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科技金融供給側堵點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構建同科技創新相適應的科技金融體制,加強對國家重大科技任務和科技型中小企業的金融支持,完善長期資本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的支持政策”。大力發展科技金融,既是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金融強國的重要內容,也是金融更好服務科技創新的重要體現。

從廣義上說,科技金融包括將科技資源與金融資本有效對接的一系列金融工具、金融政策和金融服務的創新性安排。從狹義上說,科技金融是指專門支持科技創新企業、科技創新活動領域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從供給側來看,科技金融的供給主體以提供直接、間接融資的金融機構爲主,此外還包括新興科技企業、創新平臺及中介機構等。科技創新離不開金融的創新發展和助推支持,科技金融可以有針對性地解決科技創新高風險、不確定性帶來的資金需求問題,幫助資金高效流入科技創新領域,有效推動科技研發及商業化進程,加快我國科技金融體系建設。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科技金融發展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從供給主體來看,銀行業金融機構持續發力,科技特色支行、科技金融專營機構超1000家,科技企業、“專精特新”領域貸款餘額保持較高增速;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不斷完善,依託科創板、創業板等持續加大對科技企業與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鼓勵保險資金對接科技企業融資合作,引導創業投資和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持續健康發展。同時,科技金融供給側仍存在不少堵點,如,科技金融對科技型企業全產業鏈、全生命週期有效覆蓋仍有欠缺,科技型企業直接融資比例偏低,政策性金融支持力度和政策性工具豐富度仍然不夠,專業性強、可信度高的非銀行金融機構及中介機構相對匱乏,等等。有效破解供給側堵點難點問題,積極打造完善的金融市場、暢通的融資渠道和良好的金融生態,是發展科技金融的關鍵所在。

有效提升銀行機構科技金融服務能力。以銀行爲主導的間接融資是我國現階段科技企業融資的重要渠道,銀行機構要加快完善創新支持體系,發揮自身優勢,切實提高服務科技創新的質效。一是創新信貸產品。針對科技企業產業週期開發覆蓋全產業鏈的金融服務,努力完善科創投資產業鏈,尤其是支持初創期向成熟期過渡的創新型企業發展,探索實施優惠利率等相關舉措;創新科技企業還款方式,降低利息成本,無縫銜接“續貸”,提升科創企業用款還款便利性。二是創新授信模式。加強科技型企業信息庫建設,重視企業資信狀況、資金安全、研發專利等,開發特色信用貸款產品。三是充分發揮政策性銀行的資金與運營優勢。引導銀行信貸爲重大科技創新領域、突破“卡脖子”技術研發、科技成果轉化、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提供金融支持。

切實提高科技金融直接融資比例。進一步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完善直接融資“綠色通道”。持續優化科創板、創業板、北交所上市融資環境,增強區域性股權市場培育孵化功能,加強科技型企業上市後備資源培育,遴選真正有發展潛力的科技型企業掛牌上市。不斷加強科創債發行力度,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發行科創公司債券等融資工具,在立足發行規模增長的同時追求結構優化,助力科技企業解決關鍵核心技術難題。支持科技型企業通過併購重組、股權轉讓、資產證券化、引入戰略投資者等方式拓寬融資渠道。暢通創投機構“募投管退”全鏈條,加大創投基金對種子期、初創期科技型企業的投資力度。

積極發揮非銀行金融機構和市場中介的支持作用。非銀行金融機構和中介渠道是助力科技金融市場全面發展的重要補充。進一步創新科技金融領域保險產品與險種,支持各類科技創新與應用,爲企業的研發、生產、銷售、售後以及其他經營活動提供多元化的風險分擔機制,完善科技金融風險補償機制。創新融資擔保業務模式,擴大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擔保覆蓋面,支持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發展,逐步推動科技擔保業務全覆蓋。完善服務平臺,推動徵信機構建立科技型企業信用評價體系。鼓勵信息化企業打造科技金融大數據信息平臺,完善投融資需求和徵信體系的信息共享機制,暢通資源要素循環流轉。

着力打造科技金融良好生態。近年來我國科技金融相關政策體系不斷完善、改革試點工作不斷深入。要持續以財政和金融政策雙保障促進科技金融發展,健全科技金融監督、管理、服務機制。充分發揮政府引導基金作用,帶動各類資本參與,支持創新型企業和重點科技產業發展。實施科技創新專項貸款和貼息等,加強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增信支持。建立健全科技金融風險防範機制,從監管角度給予科技金融創新更高的風險容忍度,制定更切實可行的考評機制,健全容錯免責機制,爲科技金融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王皖君 作者系湖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