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2》不是爛片,但……
《小丑2》今天國內正式上映了,大家會去看嗎?
即便在北美評價一塌糊塗,甚至被觀衆評爲最差漫改電影。
但平心而論,《小丑2》確實不能算爛片。
因爲無論是影片的製作水準(攝影、美術、音樂等各方面),還是華金·菲尼克斯不遜於上一部的表演( Lady Gaga的表演也不錯,可惜給她表演空間不大),以及導演希望藉助《小丑2》傳遞出的各種情緒以及指涉,影片各方面都不算差。
但是,還是很難喜歡這樣的電影,一方面是確實不好看,劇情很單薄,故事很寡淡,歌曲的吸引力也非常有限;另一方面,是影片過度的自戀和自以爲是,讓這部電影甚至有些有意在挑戰觀衆,就是不想讓你舒服咯。
尤其最後那個過於刻意的結尾的設計,真是看到人有些生氣,估計一定有漫迷無法接受這種設計。
既然如此,又爲什麼要在這種電影裡受罪呢,所以,最後我也只給了這部電影兩星。
友情提示,這場戲正片裡面並沒有
其實之前特別不理解,爲什麼《小丑2》在北美的評價會這麼糟糕,無論是觀衆和影評人都非常不待見這片,爛番茄僅有33%的新鮮度,5.0分。IMDb 5.3分,CinemaScore給出D級評價,letterboxd只有2.5分(總分5分),總之,是全方位的撲街,有點誰上去都想踩一腳的感覺。
最終,這也反饋到票房方面,使得這部投資近2億美金的好萊塢大片,票房遠低於預期。甚至在上映第二週票房大跳水,成爲漫改史票房跌幅最大的影片,有可能要讓華納損失1.5-2億美金。
之前就一直不太理解這個事情。因爲以這個陣容和製作,怎麼也不會這麼差吧,起碼還不至於人人喊打吧?
然而,當我也看過了這部電影之後。
大概也就理解了那些觀衆和影評人對這部電影的批評,沒錯,就該這樣幹。
如果說一開始,也只是覺得影片有些無聊,不是那麼吸引人。而看到最後,甚至會覺得有些生氣,完全不明白這部續集存在的意義是什麼,怎麼可以這麼自戀、這麼自以爲是,這麼胡來呢。
所以,如今的一切差評,都是導演和主演華金自己應得的,怪不了其他人。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因爲我們實在太喜歡《小丑》了。
2019年的《小丑》,絕對是我這幾年最愛的一部漫改電影了,是可以一直反覆拿來說的佳作。
也是因爲太愛《小丑》,纔會對《小丑2》極度失望,甚至有些憤怒。
當初《小丑》的好,是因爲影片跳出了大家習以爲常的漫改電影的套路。那部影片與之前大部分超級英雄電影截然不同,沒有特效、沒有奇觀、甚至沒太多動作場面。而是以略復古的方式,講小丑爲什麼會成爲那個小丑,對角色做了很多精神分析與內在的剖析,看得人非常過癮。
那是一部打破邊界的電影,告訴你漫改電影還有更多拍攝的方法。
而在當初看過《小丑》之後,就覺得,這片應該是很難會有續集或者衍生作的,因爲太實了。
甚至,導演託德·菲利普斯當年自己接受採訪時,也信誓旦旦地說過,《小丑》應該不會拍續集的。
但是,《小丑2》還是來了,而原因則是,主演華金·菲尼克斯做了一個夢(THR有過報道,我之前也轉過)。
所以,當事情的起因都這麼離譜,之後的進程就只能更離譜了。
從表面上看,《小丑2》的失敗,主要有兩個原因:
首先,是劇情確實太單薄,整個故事其實就講了一件事,被關進看守所的亞瑟,接受庭審的全過程,所以,這是一個法庭片。
當然,作爲法庭片本片也是相當不合格的,庭審戲非常單薄且無趣,你不要指望其中會有任何精彩的反轉或者激動人心的部分,更多其實是角色自我內心的掙扎。
另一個原因,則是歌舞的使用。其實作爲中國人,沒有音樂劇和好萊塢歌舞片黃金時代的薰陶,我是不太能理解他們對電影中歌舞場面的強烈熱愛的。
但還是,尊重吧。
只不過,《小丑2》對於歌舞的使用,顯然並不是特別成功的。感覺導演託德·菲利普斯仍然是想以一種向經典致敬的方式,強調逼格。就好像上一部致敬《喜劇之王》一樣,這一部則引入大量黃金時代歌舞片的元素。
但一路看下來,其中大概只有幾首歌用得還算合理,且有加分,而還有一些歌曲場面,就顯得有些過於刻意,甚至有些尷尬。
在我看,影片大量使用歌曲,其實只傳達了創作者的一個想法,那就是想要拍部藝術片,而藝術的方式,就是讓角色們唱起來,這多藝術啊!
只是,這不就是以各種方式裝逼嘛,顯得自己更藝術,更牛逼。
其中滲出來的那種極度的自戀和自以爲是,真的讓人有些不適了。
更重要的還是,看到最後都沒有理解《小丑2》被拍出來的目的。影片中所有精彩的部分,其實都是在套用第一部裡的那些成功元素,而在此基礎上新加的內容,基本全是敗筆。
比如,華金·菲尼克斯在《小丑2》的表演絕對沒問題,仍是不輸於《小丑》的表演,多層次的,深入進角色內心的……
但,這些在第一部裡就有了啊!
這不過就是把上一次的表演又重複了一遍嘛,新意早就沒有了,而且,沒有了上一部在劇情方面的支撐之後,這次在表演上也就顯得單薄了很多。
所以,當他再次張開雙臂,後仰身體。
或者又一次、再一次、下一次的笑着哭的時候,你就知道:
他也沒什麼新東西了。
對呀,這不都是上一部玩剩下的嘛,重複再多次,也沒什麼新鮮感了啊!
最重要的還有,這部《小丑2》看到最後,甚至有些讓人生氣。同時,我也就理解了詹姆斯·古恩爲什麼要跟這部電影劃清界限,包括影片從頭到尾都沒掛DC標識。
因爲,這部片子確實跟DC關係不大,上一部《小丑》起碼還是基於這個角色,做的一個平行世界的故事。
而到了《小丑2》,就只能算是基於上一部《小丑》做的同人文了,已經跟DC的小丑沒有任何關聯了。
大家都知道,上一部《小丑》最後講的其實是小丑爲什麼會成爲那個小丑,他到底經歷了什麼,並借這個故事,影射了很多社會話題。
而到了《小丑2》,不知是不是上一部爭議太多,導演開始拼命找補。於是,這部其實講的是,所謂的“小丑”也未必真的就是“小丑”,甚至,他並不是小丑,他是亞瑟。
所以,這個電影的副標題叫雙重妄想或者叫雙重瘋狂,一開始大家都以爲是他和Lady Gaga一起瘋。
但結果,其實指的是亞瑟身上的雙重身份(亞瑟與小丑)。
最離譜的是,到最後,他真的重新迴歸了亞瑟這個身份,這到底是搞什麼玩鬧呢?
難怪有媒體說,這部《小丑2》甚至是對《小丑》粉絲的背叛,我現在特別理解這句話。等於第一部所有建立起來的東西,在這部又都給你弄回去了,所以我看個毛線啊!
說來說去,其實還是創作者太過於自以爲是了,總想玩點深度,最後還是把自己裝進去了。
尤其最後一場戲的處理,那個粉絲做的一切,等於把之前建立的一切都毀掉了,等於導演在說,我之前都是胡說的,這片就是拍着玩的。
這什麼玩意嘛。
當然,要說創作意圖也不是沒有,不就是媒體的煽動,偶像與粉絲之類的那點事情嘛。
只不過,拍電影總要講些邏輯吧,你不能自己打自己吧。
真的是搞不懂這部電影。
當然,這次託德·菲利普斯又一次強調,這次真的不會有三了,甚至,他跟DC的緣分也基本了了,不會再做漫改了。
這次,我還是信他的,因爲經歷這次票房和口碑的雙向失敗,華納高層也很難挺他了。
到這裡,就到這裡吧。
差不多就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