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科普與科技創新協同發展的堵點

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當今時代,科普與科技創新前所未有地緊密結合,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重要基礎性工作”等重要論斷充分闡明瞭科普之於創新的重要戰略地位,開創性地提出科技創新、科學普及同爲我國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科學普及和科技創新應該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緊密聯繫且同等重要的,科普加速科技創新知識成果的擴散並促進其轉化爲生產力,推動科技與經濟、社會的融合,更爲科技創新提供了廣闊的社會基礎和人才儲備,而科技創新則不斷爲科普提供新的內容、思路和話題,但在某些現實情境下,科普與科技創新卻存在“割裂”現象,“兩翼”發展明顯失衡。

這種割裂首先表現在一些人的認識上。

科普在創新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尚未被廣泛認可,一些部門、地方未能形成科技創新與科學普及“同等重要”的戰略共識,重科技創新、輕科學普及的思想依然較爲嚴重,部分科普主體責任感和使命感尚未被完全激發出來,社會化科普工作格局尚未穩固,致使科普賦能創新的時代功能未得到充分體現。

其次,這種“割裂”也表現在科研人員做科普的“四不”窘境上。

科研人員是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科學思想和科學精神的發現者、生產者、創建者,在促進科學大衆化、傳播科學文化的過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儘管非常多的科研人員認爲科普非常重要,但公衆認可與單位(同行)不認可的矛盾,依然是導致科研人員參與科普陷入“不屑”“不敢”“不會”“不願”現實困境的主要原因。

再則,這種“割裂”還表現在教育和社會環境中。

在現行教育體系中,我國的科學教育往往更偏重於知識的傳授,忽視對科學思維、創新思維、批判思維、顛覆思維以及邏輯思維的培養;在社會中,科技創新成果,特別是高端的、前瞻性的成果往往難以有效轉化爲“科普資源”,使得公衆對新科技、新成果的理解存在認知偏差。

忽視科普的發展將阻礙科技創新的進程,因此,在新時代,科學普及這一創新發展的一“翼”必須做強做大,要打破傳統觀念和模式,加快建立相應制度體系,讓科學普及同科技創新一樣以更大規模、更廣領域、更深層次、更厚底蘊融入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

要進一步圍繞“大科普”這一“牛鼻子”作政策文章,從頂層設計上完善科普與科技創新融合互促的機制,增加科普政策的剛性約束力,促進“兩翼同等重要”的理念落地。作爲銜接科技創新和科學普及工作的橋樑,大科普是保障“兩翼同等重要”理念落地的重要頂層設計,它把科學普及貫穿到科技創新、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及各環節,強化黨委和政府、學校、企業、科研機構、媒體等各主體的科普責任,對於深入構建政府、社會、市場等協同推進的社會化科普發展格局,推進科普工作向縱深發展,完善科技創新與科學普及協同發展的現代化創新治理體系具有重要推動作用。

這個過程要注重在關鍵點上發力,彌補在實操層面的政策留白,例如優化考覈指揮棒,鼓勵科研工作者投身科普,在績效評價、職稱評審、榮譽獎勵等方面給予傾斜,爲他們做好“元科普”提供“一站式”服務,發揮好他們科普“發球手”的作用,徹底改變科研人員“四不”窘態。強化科普獎勵在國家創新體系中的地位,加強國家在科普相關領域的獎勵力度,同時,鼓勵學會等社會力量設獎,明確其設立科普獎項的政策機制。強化前沿科技領域科普力度,促進“政產學研用金”跨界跨領域交流,助力創新體系一體化,進一步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強化科普在終身學習體系中的作用,強化科普的價值引領,助力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

◆ ◆ ◆

編輯郵箱:sciencepie@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