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探投資週刊/美國太陽能雙反利弊得失

【文/林麗雪

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在西洋情人節後,初步裁定對中國臺灣太陽能產品雙反成案,引爆國內太陽能股一度重挫,類股平均波段跌幅累積逾二成,究竟,ITC對臺廠的雙反動作,會是太陽能股全面走空、並進入新一波跌勢的開始?抑或有機會利空出盡?

去年歐盟對中國太陽能的雙反案,最後是重重提起、輕輕放下,這一次,美國太陽能大廠Solarworld遞狀ITC促使對臺廠也祭出雙反,能否也是重重提起、輕輕放下?市場的臆測頗多,消息面影響也確實存在,但若仔細從美、臺兩地的太陽能出貨結構觀察,美ITC對臺廠的雙反影響,最終的衝擊恐怕是雷聲大雨點小

實質影響將低於二GW

根據統計,去年美國太陽能市場的規模是四.八GW,佔全球裝置量三五GW約一三%,其中,太陽能研調機構Solarbuzz統計,包括First Solar、REC Solar、SolarWorld、SunPower等美國太陽能廠的出貨裝置量約佔美國需求的四成左右,再扣除其他非結晶矽及非中國/臺灣生產的太陽能模組產品比重,大約有二.二GW臺灣生產的太陽能電池最終以模組方式供應至美國。

以二○一三年臺灣太陽能電池總出貨量約六.五GW來看,美國的太陽能需求佔臺廠全年總出貨量逾三成,確實有一定的份量,相信任何一位投資人若聽到,一旦美國對臺雙反成立,對臺太陽能電池廠營收將影響達三成,恐怕沒有人會嚇壞,況且是在太陽能股都大漲一段之後。

然而,去年不管是廠商的出貨量或全球太陽能的裝置量,都只是剛從底部復甦而已,今年在政策拉擡、新興市場加速安裝下,研調機構一致中性評估,今年全球太陽能裝置量將成長二~三成,至四二~四五GW,主因業者擴產有所節制下,促成供需平衡持續好轉。

細分來看,今年美國太陽能裝置量中性預估約落在五.五~五.八GW間,假定美國主要太陽能廠商包括First Solar和Sunpower佔據其中的二~三GW需求,那麼,臺廠不管是直接或間接最高出貨比重將低於三GW,約佔全球太陽能產品需求的六~七%左右,若扣除其他市場因美對臺雙反而供應至美國市場的量增加,一般評估,臺廠實質受到美國需求萎縮的影響將低於二GW。

再反向回頭看臺廠今年的出貨評估,今年臺廠受惠於歐、日及新興市場等各區域太陽能需求的全面復甦,出貨量有大幅成長的機會,一般預估將可從去年的六.五GW提高至九~九.五GW,美國的太陽能需求若因雙反而萎縮,對臺廠的影響比重將降至一~二成間,而和去年臺廠的六.五GW出貨量相較,今年整體臺廠仍有一定的營運基本盤。(全文未完)

全文詳情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1766期或上http://weekly.invest.com.tw有更多精彩當期內文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