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財社論:充分發揮科技創新與資本市場協同共振效應

爲期兩天的2024陸家嘴論壇今天(19日)開幕。本屆論壇以“以金融高質量發展推動世界經濟增長”爲主題,設有8場全體大會,涵蓋科技創新與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等議題。

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在促進科技創新中起着重要保障和推動作用。本屆論壇就提升多層次資本流動、打造高能科創產業進行討論正是體現了這一點。

今後要更好實現科技創新與資本市場的雙向良性互動目標,還需要注意以下兩個方面。

首先是要不斷完善政策支持體系建設,鼓勵實踐探索創新。

今年4月,證監會發布了《資本市場服務科技企業高水平發展的十六項措施》(下稱《十六項措施》),從上市融資、併購重組、債券發行、私募投資等全方位提出支持性舉措;同月,上海科創金融聯盟發佈了《上海金融助力新質生產力發展三年行動計劃》(下稱《三年行動計劃》),提出要爲科技型企業提供全生命週期的一站式綜合金融服務,深入推動上海國際金融中心與國際科技創新中心聯動發展。

今年4月,中國人民銀行聯合科技部等設立5000億元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依託“創新積分評價機制”,遴選了首批近7000家符合條件的科技型企業,向21家全國性銀行推送。這可以看作政策支持措施,也可以看作是實踐創新。

地方上也在積極進行實踐方面的創新,開發更多金融支持工具。還是拿上海來說,去年創設了“滬科專貸”“滬科專貼”兩項工具,截至今年4月末,已累計發放資金485.4億元,惠及科創企業6500餘戶。《三年行動計劃》明確,上海科創金融聯盟內銀行、證券、保險、基金、擔保、股權投資機構等成員,三年內將通過信貸、股權、債券等多樣化融資累計投放2萬億元。

再就是要打破科技創新與資本市場雙向互動中的瓶頸堵點,不斷壯大耐心資本規模。

瓶頸堵點表現在哪裡?《十六項措施》明確在科技企業上市融資、併購重組、債券發行、私募投資等全方位提出支持性舉措,就說明了資本市場上的瓶頸堵點所在。解決資本市場對科技創新的包容性、構建服務科技創新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是今後努力的重要方向。包括要優先支持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的科技型企業在資本市場融資、建立“綠色通道”,引導私募股權創投基金投向科技創新領域,鼓勵政策性機構和市場機構爲民營科技型企業發行科創債券融資提供增信支持等。

此外,產學研尚未實現深度融通也是瓶頸堵點。一方面,許多科技創新成果“待字閨中”,另一方面,資本又缺少較爲準確的投向。爲此,就要進一步完善科技創新成果評價體系,更多考慮科技創新成果的實際應用前途,進而讓成果資本化,爲進入產業領域創造條件。

同時,也要建立起對科技型企業的評價激勵機制,爲科技型企業快速發展創造條件。現在推行的“創新積分評價機制”就是具體體現。

在培育耐心資本上,重要的是要有讓資本“耐心”的“硬核”,突擊式、應景式甚至欺詐式的所謂科技創新吸引不來耐心資本。有了“硬核”,才能培育各方面長期投資的理念,形成“馬拉松式”的投資導向。

所有這些,都要圍繞強化企業等的科技創新主體地位,促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鍊、人才鏈深度融合,從而推動科技創新成果加快轉化爲現實生產力。

總之,今後做好科技創新與資本市場雙向良性互動這篇大文章,就要通過制度創新,突破體制機制約束,發揮科技與資本的協同效應,形成從科技到產業再到金融的良性循環。這既需要科技創新主體有良好的市場生態,也需要包括金融業在內的各方面有良好的市場生態。相信陸家嘴論壇中“提升多層次資本流動、打造高能科創產業”的大會議題將爲此提供更多真知灼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