近年來因醫學進步,對於髖關節早發性疾患的病兆也有更深入瞭解,但體重、職業仍是影響髖關節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提醒體重過重者,可以減重減少對髖關節壓迫;經常搬重物的勞動者,也要減少跪蹲等姿勢,並以正確模式施力,纔不會步入壯年就髖關節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