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資福利沒競爭力 我還是舍澳洲回臺灣充電
▲澳洲成爲很多臺灣年輕人打工遊學的地方。(圖/Ruby提供)
Anita's Angle
我從美國大學畢業後來到澳洲,從文書小妹做起進入金融業,第一份薪水大約是9萬多臺幣,不到一年半的時間,我考到當地的金融證照,作衍生性金融商品交易,加薪約2萬多,每個月視業績而定還有1 - 2萬左右的分紅,年終獎金另計,年假20天。做了3年多後,我決定去念研究所,並打算唸完就回臺灣。
拿着碩士文憑回到臺灣,我談到的薪資在4 - 7萬之間,我沒有選擇薪資最高的外商公司,因爲我想看看臺灣的本土金融業到底如何作業,先進一家本土金控公司,年假7天。我本來並沒有離職的打算,但因爲機緣巧合,在做不滿1年的情況下,我進入了一家外商公司,薪水略高於本土公司,年假21天。
看完以上,大家應該都覺得我離開澳洲是笨蛋,臺灣碩士薪水還比澳洲學士還低。但我不這麼認爲,因爲我在本土金融業短短不到1年的時間,所學到的東西是我在澳洲3年的好多倍,在澳洲我只算是一個高薪女工。
我也有好朋友去澳洲打工working holiday兩年,存了幾十萬再回臺灣,對於需要現金、又想出國的年輕人,我覺得的確是不錯的人生歷練,但這是有機會成本的。「物離鄉貴,人離鄉賤」是所有出國的人該謹記的。
近年金融業元氣大傷,臺灣政策更是鎖國封閉,我這兩年在臺灣邊工作邊考國際金融證照,考慮以後去新加坡或香港,但是我不會選擇回澳洲,因爲在國際企業里亞洲背景是我的優勢,外語能力是我的基本配備。
我相信如果當初繼續留在澳洲,會有不錯的發展,但是我不會有亞洲金融業的經驗,那我能提供給公司的附加價值就少了一些。如果再過10年,公司會升我這個外國人,還是一樣沒有亞洲經驗的當地人?
目前臺灣大部分企業所提供的薪資、福利真的是非常沒競爭力,但是爲了累積經驗,我選擇回臺灣充電。人不管出國多少年,都不會變成外國人,必須對自己的根本有一些認識。臺灣現階段雖然大環境不佳,但還是比歐洲好很多,而我們一般二、三十歲的年輕人沒有影響大環境的能力,只能充實自己、加強競爭力,但在這過程中真的需要看遠一點。
●作者Anita,碩士,金融業。本文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參與,投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
女記者澳洲打工:我們怎麼看越勞 他們就怎麼看臺勞
外國人都很懶!亞洲人對8小時工時習以爲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