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寶德:唯人唯言,千秋萬世
夏日的烈陽,一早就十分炙人,我們一行數人來到樹林蓊鬱,還帶着幾分蔭涼的仁愛路,拜訪臺灣建築界的耆老,漢寶德。
生於民國二十三年的漢老,今年已經八十,在我們訪問他的當下,自謂身體不夠硬朗,年輕時還得過肺病,休過學。如今到了這把年紀,多半時間只是靜靜待着,讓腦袋轉轉想想事情,閒時寫寫書法,真想要做些甚麼,實際上已經辦不了,彷彿自己一輩子功過至此命定。
但是從旁觀者的角度來看,我們還時常在報上見着漢老從年輕時代就直言不諱的一枝筆,至今依然熾熱發光。不管是建築本業,還是後來他更爲注重的藝術與美學教育,甚至政府效能,無不在他針貶的範圍內。這是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當年遇不平則鳴的文青魂,從來沒有因爲年至耄耋,有所稍減。
漢寶德手上的那一枝筆,就像他的人生,五彩繽紛。他是建築教育家,曾經在東海大學建築系擔任系主任十年,他不僅寫板書教學生,也是開業建築師,畫設計圖,蓋他心目中的好房子;他同時也用這枝筆辦雜誌,引進最新建築思潮,對臺灣的建築發展影響甚鉅。他的筆還用來籌辦自然科學博物館和臺南藝術大學,都是從無到有,爲該領域立下新典範。除此之外,他的筆也用來鍼砭時事,從他的專業出發,看到公部門種種不當或是不妥之處,立論往往發人深省。
無心插柳卻成蔭的建築人生
漢寶德是山東人,國共戰後隨着山東聯合中學舉家輾轉來到澎湖,後來以非理工背景考上成功大學前身臺灣省立工學院建築系,從此陰錯陽差和建築結上一輩子的緣分。
爲甚麼念建築?又爲甚麼說是陰錯陽差呢?對此漢老自嘲:「念建築,是畢業後混口飯吃,比較容易。當初休學時,上了一個文學創作函授班,老師直誇獎,自己也覺得可以往寫作發展,但是家裡卻以爲,建築纔有好出路,父親尤其希望家裡出個大學生。於是,我又回頭來念書。」這情境聽來熟悉,我們卻要驚訝,竟然連在臺灣建築界影響深遠的大學者,人生都不是順着自己的心意走。
然而在訪問的當下,其實我們正和漢老站在他的人生頂峰,一起回顧他一生過往。一事一物,漢老說來輕鬆,但這淡淡一句混口飯吃,卻影響了臺灣戰後的整個建築發展,留下深刻軌跡。
更多精彩內容盡在本期【魅麗雜誌 71期 /8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