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派說|如果堅持100天很難,我們陪你是不是簡單點?

“加油,堅持下去!”

在很多人看來是一句風涼話,因爲向別人喊出這句口號再簡單不過,但自己能做到的卻不多。堅持很難,它往往是一個人的戰役,一個人對抗孤獨、時間和懶惰……

“那麼如果堅持100天很難,我們陪你是不是簡單點?”——有這樣一羣人用行動問道……

夏爾:“我有我的堅持三連,也有和他們的君子協定

亞夏爾,一個地地道道的新疆人,教授英語已經超過10年,在新東方在線教授雅思。如果說,有人需要灌下“堅持”這一碗雞湯,那他就是妥妥的“雞湯”本湯。

17歲就開始健身的他,不管工作再忙,每週都要保持5天的訓練。同時控制飲食、控制作息時間,對自己異常嚴格的他,用身材就可以爲“堅持”代言。“健身能讓人在精神上強大,因爲你需要堅持做一些事情,從推80公斤、100公斤、再到100+,總會想要不斷突破自己的極限,然後堅持之後你突破了瓶頸,又有一段時間的進步。”亞夏爾聊起健身來,瞬間滔滔不絕。

亞夏爾老師生活照

他還會把健身當做“堅持”的印證,分享給自己的學生——“不同於打遊戲帶來的即時反饋,英語學習反而跟健身很像,都屬於長期獎勵。你每天背20個單詞,一年就是7000多個單詞;健身也是一樣的,平時舉舉啞鈴,不會有很明顯變化,但是你舉一年,練兩年,飲食把控一、兩年,到時候你再看自己身體變化,就可以看到量變引起的質變。”

用心堅持着與學生的互動,也是亞夏爾每天花3-5個小時“堅持”下來的事。在他看來,在線學習的學生雖然英語基礎比較好,但因爲隔着屏幕對老師反而缺乏安全感,他要做的,就是每天堅持互動,讓孩子們的心安定下來。

爲了方便隨時收發“口語作業,幾乎每個學生都會加亞夏爾的微信,兩個手機,8000多個好友,學生醒着的時間他都在“待命”。除卻日常的作業批改,亞夏爾會定期在微信羣裡和來自天南海北的“考雅”們,分享最新的雅思口語素材“禮包”。他覺得,這種頻繁的交流模式,其實老師和學生見不見面,也就沒有那麼大所謂了。

“在線課程一個班級可能幾百個學生,作業批改量其實很大,但是我會和學生約定一個提交和反饋的時間。哪怕晚上不睡覺,我都會按時反饋給學生。這是我和他們的君子協定”。

亞夏爾把這種交流方式,也運用到這次百日行動派“雅思100天學習計劃”的圈子之中。談起如何吸引學生堅持,亞夏爾認爲更多的不是吸引,而是相信。相比於一般的中小學老師,他的學生羣體更爲廣泛——從初中生到大學生,甚至在職人士, 他希望用平等的對話方式,與學生們之間形成一種“契約精神”。

採訪最後,亞夏爾和我們分享了自己曾經做過的一個小電臺,打開電臺,在簡介中,我們看到了這樣一句莎士比亞的詩:

“O, learn to read what silent love hath writ.

學會讀緘默的愛情寫下的詩吧,

To hear with eyes belongs to love's fine wit.

眼睛來聽,方是愛情的睿智啊!”

就像詩人用文字代替舌頭說了話,要求愛友用眼睛讀詩,用心來代替耳朵,來聽他的話。10年裡,亞夏爾用自己的聲音、用自己對課堂執着且用心的態度,讓學生感同深受,並且回以同等真誠。

胡旭:我叫“坑胡”,專注給學生挖坑100天

今年的百日行動派,胡旭和他的團隊發起了“初二語數英物核心知識點”打卡活動,每個學科25天的打卡時間,他準備將幾何、計算、函數的易錯題都集中讓學生做一下。

胡旭說,學生喜歡叫他“坑胡”, 是因爲他專注給學生挖坑、找易錯點,每天開場一個冷笑話,課後一個“題坑”,是胡旭和學生們的課堂公約。“通過大量做題,我發現每個題目都有一個坑,只要把這個坑排出來,這個題目就不難了。所以我現在教他們的時候也是一樣,希望他們把這個坑踩過,踩過一遍以後就不會再去踩了。”

看似簡單的“挖坑”背後,胡旭要花費大量時間去整理,每天至少刷一道難題。爲了找出易錯點,他會通過“題海戰術”,收集每一道題目的“坑”,稍微改動題目,以每日一題的形式發給學生,通過自己跳入題海有方向性的選擇,讓學生跳出題海。

當問及胡旭爲什麼想到要“挖坑”時,他說到:“這個習慣要源於我高中的數學老師,我記得特別清楚,當時數列學得特別差,150分的考試只能考到100分不到,很絕望,我從來沒有考過那麼差。後來老師就會每天把我叫到辦公室,給我講每一題,哪個題易錯點在什麼地方,給我畫一個地雷,所以我一直喊他‘地雷’老師。”

堅持把每個坑填好,這種態度胡旭不僅用在自己身上,也用在了同爲老師的父親身上。疫情期間,父親學校開展了網課活動,他就主動做起了父親的“老師”。父親不太會直播平臺,也不知道怎麼跟學生交流,導致課堂節奏特快,45分鐘的課30分鐘就上完了。

胡旭老師上課照片

胡旭一點點給父親上操作課,“其實我們線上教學的時候,要學着看聊天區,因爲你問問題,學生可以通過聊天來回答,這樣你可以跟學生互動,甚至你還可以跟他連麥,你可以點開他頭像,然後可以跟他聊天,你就像我一樣,把自己當成一個直播的網紅。”這樣,胡旭的父親慢慢地也適應了和學生連麥、聊天、調侃評論區的學生。

“網課這個技術的進步還是慢慢開始覆蓋所有人了,我希望我爸以後也可以通過網課多多努力,教更多的學生,趕上我的學生數量。”胡旭逗趣地說。

高考之前,胡旭一直想成爲一名醫生,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他,研究生階段機緣巧合被學姐推薦進入新東方後,發現自己徹徹底底地愛上了教學。

這就是胡旭,永遠以學生爲第一,專注於給學生“挖坑”、“填坑”,在踏實中走好每一步。

張雯:做老師就是做匠人,你用心學生就有反饋

專注和熱愛,是張雯對高三物理教學的初心。13年執教時間,張雯從長春到北京再到美國,共在兩個國家、四個城市,從事過三個崗位,但無一例外都和“教師”相關,最終她選擇來到在線教育,做回一名陪着學生在高三奮鬥的一線教學老師。

“你必須喜歡一個東西,你才能把這個東西幹好,要不然你自己乾的時候,潛意識就會抵抗。我喜歡研究物理難點,把研究一些教學法當成一種樂趣,對我來講已經不是工作了,而是很有意思的一個可以讓我休閒的方式。”張雯喜歡把每週70%的時間用作教學備課,然後用剩下30%的時間去屏幕前,眉飛色舞地和同學們分享自己的成果

但其實,在剛剛從線下轉到線上的時候,張雯花了很長時間去甩掉之前的“包袱”。

“就是練,就是堅持!”張雯坦言。

當時動員了一切力量給自己提意見,從輔導老師、到客服,甚至包括攝像組老師說張老師這個眼神不對,那個動作不對,張雯都會聽取去改,從零開始,用心去調整每一個表情。

這樣的用心和投入,張雯也同樣用在了學生身上。作爲新東方的老兵,這已經不是張雯第一次參加百日行動派了。不同於其他人,百日行動派更像是她日常教學活動的延續。

張雯老師個人形象照

爲了讓自己的高三學生保持對物理的“手感”,她早在幾年前就自發在自己的學生羣裡做過打卡行動,週一是概念,週二是公式,週三發一道計算題,週四再發一個視頻等。張雯像個博主一樣,每天想着法讓學生參與進來和自己互動。

因爲是第一次嘗試,張雯本對這個活動不太抱有希望,但一個高三學生的表現,卻打動了張雯:“那期是講光電式打印機原理,一個高三學生,他不僅打卡了,還把整個原理在一張紙上工工整整畫了下來,沒想到學生比我還認真,學生比我還重視這個事情。”那一刻,張雯覺得,當老師就像做匠人一樣,你用心去雕琢,就是能在學生身上看到成果。

談到這次參加百日行動派,張雯略帶害羞地和我們說,自己英語不好,所以也在偷偷參與百日行動派英語打卡的圈子,5年之內希望自己能用其他語言教物理,“這是我未來的Flag,也是對自己一個挑戰,不斷的挑戰自己,跟學生一起進步,就不會有瓶頸。”

教育是一場堅持的接力,教研、備課、上課、改作業、和家長溝通、充電學習……用心負責對待每一名學生,亞夏爾、胡旭、張雯,只是新東方在線數千名“行動派”的縮影。加入新東方在線百日行動派,堅持100天不會很難。

“加油,一起堅持下去!”也許最後一把鑰匙就打開了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