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師挺合法陸口罩 管理機制出錯
衛福部近來勤打陸制口罩議題企圖掩蓋開放美豬爭議,事實上,臺灣自今年1到6月,進口醫用口罩的數量已突破5400萬片,顯見口罩爭議關鍵並不在於大陸制或臺灣制,不肖業者亂髮國難財才應是調查重點。圖爲重慶市工作人員在醫用N95口罩生產包裝車間內作業。(新華社)
衛福部近來大打陸制口罩議題,引發民衆對陸制口罩的疑慮,事實上,食藥署7至9月檢驗11批陸制進口口罩,僅1批不合格,且業者正申請複驗中。開業藥師沈採穎表示,部分業者的摻混行爲,已引起消費者對陸制口罩的不信任,但大多數陸制口罩都沒問題,關鍵在政府的管理機制出了差錯,纔會引起民衆恐慌。
沈採穎說,陸制口罩不是現在才進來臺灣,自疫情爆發前,陸制口罩就是一般通路的販售主力,這次之所以有部分業者被揭發摻混陸制口罩僞標臺灣制,是因政府沒盡到把關義務,未做好流向管控所致,與陸制口罩無關。
食藥署北區管理中心科長陳慶裕表示,從7月7日至9月14日爲止,我國邊境共收到99批、9321萬4520片業者報驗的口罩,當中有11批共608萬4720片來自大陸,其中只發現有1批陸制口罩壓差測試不符規定,該業者也已在9月10日申請複驗。
國內口罩專家、臺大公衛學院教授陳志傑解釋,食藥署對口罩進口檢驗應有相關規範,除了壓差測試外,過濾效率也該進行抽檢,但很可惜目前國內欠缺認證實驗室的管理辦法,因此根本無法進行後市場的口罩品質抽驗。
陳志傑說,國內雖有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及中山醫學大學有實驗室可進行壓差、過濾效率等測試,但政府卻遲遲未訂出認證實驗室的管理辦法,導致後市場的口罩品管無法作業,食藥署根本沒有能力來監測國內販售口罩的有效性。
沈採穎認爲,過去有許多民衆會指名要購買陸制口罩,但現在的社會氛圍好像在說陸制口罩的品質不佳,不少藥局、賣場堆滿陸制口罩沒有人要買,既然國內現在就連中藥材都可以做到溯源管理,進口的陸制口罩流向當然沒道理不比照辦理。
對於衛福部力推的國產口罩需用鋼印標上MD與Made In Taiwan,陳志傑認爲是多此一舉,「難道鋼印就不會被不肖業者模仿,盜用嗎?」真正該檢討的是過去幾年來,食藥署對後市場的口罩稽查不力,無法確保國內口罩品質,未來整體的檢驗量能與管理辦法都要通盤檢討纔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