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訂語文教材9月啓用,深度解析新在哪、如何教
全文長 4300 字,閱讀大約需要 6分鐘
作者丨汪鋒 北京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
今年秋季學期,基於新課標要求的義務教育新修訂語文教材將正式投入使用。新修訂教材“新”在何處,如何體現新課標精神?在教學中如何用好新修訂教材,落實新課標?基於新修訂教材,大單元教學、學習任務羣等語文教學新概念如何落地?
1
新修訂教材教學與評價
均指向核心素養
首先要強調一點,此次修訂後的義務教育語文教材最好不要直接簡稱“新教材”。
2022年頒佈了新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根據新課標的新要求,教材要做相應的修訂。
新修訂的教材並不是全新的教材,原來的選文絕大部分仍然保留,欄目設置、單元組合絕大部分仍然保留,根據時代的發展變化和新課標的要求,部分選文、單元會有一些調整,也會增設一些新的欄目。
其實,教材沒有“顛覆性”的變化,絕大部分還是大家都很熟悉的內容。目前有一些一線老師對將要使用的新教材感到焦慮,可能是誤以爲要使用內容全新的教材。
義務教育語文新課標與之前已經頒佈的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在精神上是一致的,都強調核心素養,都提出了以學習任務羣的形式來組織課程。根據新課標要求,此次新修訂教材在原有單元的基礎上,進一步整合調整優化,力圖落實學習任務羣的精神。
新修訂教材最核心的變化還是將教學指向集中到語文核心素養上。義務教育語文新課標提出語文四個方面的核心素養: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把它們作爲語文學科培養學生的具體指向。
溫儒敏老師有一個很好的概括,叫“一帶三”。他認爲語言文字層面的素養,是其他三個方面的基礎,也就是核心中的核心。語文課以語言文字作爲依託,來帶動文化、思維、審美三個方面的發展。基於新課標修訂的教材,實際上是要培養提升學生的這四個方面的素養。
如果老師的教學目標非常明確,在教學時充分利用教材內容,促進了學生在這四方面的素養,那就是符合要求的、成功的教學。
語文的考試評價,還是會圍繞核心素養來,在考試中落實新課標的要求。比如考察語言文字的音韻之美、節奏之美,考“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字爲什麼用得好,就是考審美;給出一個情境,要求考生寫贈言、發表演講,就是考語言運用、審美創造;給出一段材料,要求考生梳理邏輯思路,概述主要內容,這是在考覈思維能力……這些考查,在以前的考試中都有體現,只是新課標對這幾方面做了更好的歸納。
對四個核心素養的考覈不是單項呈現的,而是融入在對語言文字的綜合運用中。以前的試題有單一的語言運用題,比如填空,判斷讀音、搭配對錯,改病句等,但現在這種基礎的考覈很少,更多的可能是在給出的文章、情境中綜合考查多種能力。這就是現在強調的語言運用的情境化和實踐性、綜合性。這是語文教育的進一步深化。
2
修訂後的教材如何教?
目標是落實核心素養
語文首先要教語言文字的運用,比如漢字,它本身就是一種文化,運用好了,體會它的妙處,學生自然就產生了文化自信,並不是要離開語言文字的運用、離開課文來談文化自信、思維能力和審美創造,也不是在每篇課文的教學中都要專門講一講文化自信、思維能力、審美創造體現在哪裡。
如果能夠讓學生體會到語言文字的妙處,就貫穿了其他三方面的能力。更不是要把一堂課劃分成語言、文化、思維、審美四方面,它們不是等分關係,而是要以語言文字來帶動其他方面的素養。
核心素養主要是從整體上考慮,不是分解到每一門課,學生在每節課上都要去提升這樣那樣的素養。學生在語文學習時,需要思考這篇課文對四個方面的素養提升有什麼作用,從四個方面去考慮語文的問題,這樣長期下來語文修養自然就會提升。
另外,學生要多閱讀多比較。比如同樣是描寫荷花,朱自清是這樣寫的,古人是那樣寫的,通過比較就會知道不同的表達方式都能通向同樣的目標,就會知道什麼是好的表達,就能體會好的表達帶給人的愉悅感,就會感悟到好文章的妙處。
除了學教材,還要多進行課外閱讀,因爲教材的容量是有限的。葉聖陶先生說課文是個例子,其實,教材選擇的都是最經典的例子,每一篇都文質兼美。比較一下教材文章的表達方式和日常生活中見到的一些表達方式,就會感受到教材文章的這些表達是典範的。我們要以這些典範爲參照,去閱讀更多的好文章。
科學設置學習任務羣
新修訂教材以單元主題爲經,學習任務羣爲緯。老師在教學中要用真實的學習任務去引導、去驅動。而學習任務羣的實質,就是把課程的學習內容、學習目標用學習任務串聯起來、整合起來。
對於學習任務,很多老師理解爲給學生布置具體的任務,比如做板報、手抄報。如此就把任務僵化了。設置的任務需要對接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通過任務的串聯組合,引導學生深度閱讀寫作、深入梳理探究,讓學生能綜合運用相應的語文能力。
任務應該是明確可操作的。比如,讀《駱駝祥子》就是一個任務,但過於宏大,不夠明確。要求學生一小時內讀完和三天內讀完,配備的具體操作性任務應該是不一樣的。
設置任務不必求多。教材提供了許多學習任務供教師選擇。很多老師以應考的心態來應對學習任務,硬要學生把所有任務都做了,其實沒有必要。諸多任務要達到的目標常常是一樣的,刷題式的重複訓練沒有意義,要做的是設置不同梯度、讓學生能力逐級提升的任務。
不是必須以學習任務羣來組織教學。一定要明確不能爲了任務而任務。如果設置任務還不如直接講授的教學效果好,那就不用設計任務。就如同我們要過河,有橋的話,何必摸着石頭過河?想要全面貫徹學習任務羣,所有的課都以此來組織,要求學生、老師都具備高素質。客觀來說,學校並不普遍具備這種水平。所以,教學的實施必須重視當前語文教育的現實狀況。
酌情設計大單元教學
新修訂教材按照雙線組元的方式進行編排,一個是學習主題,一個是語文要素。每個單元呈現同一主題,但打破了文體限制。比如體裁可能有詩歌、散文、小說,可能有古文也有現代文。
對於這樣的教材安排,老師可能會困惑,要不要給學生講不同體裁文章的特點?單元裡的每篇文章是精講還是略講?因爲單元彙集的內容太多,如果老師思路不明晰,就會覺得難教、教不完。其實,只要抓住單元提示,教學中講清楚本單元的主題和語文要素,目標就達到了。
在新課標指導下,教材修訂組的專家們重新調整教材的組織,根本上還是爲了幫助老師們更好地利用教材這個基本工具來達到語文教學的目的。要充分利用教材,不能完全拋開教材再去研究另外一套教法。因此,最重要的是要充分理解教材,理解其中單元的組織邏輯及要達成的目標。
新修訂的教材與原教材內容差別不大,只是單元主題更加明確,讓課文呈現出更好的排布,能夠顯示出各自獨立的價值,另外還給出了整合性的學習任務。理論上來說,只要老師吃透教材,用修訂後的教材能更方便、更高效地教學。一些學校師資力量特別強、學生質量也比較高的,也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動性,探索一些新的教法,引入一些拓展性材料,所以不用一刀切。
所謂的“大單元”教學也可以研究,但要注意的是,語文課程標準中並沒有提及“大單元”,學界對於“大單元”還有很多爭議。大單元究竟“大”在哪裡?目前教材的單元和“大單元”的差別到底在哪裡?這些問題都還沒有解決,自然不能一下子就到教學實踐上全面鋪開。
不太正常的是,在很多地方,大單元教學似乎成了一個必選項,老師們上公開課或發表論文,不套相關新名詞好像就不能上課、不能發文章了,更不能獲獎了,而且形成了一種風氣。所以溫儒敏老師指出不宜籠統地提倡大單元教學。
整本書閱讀教學
新課標把整本書閱讀作爲一個任務羣單獨列出來,但這其實不是新鮮事物,語文教學中一直非常強調名著閱讀的重要性,上一版教材的“名著閱讀”板塊就爲學生推薦了數十種名著。現在仍然單列,並做了優化調整,設計的初衷是引導學生學會讀不同類型的書,綜合運用各種閱讀方法。把教材裡整本書閱讀的推薦書單擺出來,就不難發現就是不同類型的代表。
現在關於整本書閱讀要教到怎樣的程度是有爭議的。是要精讀、專業地讀,還是讓學生了解就行?當它作爲任務羣進入教材,作爲課程的一個組成部分,老師怎樣處理?
我個人認爲,要讓學生接觸不同類型的書,但不必每本精讀,也不必每章精讀。義務教育階段給到名著閱讀的課時並不多,老師在授課時不能就這本書談這本書。比如《駱駝祥子》,單教這本書可以教一學期,但你可能還要教《西遊記》《海底兩萬裡》《紅巖》等等,將它們排布開,就會發現這些是不同類型的小說,給學生講講小說的不同類型、在表達手法上的異同,引導學生體會閱讀不同類型小說的方法差異,把這些重點說清楚就行,而不用去挖某本書太多的細節。
目前大家對整本書的認識沒有統一。老師們教學時不要盲目跟風,在有限的課時裡教給學生這本書的最大價值就行,不用面面俱到。
現在有很多對整本書閱讀的炒作,將整本書閱讀在考試中的重要性誇大。學業質量評估有非常大的導向作用。高考的考覈比較明確,考題突出體現的整本書閱讀的指向也很清楚。中考由於地方自主命題,認識上不統一,考查方式和內容上變動太大,這對語文教育、對學生的培養是非常不利的。
北京中考對整本書閱讀考覈的度及與高考的銜接比較好。考題不硬摳細節,名著讀過即可作答,這種方式可以減輕學生的焦慮及學習壓力。
課標明確指出要讓學生掌握讀一類書的方法,對整本書閱讀,應該從學生是否掌握了讀書方法的角度去考覈,再讓學生抓住這本書的主要特點就夠了,而不是以考整本書閱讀去對學生進行分層。
3
新媒體時代
如何擁抱“新語文”
所謂“新語文”,其實是指表達方式更綜合了。以前口語與書面語是分開的,現在是新媒體時代,圖片、文字、視頻、音頻混合在一起,傳輸方式的變化能把各個媒介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
不同的媒介對於人的能力要求是不一樣的,比如視頻媒體更強調口頭表達。隨着短視頻的發展,對人的口頭表達能力的要求越高、需求越多。當口語的傳輸方式特別便利,一個人如果不訓練相的能力,就可能在將來的社會生活中落後。
教育界應該有緊迫感,因爲我們當前的教育更強調書面文字,語文教學包括考覈評價在直面新時代這方面滯後了。中小學階段沒有專門的課程去教口頭表達、視頻傳播等。條件好的學校可能會讓學生進行一些相關的學習與練習,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雖然不一定在考試體系中佔優勢,但在社會選拔體系中自然就佔了優勢。所以我們得意識到這個事情的重要性。語文教育,要跟上表達方式、傳輸工具的發展,跟上時代的發展。
有人說作文是語文的全部,得作文者得語文,得語文者得天下。這類說法都是比較片面的。語文真正重要的,是怎樣更好地利用各種媒介傳遞信息,通過有效的溝通交際,在現代社會更好地生活,這應該是語文教育的責任。
【2024全國中小學教師新教材(語數英)培訓會點擊圖片瞭解詳情】
校長派投稿郵箱:xzpxzzk@163.com
來源丨 光明社教育家、新校長傳媒
編輯丨智庫君
版權說明丨校長派尊重原創,版權爲原作者所有,若侵權,我們會及時聲明或刪除。
我們在一起,可以成爲改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