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分析/拿不出解方 勞動部淪統計處?

勞動部長何佩珊。記者胡經周/攝影

勞動部長何佩珊昨天提出的低薪族爲薪資低於三點一萬元,不少人望着薪資條,只能嘆口氣,繼續苦哈哈地過日子;若再加上國發會昨天公佈最新的人口推出結果,少子化現象更明顯,低薪讓年輕人不願生、不敢生,臺灣勞動環境更惡劣下,勞動部提不出任何改善低薪的解方,猶如淪爲「統計處」,怎能釜底抽薪地改善「低薪國恥」?

前總統蔡英文在任八年,年年將「改善低薪」列爲政策目標,卻「窮得」只剩下每年如形式般地提高資本工資,卻難以實質改善民衆在高房價的低薪生活,更別提基本工資距離何佩珊口中的三點一萬元,仍有明顯落差。

若依主計總處公佈的最新統計,今年一至八月受僱員工平均每人經常性薪資爲四萬六三三一元,但低於平均數員工比率爲百分之六十九點二六,由此可見,符合「低薪」標準的人數,恐怕遠比想像的更多、更嚴重。

更嚴峻的挑戰在於國發會最新的人口推估,我國十五至六十四歲工作年齡人口占總人口的比率將於二○二八年低於三分之二,人口紅利消失;甚至二○四○年國人每年出生人數低於十萬人。

勞動力短缺、少子化加劇,何嘗不是與低薪有關?當低薪族光是維持一定的生活水準就很困難時,只能被逼得在買房與生子間抉擇,甚至在高房價的壓力下,房子買不起,更別談動念生子。今年的龍年效應不再,不正是擺在眼前的事實嗎?

當政府搞錯方向,只顧着提高基本工資,卻沒有改善就業環境,透過市場競爭及內外部制衡壓力,讓企業願意替員工加薪,使勞工實質性地提高薪水,政府即便透過法令提高基本工資,民衆還是無感,甚至早已被通膨吃掉,失落感更大,低薪族更苦。

每一筆數據、標準,都是政府警惕、找到解方的關鍵,在低薪、少子化、高齡化的衝擊下,臺灣已經不能再蹉跎、在數字內打轉。痛定思痛地找到問題癥結點,才能讓臺灣真正擺脫低薪鬼島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