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文彬/緬懷孫中山先生 放眼兩岸前景

今年十一月十二日是孫中山先生一百四十六週年誕辰,回顧辛亥革命百年滄桑,令人不禁興起杜甫詩句「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的無限感觸。放眼海峽兩岸前景,但願彼此發揮政治智慧,藉由紀念這個日子,找到雙方政治立場最大公約數胡錦濤於十一月八日中共十八大開幕式作政治報告時所稱「希望兩岸雙方共同努力,探討國家尚未統一特殊情況下的兩岸政治關係,作出合情合理安排」,值得深思

在海峽此岸,當前憲政體制賴以運作憲法,其前言記載依據「孫中山先生創立中華民國遺教」而制定。展閱近代史頁,孫中山先生於一九一一年推翻滿清、建立民國當時,臺灣尚在大清帝國割讓予日本殖民統治中。憲法於一九四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開始施行之時,臺灣固已光復,與大陸各省同爲此憲法第四條所稱「固有之疆域」;唯不到兩年之後,國府遷臺,統治權所及僅剩臺澎金馬一隅。孫中山先生所創立的中華民國,至此換了新的面貌

在海峽彼岸,由毛澤東所領導的武裝革命,於一九四九年建立新中國,改國號爲「中華人民共和國」,已非孫中山先生創國名號,可是在北京天安門廣場的「人民英雄紀念碑」上,目前仍刻着「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之頌辭。由此可見,孫中山先生乃是海峽兩岸所共同尊崇的一代偉人,這不正是今天雙方可以和平發展、共存共榮的基礎象徵嗎?

公元一九五六年十一月十二日孫中山先生九十週年誕辰,毛澤東發表了一篇題爲「紀念孫中山先生」的專文,其中有一段是這樣寫的:「事物總是發展的。一九一一年,即辛亥革命,到今年,不過四十五年,中國的面目完全變了。再過四十五年,就是二千零一年,也就是進到二十一世紀的時候,中國的面目更要大變,中國將變爲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工業國,中國應當這樣。……中國應當對於人類有較大的貢獻,而這種貢獻,在過去一個長時期內,則是太少了,這使我們感到慚愧。但是要謙虛,不但現在應當這樣,四十五年之後也應當這樣,永遠應當這樣。中國人在國際交往方面,應當堅決、徹底、乾淨、全部地消滅大國主義。」這段話,在今日讀來,不正是留給大陸第五代領導集體寶貴遺訓嗎?中國大陸如今真的已經變成一個國力強大的國家了,然而,是不是該自我惕省,於面對海峽兩岸關係時展現「謙虛」態度?對於全世界人類應當作出更多的貢獻?

誠如毛澤東當年所說:「事物總是發展的」;而今在兩岸互動歷程中,北京理當展現嶄新的思維期能謙虛面對目前兩岸存在的現狀事實;彼此和平相處,互利雙贏,以謀求百姓福祉。而島內最大在野黨民主進步黨亦宜體認、尊重歷史文化的根源,一起爲民族的復興而相攜相惜;這是海峽兩岸同慶孫中山先生誕辰的積極意義所在。

作者許文彬爲律師、中華兩岸文經觀光協會創會會長。ET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