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級市場時代,如何操盤產業併購?

股權財政代替風險投資和美元基金、“買買買”代替“賣賣賣”……在新一級市場時代,投資圈何去何從?又該如何操盤併購投資?資本出海前景如何?

在近日召開的“第十一屆全球投資併購峰會:產業力量驅動新一級市場”上,數百位投資與併購領域的上市公司高管、投資機構合夥人,聚焦產業併購新起點、中國資本出海新動力等話題,探討現階段境內外併購投資領域的新見解和新思路。

何爲新一級市場?

清華大學教授孫立平表示,歷史上的工業革命帶來了產能過剩的問題,但同時也催生了新的產業和機遇,“隨着技術的進步,如鋼鐵產業的轉型和智能駕駛的發展,人類社會將經歷類似於從馬車到汽車一樣的根本性變革。”

“中國目前正處在一個轉型期,需要通過創新、賦能和併購來應對挑戰,抓住機遇。”孫立平說。

中國經濟從單邊增長的紅利時代進入存量整合週期,映射到一級市場,即爲“新一級市場”。

晨哨集團CEO王雲帆表示,當前的一級市場,人民幣基金全面取代了美元基金,以國資和財政資金爲主的LP全面取代了市場化的LP,同時從“買買買”到“賣賣賣”,區別於此前的一級市場,被稱爲“新一級市場”。

“資本永不眠,新一級市場正在誕生,也就是說,一級市場的新生態已經形成。”王雲帆說,“中國LP市場上連續5年財政和國資出資比重超過50%,去年更是超過70%,底層資本結構變了,市場投資邏輯也變了。”

目前,一級市場投資路徑也由LP把錢給GP—GP投項目—等上市,變更爲上市公司收購項目—退出後把錢給GP—GP還給LP,資本流向發生了變化。

“當前併購市場的主流模式是上市公司併購,包括產業整合和市值管理。”王雲帆說。

上個月發佈的資本市場新“國九條”指出,鼓勵上市公司聚焦主業,綜合運用併購重組等方式提高發展質量,加大併購重組改革力度,多措並舉活躍併購重組市場。

華泰聯合證券投行併購部執行總經理欒宏飛表示,資本市場新“國九條”對資本市場影響長遠,IPO上市門檻提高會倒逼一級市場投資估值定價體系迴歸到相對合理範圍內,這一估值也會逐步與併購重組市場趨同。同時,新“國九條”明確鼓勵A股上市公司之間的整合,一些小市值的細分賽道龍頭上市公司,可能會優於其他未上市的公司成爲併購標的,因此A股之間抱團取暖、大魚吃小魚或者是強強聯合等目的的整合預計會越來越多。此外,國資委對國企市值管理和資本化等要求,也讓國企更有動力通過A股資本市場提高各項指標。

產業併購元年是否來臨?

基於以上判斷,欒宏飛認爲,併購市場後續還會繼續持續活躍,等下一個經濟週期到來時,有可能以產業併購爲主旋律的併購2.0時代就到來了。

2024年會是中國產業併購元年嗎?“我們期待是!”王雲帆說。

數據顯示,在2023年89起重大資產收購當中,以產業併購爲目的的交易有73起,佔比達到82%,這也是2019年以來的最高比例。

產業併購對於當前國內經濟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天風證券副總裁兼研究所所長趙曉光看來,產業深度併購時代到來是符合產業發展的規律的,“產業發展的最根本規律是規模效應,突破邊界之前規模越大越有優勢,通過併購實現的人才、渠道、研發、採購以及管理等全方位整合,可以幫助企業形成較強的產業共贏效應。”

既能實現資源優化整合,提升企業競爭力與市場份額,又能增強企業規模效應、拓展產業鏈,實現多元化發展,降低風險,產業併購成爲當前一級市場爭相佈局的領域。

盈峰集團董事兼副總裁、盈峰投資董事長蘇斌表示:“我們在不同領域和不同項目上跟國資合作,未來3—4個月國資角色會發揮更顯著力量,民營企業以及市場化併購基金都需與國資相互促進生長。”

廣慧併購研究院院長、廣慧投資董事長俞鐵成表示,國有企業因其雄厚的資金和資源優勢,在併購中表現突出,特別是在環保、園林、市政施工和新能源等與國家戰略緊密相關的領域。這些併購不僅能爲經營困難的公司帶來轉機,還能通過國企背景增強其業務機會和市場信任。

俞鐵成也提及國有企業在併購時面臨的挑戰,比如定價限制和複雜的決策流程。他強調,併購是一項風險較高的商業行爲,信息不對稱和企業整合的複雜性是導致併購失敗的主要原因。

資本出海路在何方?

中投公司副總經理兼副首席投資官祁斌剛從中東回來不久,4月24日,中投公司與中東地區最大的資管公司Investcorp(恩偉資本)設立10億美元的中國-海合會國家產業合作基金。

這是中投公司成立的第7個雙邊基金。目前,中投公司還正在積極推動中國-東盟基金籌備工作。

在新一級市場下,資本出海同樣呈現着新邏輯新趨勢。上海虹橋商務區管委會副主任張斌表示,在當前全球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時代背景下,中國產業正在經歷快速的轉型期,中國企業的“出海”戰略已經超越了傳統的買賣關係,而是向着深度參與全球市場和產業鏈佈局的方向發展,這標誌着中國企業全球化進程已進入了新階段。

在王雲帆看來,資本出海經歷了三個主要階段,始於2021或2022年的第三個階段,代表企業爲TST,即3家中國人創辦的面向海外的公司,分別爲抖音的TIKTOK、全球跨境電商時尚消費品SHEIN、拼多多美國版Temu,“這3家公司從事的都是海外業務,而非中國本地業務,這個階段稱之爲‘產業出海’。”

“2023年流行一句話,‘不出海就出局’,背後的邏輯是,中國很多產業形成了強大的商業模式以及供應鏈產業鏈能力,在國內市場太卷的背景下,只能出海拓展海外市場。”王雲帆說。

“產業出海”又分爲三種情況,分別爲運營出海,針對海外市場開發了新產品和新服務,直接以海外市場爲目標市場;產能出海,製造業在海外開設工廠,在產業鏈供應鏈全球化同時,實現生產全球化;資本出海,比如,中國企業收購海外公司,帶到中國運營並分拆做大,再在海外上市。

阿布扎比第一銀行中國區首席執行官鄒江磊觀察到,中東各個行業以及產業業態,都正成爲中國企業注重的投資方向,“前期主要是實體企業投資,慢慢的,金融機構跟着實體企業發現商機,也開始在中東地區佈局,目前中國的基金也在看中東市場,未來3—5年,相信中方機構,包括大型機構、基金以及財富管理機構都會在中東配置資產。”

“投資我們很反對抓所謂的‘風口’,而是應判斷一項技術是否是趨勢,風口會過去,趨勢不可逆。”嘉御資本創始合夥人衛哲說。

以AI投資爲例,衛哲介紹,嘉御資本採取的策略是美國前瞻、中國落地、產業賦能,嘉御在美國設立了AI基金,只投軟不投硬,在中國則圍繞AI只投硬不投軟,“由於美國團隊的前瞻性,讓我們能夠了解到中國市場如何投硬件。”

爲助力中國資本出海,在此次大會上,“大虹橋全球投資併購在線項目庫”正式上線。截至今年4月底,“大虹橋全球投資併購在線項目庫”已覆蓋了來自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008個海外項目,併購類項目約佔60%。同時,項目庫已上傳一手海外投資需求1017個,其中控股股權投資需求佔比約60%。目前,項目庫內已有1600多家上市公司買方、5000多家非上市產業公司和200傢俬募股權基金。

責編:王昭丞

" Type="normal"@@-->

校對:趙燕

" Type="normal"@@-->

2024證券時報“尋找創投‘金鷹’、發現企業‘新苗’”行動計劃報名倒計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