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鹼地產出的“海水稻”口感很難吃,難以下嚥,爲何越種越多?

鹽鹼地產出的“海水稻”又被稱爲“鹼水稻”,明明口感很難吃,讓人難以下嚥,卻越種越多,這種“怪象”令人費解,爲何國家大力發展呢?其實答案很簡單:太優秀!南方種植水稻的朋友們應該都清楚一點,水稻,水稻,之所以是這個名字,是因爲水稻的必要種植條件便是水,這樣長出來的水稻,長出來的成品大米才口感豐富、米香四溢。水稻是一種極其不耐旱的農作物,與北方種植的小麥、玉米、大豆等農作物有着本質的區別,要想水稻長得好,田間水源不能少,否則它們就會集體“罷工”。但是隨着時代的發展,雞毛也能飛上天,土雞也能變鳳凰,就連水稻都有了“別樣”的生長環境——鹽鹼地!所謂鹽鹼地就是指土壤裡面所含有的鹽分鹼含量超出了正常標準,在這種土質下,很少有能夠生存的植物,那麼專家們爲何將水稻放在了這樣奇怪的地方呢?

實際上,中國的農業科學家們曾多次嘗試在鹽鹼地種植農作物,比如玉米、小麥,只是種植的結果卻十分不理想。要知道,中國地大物博、幅員遼闊,但是真正的平原卻是十分稀少的,也是因爲這個原因,擁有着一望無際平原的河南才被視爲中國的“第一糧倉”。據統計我國大約擁有15億畝懂得鹽鹼地,這個數量是十分驚人的,若是就這麼荒廢下去,什麼都不種植,那簡直是過於浪費,善於開墾拓荒的勤勞的中國人民自然看不下去,於是他們便將目光放在了鹽鹼地。只是之前失敗的經驗告訴他們,種植北方的農作物已經不切合實際,既然如此,那就試試南方的農作物水稻吧。農業科學家們通過一系列的實驗終於得出結論:水稻可以在鹽鹼地存活,試驗成功之後,科學家們立刻開始着手準備在鹽鹼地的種植水稻工作。

尤其是鹽鹼地的煙雨地部分,水稻的長勢十分喜人,這下不僅解決了鹽鹼地無法種植農作物導致浪費土地資源的難題,還增加了水稻的產量,可謂是一舉兩得。不過,要在鹽鹼地種植水稻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因爲鹽鹼地嚴格意義上來說是分兩種情況的,其中一種是位於海邊的灘塗。這是一個新的發現,也是一種新的嘗試,畢竟大多數時候水稻都是種植在淡水資源,從未試過在海邊的灘塗地種植水稻,抱着試一試的心態,科學家們在海邊的灘塗進行插秧種植,結果卻令衆人大吃一驚。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科學家們發現在海邊灘塗種植的水稻長勢很好,比鹽鹼地的水稻還要好得多,尤其是水稻的高度竟然可以長到驚人的1.8——2.3米。一段時間之後,這些水稻迎來了大豐收,科學家們發現這些水稻與普通的水稻有着很大的不同,其中單從外觀上來看,“海水稻”顏色是那種胭脂紅色,不是我們平時見到的白色大米。

當然,這與地質、水質有着密不可分的聯繫,隨後科學家們將“海水稻”煮熟食用,發現口感方面與普通的大米也是相隔十萬八千里,沒有獨屬於大米的那種清香,口感有些難以下嚥。不過做了科學研究卻有了驚人發現,“海水稻”的營養價值極高,其內部含有的氨基酸含量與普通水稻之間竟然相差了4.71倍,而且“海水稻”的PH值也達到了8.8,顯然更符合人體的需求。除了這些優點之外,“海水稻”的產量也很高,可以達到畝產300斤,屬實是產量驚人了!這也就爲人們解惑了,因爲當時在鹽鹼地種植“海水稻”的行爲就引發了很大的爭議,羣衆們無法理解這一行爲,尤其是後來“海水稻”收穫之後,羣衆嚐到了它的味道,那種心中的疑惑更是達到了頂峰。

“海水稻這麼難吃,爲啥還要種植它,又費精力,又費時間?”現在,很多人估計不會再有這樣的疑問,因爲“海水稻”的營養價值很高,十分優秀,比其他農作物都要優秀,更能在特殊的環境生存。當然,大家也不要忽視一點,原本的鹽鹼地只能“擱置”,如今的鹽鹼地已經種滿了“海水稻”,這本身就是一項了不起的壯舉!信息來源:央視網——海水稻長啥樣?好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