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經濟隨筆丨優化營商環境是一項“永不竣工”的工程
(原標題:新華社經濟隨筆丨優化營商環境是一項“永不竣工”的工程)
新華社杭州3月19日電 題:優化營商環境是一項“永不竣工”的工程
新華社記者嶽德亮、謝希瑤
好的營商環境就像陽光、水和空氣,既體現着經濟發展“軟實力”,也爲各類經營主體發展提供“硬支撐”。
堅定不移深化改革,增強發展內生動力,是2024年政府工作任務之一,內容就包括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
營商環境爲何如此重要?
不少企業負責人反映,在面臨投資地選擇時,寧可用更高的土地成本、人力成本,去換取更優的營商環境,也不願意拿着所謂的補貼和優惠去營商環境相對滯後的地區,因爲只有便捷高效、公平競爭、穩定透明的營商環境,纔會有穩定的預期。
“去年我們有一項全球業務,按慣例需十多個部門開具證明,時間至少需一個月,但當地部門主動對接,僅用3天就幫企業辦妥了。”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亞波說,政府部門急企業之所急,切實幫助企業解決問題,這就是好的營商環境。
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上海近期發佈堅持對標改革持續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行動方案,已是優化營商環境行動方案的7.0版;北京市全面優化營商環境打造“北京服務”……近段時間,中國多地密集出臺舉措,以釘釘子精神鍥而不捨、馳而不息抓好優化營商環境這件大事。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是全球營商環境改善最顯著的經濟體之一,不斷推動國企、民企、外資企業等各類經營主體活力釋放。但也要看到,當前國內不同地區營商環境改革成效仍有落差,國際上逆全球化思潮擡頭帶來新的挑戰,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仍然是我國釋放市場活力、激活發展潛力、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抓手。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
世界變局加速演進,市場環境瞬息萬變,企業如何在不確定性中尋找確定性?唯有確定的規則、法治的環境。“針對仍然存在的各類‘旋轉門’‘玻璃門’,我們將進一步清理涉及不平等對待企業的法律、法規、規章、規範性文件,破除地方保護和所有制歧視。”國家發展改革委法規司司長孟瑋近期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說。
加快構建統一大市場,進一步破除地方保護主義和市場分割壁壘,有效發揮中國大市場優勢;加快高水平制度型開放,主動地對接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我國正在加快實施一系列舉措,就是爲了進一步優化國企敢幹、民企敢闖、外企敢投的制度環境。
營商環境就是競爭力,而優化營商環境是一項“永不竣工”的工程,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在優化營商環境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賽道上,各地已經全力開跑,勢必將匯聚起改革創新的洪流,進一步增強發展新動能、塑造發展新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