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中國少年說》第一季收官——打造“Z世代”中國少年羣像,引領未成年人教育創新

“Z世代”泛指95後出生的人羣,互聯網和數碼科技產品是他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又被稱爲“互聯網世代”。在信息技術革命的推動下,“Z世代”的生活方式發生了本質的變化,他們性格更獨立、思維更活躍,知識更廣泛,將是未來建設的中堅力量。而如何對心智尚未成熟的“Z世代”加以妥善引導,就成了全社會面臨的共同問題。

隨着12月5日第十期的播出,中央廣播電視總檯2020年度重點節目中國少年說》第一季正式收官。自國慶假期開播至今,共有30位個性鮮明的少年登上節目舞臺,他們最大的17歲,最小的才9歲。作爲中國“Z世代”的他們,以脫口秀的形式,用生動的故事和自信的表達分享了自己的成長經歷,傳遞愛國愛家、自強不息、樂觀向上的精神。節目通過塑造一組多元化的中國少年羣像,對當下“Z世代”的未成年人產生積極的教育、引導和鼓勵作用。

30位少年的故事涵蓋了“弘揚主流旋律”、“傳承中華文化”、“科技創造未來”、“奮鬥改變命運”等諸多方面。

弘揚主流旋律,用少年的視角緊貼社會熱點,傳播公益文化,激發正能量。他們中有武漢抗疫一線醫生的孩子陳琪方,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宣傳環保的黎子琳,以及利用支教直播等形式,在扶貧領域有所作爲的袁子晨歐陽樂融齊宣暢等等。雖然他們都未成年,但已經開始關注社會問題,用實際行動證明青少年也能承擔社會責任,用力所能及的努力以身示範,鼓勵更多的人加入進來。

做一個挺身而出的凡人——王泯燃

傳承中華文化,以展示中華傳統文化之美。用書法展示漢字文化的張曉博,來自中醫世家的黃琪惠,與文物“對話”的鄧雅文梅派男旦傳承人巴特爾等等。不僅從國學、歷史、戲曲等多個角度切入,將這些中國“國粹”精華加以傳播,更有土家族南曲傳承人周恩布、大理白族少女趙倩藜登上舞臺,將豐富多元、各具特色的少數民族文化展現給大衆

讓少數民族文化在傳承中發揚光大——趙倩藜 -

科技創造未來,結合當下時興的科技潮流,展現了中國少年的想象力創造力。愛玩遊戲的男孩袁翊閎開發出人工智能小藍”;高中生顏豐爲老年人搭建線上學習平臺;小程序員萬海妍編程技術幫助大涼山留守兒童等等。在信息時代的今天,科技的發展速度已經超出了人類的想象,或許我們不能準確地說出未來的模樣,但掌握科學技術的少年們一定是未來的創造者

用人工智能創造未來——袁翊閎

奮鬥改變命運,展現了少年們在面對困境時自強不息、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農村女孩馬悅田埂上練習芭蕾舞,從醜小鴨變成白天鵝;英雄少年王泯燃六次下井救人,詮釋“挺身而出的凡人”;漸凍症女孩劉宣諾鼓勵自己要像小草一樣頑強生長……他們都是大衆身邊最普通的孩子,卻有着共同的特點:堅強。無論遇到怎樣的困難都勇敢地面對,用堅強打破不可能,帶給人們純粹的熱血和鼓勵。

笑對生活 夢想纔會長出翅膀——劉宣諾

正如節目中所說:“少年時期是人生髮展的重要時期,也是價值觀形成和確定的關鍵階段。少年興則國興、少年美則國美、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是國家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對少年的引導和教育不可忽視。《中國少年說》採用創新的形式,讓少年兒童親口訴述自己的成長故事,更加貼近孩子們的生活,也使得教育引導功效更加良好,體現了央視少兒頻道的教育情懷和責任擔當。

這些個性鮮明、積極向上的少年們組成一幅“Z世代”中國少年羣像,成爲了培養時代新人標杆。相信《中國少年說》在傾聽少年心聲、展現少年風采的同時,也在引領未成年人的教育創新,助力中國少年強。 (作者:蘇圓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