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汗醫護,從那永遠不會出現的補休談起

作者小萌醫界人士

如果記得沒錯的話,中華民國有部法律叫作《勞動基準法》,當中至少有四條條文規範了「天災事變突發事件」後,僱主應該要有的作爲。如果有必要讓員工延續工作或者停止休假,那麼事後不僅要有「補休」,還要加發「雙倍」的薪資。看起來很陌生,簡直像是神話,大概沒有一個塵爆過後忙翻的護理師會期待醫院真的這麼做,更何況醫院還告訴大家這叫作「自願返院幫忙」,共體時艱諸如此類。

這種時候談錢多麼俗氣,而且醫院人力吃緊,怎麼會有辦法讓護理人員補休?也對,而且以下的情境在醫院裡頭本來就會發生:

「這個月人手不夠,你就先不要放假,跟大家一起加班。」「你想準時下班,那你的同事就要cover你的loading,這樣會比較好嗎?」「沒有人在報加班費的,你打卡完再繼續去把工作完成吧。」

我們推崇善意和無私的奉獻精神,但沒有一種愛心可以被予取予求。人力短缺的問題原先就存在,每一次都用共體時艱的遁詞互相欺騙,到最後換來的就是血汗醫療的無盡循環

臺灣人的原則相當一致,法律被無視是常態,平時可以要求勞工加班、不給加班費,員工默認、政府默許、僱主莫名其妙地省人事成本,到了災難來襲時,再轉而一股腦兒讚歎無怨無悔付出的醫護,完全體現了我們對於小政府的期待與市場機制的追求,也幸好每一次的災難過後總是有紛飛的「偶發義舉」,讓事態不至於變得太過嚴重。

一定是我只看到黑暗面,好像我們比較不喜歡從慘劇裡學習,讓問題留在那兒才方便在事後標舉慈善大旗,以及積累個人的聲譽。雖然講過很多次了但以下的狀況絕對不會發生,比如說:醫院從頭檢討起護理人員的編制,讓左支右絀的人力缺口得到紓解,遇到緊急危難纔可能爭取到一些餘裕;平時調配非必要手術量,讓住院醫師工作過勞稍微減輕,不用拖着病軀醫治其他病痛的身體。

可能是基於某些重要的原因,事故意外後,非緊急、非必要的手術量沒有減少,外加多出來的燒燙傷病人手術,整形外科住院醫師半夜12點下班就要慶幸,展現出醫者風範是大老們的工作,底層勉強靠着網路上加油打氣圖一絲苟活,更重要的關鍵字是共體時艱,其他科別的住院醫師可以支援,必要的時候把PGY和Intern也帶上,難道你想讓民衆失望、讓長官沒面子嗎?

健保造成護理人力荒宛如顛撲不破的真理,雖然中間的論證過程我不是太明瞭但也無意否證,誰來同情我們,除了怪罪健保和遷怒醫糾,還能怎麼看見自己的職業尊嚴?只是我們仍得面對這個問題,健保的錢應該要給到多慷慨,醫院纔不會自顧自的喊窮?還是隻能相信,開放自費市場以後醫療機構就沒有降低人事成本的問題?我們可以用「保大不保小」來回應關於財源短缺的難題,但跳腳的基層開業醫恐怕不是那麼容易說服。要鼓勵開拓自費市場、差別醫療環境嗎?和信醫院的爭議之後只怕得更加小心,除了要把規則談清楚,意外時別忘了第一時間上網po文,聲明你大愛無私沒有要拒絕病人。問題很大、人的腦力很有限,更何況我們還陷在到底政府「要管多少」的難題裡而不敢面對。

好像把話題扯遠了,爲文至此也只是希望我們能看清楚普遍的便宜行事、在現代社會底下的無能爲力,以及醫療機構與政府聯合剝削勞工的現實。別讓縱容機構慷基層之慨,從這邊先努力做好(而且其實不花多少成本),慢慢我們再來談怎麼改善這殘破的醫療環境。

●作者小萌,醫界人士。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網友參與,投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