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武醫院唐毅教授團隊首次揭示計算機化認知訓練的量效關係
8月15日,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唐毅教授在《npj digital medicine》在線發表了題爲“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mputerized cognitive training and cognitive improvement”的研究論著。該研究首次基於真實世界數據系統揭示了計算機化認知訓練的量效關係,爲計算機化認知訓練的最佳劑量選擇和臨牀應用提供了循證醫學證據。劉立洋醫師與北京大學汪海波教授爲共同第一作者,唐毅教授爲通訊作者。該研究受國家重點研發計劃(2022YFC3602600)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82220108009)資助。
計算機化認知訓練是一種基於神經可塑性原理改善認知功能的非藥物干預技術。它在認知障礙疾病病程早期即可應用,無明顯不良反應,並可實現個體化干預。和藥物治療相似,清晰明確的量效關係是計算機化認知訓練規範應用的基礎。然而,儘管計算機化認知訓練改善認知功能的療效已被衆多研究證實,但是其劑量與療效間的關係仍不明確,如何爲患者選擇最佳有效干預劑量是目前亟需解決的問題。
該研究納入了8709名40歲及以上診斷爲主觀認知下降、輕度認知障礙或輕度癡呆的受試者,每位受試者接受了至少2周的計算機化認知訓練。受全基因組測序技術的啓發,本研究將個體在真實世界中的縱向認知訓練數據切片成以周爲單位的數據分析單元。每週訓練頻次以天爲單位設置了1到7天共7個劑量組,每天訓練時長以5分鐘爲間隔設置了13個劑量組。研究觀察的結局指標爲每週的認知功能變化。
研究設計示意圖
研究發現在全人羣中,對於每週訓練頻次和每天訓練時長,訓練效果隨劑量的增加而增加,直至達到最大療效。對於60歲以下人羣,每週訓練6天,每天訓練25-30分鐘療效最佳,對於60歲及以上人羣,每週訓練6天,每天訓練50-55分鐘可以獲得最佳療效。在達到最佳劑量前,療效隨着劑量的增加而增加,亞組分析結果提示這種趨勢在不同認知障礙程度的人羣中均存在。
每週訓練天數對療效的影響。左側爲全人羣分析,右側爲不同年齡段人羣分析。
每天訓練時長對療效的影響。左側爲全人羣分析,右側爲不同年齡段人羣分析。
該研究是國際上首個系統明確計算機化認知訓練量效關係的研究,揭示計算機化認知訓練具有年齡依賴性的量效關係,爲計算機化認知訓練的最佳劑量選擇提供了循證醫學證據,也爲非藥物干預的量效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範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