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鹼地裡飄出稻花香

原標題:鹽鹼地裡飄出稻花香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吳鐸思 通訊員 莊濤 王曉翠

漫步在被譽爲“紅色稻鄉”的新疆喀什市帕哈太克里克鄉鄉間小徑,兩旁金黃色的稻田隨風起伏,宛如波濤,每一陣微風似乎都在訴說着豐收的喜悅與希望。

過去,由於土壤鹽鹼度高和傳統農業種植模式的侷限,帕鄉的農作物產量低,農民收入微薄。然而,隨着新疆中農海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農海稻)海水稻技術的推廣,這一狀況得到了根本性改善。

種子被譽爲農業的“芯片”。近年來,我國育種技術不斷革新,與分子生物學、遺傳學的融合日益加深,稻種的科技含量顯著提升。中農海稻的科研專家自主研發了秈粳架橋分子育種技術,通過生物遺傳工程技術將南方秈稻與北方粳稻的優良基因融合,培育出能在多種環境條件下生長、品質卓越的海水稻新品種,標誌着種子技術的重大突破。

中農海稻在帕鄉試種海水稻,憑藉海水稻抗鹽鹼、抗倒伏、抗旱、抗澇、抗病蟲害的特性,研究出適合喀什鹽鹼地生長的海水稻品種,這些新品種不僅能在含鹽量高達12‰的土壤中茁壯成長,更在產量上實現了質的飛躍。六年來,海水稻從最初的畝產450公斤到如今的平均畝產600公斤,部分地塊甚至達到854公斤/畝的高產,中農海稻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科技興農的力量。而帕鄉推廣種植海水稻後,不僅提高了土地的利用價值和農作物產量,通過土地流轉、就業務工等多種方式,帶動本鄉2549戶、18000名村民脫貧致富。

來源:工人日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