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筆記丨提振消費與發展新質生產力,將爲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強動力

本報評論員 胡光旗

1月3日,國新辦舉行“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成效”系列新聞發佈會,發改委介紹2024年紮實推進高質量發展有關情況,並對2025年宏觀經濟政策的重點發力方向進行着重說明。應當看到,我國對高質量發展這一核心概念的認識,經歷了一個由淺入深、層層遞進、不斷深化的過程。特別在宏觀經濟運行面臨一定挑戰之時,更需要堅定信心、攻堅克難,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實效。經過幾個階段的認識和實踐積累,2025年,高質量發展將持續爲經濟回穩向好注入更多更強的內生動力。

2017年,高質量發展的概念首次提出,表明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爲更好應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以及中國經濟的週期結構調整指明瞭方向。當前經濟發展面臨調整和換擋,經濟增長速率勢必開始從高速平臺向中高速乃至中速平臺下移,此時需要改變“唯增長論”的舊思維,向提升經濟運行的內在質量入手。在高質量發展概念的引領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實效,一大批落後產能得以按照市場化、法制化軌道進行出清,爲未來進行產業結構調整與更新迭代釋放出了足量空間。

但在全球疫情暴發之後,宏觀經濟運行的主要矛盾開始由供給端轉移至需求側,並同時疊加總量和結構的雙重問題。此時,高質量發展的內涵再一次得到擴充。高質量發展必須是“量質結合”的發展,必須要統籌兼顧量的合理增長與質的有效提升,與此相對應的宏觀政策組合變化爲擴大內需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相互結合。一方面,要看到,我國仍是發展中國家,經濟總量的增長,是客觀需要,更是穩就業、強信心、促改革的關鍵所在,失去了總量增長的支撐,發展質量便無從談起。另一方面,發展質量是發展速度得以保持的不竭動力。特別在傳統增長動能弱化之後,更需要新動能及時填補缺口,做好平穩切換。

新質生產力繼續豐富和拓展了高質量發展的內涵。解決總量性問題和短期性問題,需要擴大內需,其主要着力點在提振消費;解決結構性問題和週期性問題,需要進行動能切換,其主要着力點在發展培育新質生產力。本次發佈會,發改委進一步明確了新質生產力包含的四個方面的內容,即“四個加快”:創新能力加快、傳統產業加快升級、新興產業加快發展以及未來產業加快佈局。未來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政策着力點,也將圍繞這四個支撐點快速眼神鋪展開來。

針對2025年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宏觀政策,總體框架是以提振消費和動能切換爲主進行延伸。在消費方面,主要政策仍是“兩新”,通過增加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規模,擴大設備更新支持範圍,特別是手機、平板和智能手錶手環將因此受益。但提振消費的根本一招仍是提升居民收入水平,關鍵在於全力穩定房地產和資本市場,更多涉及兩者的政策和規劃需要加速研究推出。

動能切換方面,新質生產力將承擔主要角色,重點方向在於新能源產業延鏈擴鏈以及人工智能推動新舊產業融合革新產業發展形態。在投資方面,2025年投資還將承擔更加重要的“穩定器”作用,主要發力點在於增加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規模,拓展“兩重”建設支持範圍,進一步提高國債資金對項目的支持比例。特別地,本次國家發改委重提PPP,意在進一步提高民間資本參與投資的意願。重大項目和新基建將繼續承擔經濟“壓艙石”的重任,推動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維持在合理區間。最後,在改善營商環境方面,主要是軟硬兩個方面,硬的一面是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推動各類生產要素實現跨區域自由流動;軟的一面是加快推動出臺民營經濟促進法,改善市場主體預期,強化企業投資生產信心。綜合來看,2025年宏觀政策的取向、框架、發力方向都已明確,需求和供給更相適配的國內大循環是應對外部衝擊的最厚實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