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場激戰智能網聯汽車產業 “新湖北思路”現彎道超車效應

21世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陳紅霞 王雪

隨着第10萬輛純電汽車走出生產線,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風汽車”)全資子公司嵐圖汽車完成了在新能源汽車“SUV+MPV+轎車”的高端產品佈局。與此同時,東風汽車其他新能源汽車產品陸續上市銷售,在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賽道上,其追趕之勢加速。

此外,湖北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佈局也取得了突破性發展。作爲智能座艙和高端汽車企業代表的億咖通科技和路特斯科技,先後登陸資本市場;一系列“湖北造”的汽車零部件產品,由湖北出發,供應全國;25家整車企業中,新能源汽車企業已增至19家,全省規上汽車企業已超1600家。

在產業集羣打造上,湖北則形成了以“中國車谷”(武漢經開區)爲核心,“武(漢)襄(陽)十(堰)隨(州)”汽車走廊產業帶爲支撐,宜昌、荊門、荊州等地多點發力的新產業格局。

自此,在中國汽車產業秩序重建的關口,這個全國傳統燃油車產業化程度較高、產業鏈條相對完整的省份,已重新構築起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完整底座,以全新的操盤思路和底氣,顯現出昂揚追趕態勢。

21世紀經濟研究院經過歷時一個月的走訪調研發現:隨着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進入下半場,即從電動化轉移到智能網聯化,湖北省奮起直追,完整系統梳理全省資源,差異化地聚焦整車產業鏈及汽車供應鏈體系建設,並以其爲抓手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湖北實踐,顯示出向萬億級產業進軍的後發優勢。

曾經的“遺憾”

在此前中國新能源汽車之都的競逐中,作爲傳統六大汽車產業主陣地的湖北省一度被視爲轉型較慢,讓外界頗感“遺憾”。

2008年是中國“新能源汽車元年”,此後連續多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以100%以上的幅度逐年攀升。風潮來襲,包括並非傳統汽車產業基地的安徽、湖南等省份,紛紛搭上行業春風,成爲中國新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集聚地。

而此時的湖北省,在整車企業方面,標杆企業東風汽車直到2019年,爲了應對造車“新勢力”才增設嵐圖汽車,用更具競爭力的品牌,進一步佈局新能源汽車產品。在產業集羣方面,武漢、十堰、隨州等傳統汽車產業基地各自競相發展,沒有真正形成整合之勢,尚未表現出轉型的魄力。

不過,在這被外界視爲轉型慢的階段,湖北對新能源汽車相關企業的吸引力其實並不小。本土培育的企業中,武漢光昱明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作爲國內最早開展智能網聯汽車相關領域研發的公司之一,已開始圍繞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汽車IT產品等,開展自主核心技術的研發、產品設計,2013年,其還在國內率先開展智能駕駛的自主研發,並陸續完成產品商業化。

2017年,背靠吉利汽車的湖北億咖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億咖通科技”)在武漢經開區成立,這家聚焦到座艙和整車智能化的高科技企業,成爲了湖北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新亮點。湖北省亦加大了對這些企業的培育。2017年4月,億咖通科技第一代產品全面量產裝車,啓動商業化,隨後快速完成了寶騰X70的搭載和其他多類上下游企業的合作。而類似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在湖北多點佈局,雖未成勢,但已爲產業集羣化發展蓄能。

彎道超車的底氣

“起步慢不代表不會發展好,需要認識到湖北有着深厚的汽車產業基礎,可以厚積薄發、後發制人。”湖北汽車產業協會秘書長任衛羣如此指出。

湖北省經信廳汽車處相關負責人也表示,“從傳統汽車產業來看,湖北具備良好的汽車產業基礎與完整的產業鏈條。無論是中高端零部件配置還是產業佈局,結構均相當優化。從汽車的智能網聯方面來看,湖北依然具有足夠優勢。”

其認爲,具體來看,首先東風汽車這一行業巨頭依然具有市場競爭力,獨有的資源龍頭效應優勢,正在逐步發揮;其次,經多年深耕佈局,湖北在汽車基礎零部件領域有着深厚的積累和豐富的經驗,有許多全國細分領域的領軍企業,形成零部件領域的核心優勢。“智能網聯汽車中,高端智能駕駛芯片和智能座艙芯片等核心零部件湖北佔據重要地位,但汽車行業擁有幾萬個零部件,包括傳統的剎車系統、制動系統以及車身和車架等設備同樣不可或缺。無論是電動車還是燃油車,都對這類部件有需求。湖北還有以武鋼爲代表在鑄造領域具有顯著優勢的配套企業。”

當前我國新能源汽車已獲得充分發展,並進入行業洗牌階段,汽車電動化“下半場”轉型升級的重點在於智能化、網聯化,這是對多學科、多行業交叉發展的考驗。湖北省則以雄厚的多產業和科教優勢,在新一輪智能網聯汽車賽道上,展現出新的產業基礎。

衆所周知,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競爭,人才是重中之重,湖北繼續放大科教優勢,具備了培養了大量複合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人才的能力。“湖北在電控、電機、電池等領域的人才優勢明顯。”任衛羣指出,例如華中科技大學、武漢理工大學等高校爲電控、電機、電池等產業培育了衆多優秀人才。在智能網聯汽車涉及的相關學科中,以武漢大學爲代表的地理信息領域領先全國諸多省份發展。此外,自動駕駛的控制具有較高的複雜性,主要涉及人工智能算法的運用,這些高校也在理論研究方面具有深厚底蘊。

湖北還具有差異化的優勢,“對比其他很多省份來說,湖北的電子信息產業發達,能源結構完善,地理測繪領域的商業化加速,凸顯了湖北在智能網聯汽車的全方位融合發展方面,具有不可複製的基礎,其中,在通信和自動駕駛等領域,湖北具有自己的優勢。”任衛羣指出,作爲湖北省另一個萬億級產業的電子信息產業,已聚集了中信科集團、中電集團、長江存儲、華爲、武漢新芯、華星光電等不同類型的電子信息企業。此外,在能源方面,三峽集團總部回遷至武漢,發揮龍頭效應,帶動產業鏈,進一步完善湖北汽車發展所需的能源需求;其他大型能源企業也佈局湖北。這些要素均構築湖北聚焦發力智能網聯汽車的新基石。

多維度的發力

剖析出“超車”的底氣後,湖北省則從點線面等多維度,對汽車產業進行重塑。

近些年,湖北省委省政府將汽車產業作爲五大優勢產業之一進行重點推進。出臺了系列文件和政策措施,包括轉型升級方案、三年行動方案、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等。這些措施的實施,欲有力促進汽車行業的創新和發展,特別是在新質生產力培育發展方面,加快推進大算力芯片、車機聯網等領域的研發和商業化。

湖北汽車產業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也在2022年3月進一步全面化和聚焦化。彼時,湖北現任省委書記王蒙徽到任,在其佈局的多項工作中,汽車產業被放在了重中之重。自此,湖北省進一步全面且高站位地審視全省汽車產業資源稟賦,謀篇佈局,各級地方政府組織多類型專班,全面出擊培育智能網聯汽車產業。

具體做法上,在整車領域,湖北繼續全力支持東風汽車等骨幹企業加快發展。在嵐圖之外,東風汽車還推出高中低端新能源汽車全產品線。在智能網聯領域,湖北省通過招商引資,引入小鵬汽車、集度汽車等企業。支持東風汽車、小鵬汽車、吉利路特斯等龍頭企業加快智能座艙等產品量產,滿足高級別智能汽車配套需求。依託武漢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創新聯盟和東風公司、灣流股份、極目智能等企業,聯合研發複雜環境融合感知、自動駕駛、激光雷達等關鍵技術和零部件。

在產業集羣方面,湖北開創性地規劃形成汽車產業集羣走廊,武襄隨十走廊(武漢-襄陽-隨州-十堰)和荊宜黃黃走廊(荊州-宜昌-黃石-黃岡)。更具前瞻性的規劃還有,湖北將光電子信息領域的優勢,創新性的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結合起來。“車谷”和“光谷”的融合發展,已成爲當前湖北汽車產業集羣發展的獨特模式。

系統性佈局後,湖北省已初步構建成以“電池、電機、電控”“智能駕駛、智能座艙、智能網聯”爲核心的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其中,在電池領域,湖北省已形成一定產業聚集優勢,中航鋰電、寧德時代、億緯鋰能和比亞迪等動力電池巨頭紛紛落戶紮根,比如比亞迪弗迪電池(武漢,30GWh)、中創新航(武漢,20GWh)、億緯鋰能(荊門,152GWh)、欣旺達(宜昌,20GWh)、遠景動力(十堰,20GWh)等,形成中國中部最具競爭力的動力電池產業集羣。

重中之重的整車企業東風汽車,在經過刀刃向內的系列改革後,加速推進純電產品的商業化和規模化。

在新能源汽車產品上,東風已經推出了猛士、嵐圖、風神、奕派、納米、風行6個車型,產品涉足高端的越野車、乘用車及MPV等市場。東風汽車提供的資料顯示,在嵐圖之外,2023年,猛士917、東風納米01、東風風神皓瀚等車型陸續上市預售。

而自動駕駛與車聯網正在爲湖北省開啓一條全新的上升通道。以武漢爲例,目前已培育和引進了200多家新能源和智能網聯領域企業,初步構建了覆蓋車規級芯片、激光雷達、高精地圖等軟硬件創新和服務主體在內的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

在湖北發力營造出良好的汽車電動化“下半場”生態圈的同時,行業內的龍頭企業和標杆企業開始顯現對產業的驅動力。

2020年10月,億咖通科技在完成了與高通、騰訊車聯、聯發科技等行業內領軍企業開展不同類型合作之後,與安謀中國合資成立的芯擎科技,武漢總部正式開業,後者也成爲湖北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標杆性企業之一。兩年後的2022年12月,億咖通科技則以借殼方式,完成了在美國納斯達克的上市。億咖通科技快速登陸資本市場的歷程,也折射了湖北省汽車產業的培育速度。此外,2024年2月,路特斯科技登陸納斯達克,估值約68億美元,成爲2021年7月以來赴美上市的中概股最大IPO企業。

湖北則在進一步強化這些優勢,並全力進擊新目標。2023年10月,湖北省印發《湖北省汽車產業轉型發展實施方案(2023-2025年)》,這是湖北省新能源汽車產業彎道超車的“最高”行動綱領。根據這一方案,湖北目標到2025年,建成全國重要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新能源汽車產量佔全省汽車總產量比重達到40%以上,產值達到3500億元。動力電池系統、新型底盤架構、智能駕駛體系等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能力和產業安全保障水平顯著增強,組合輔助駕駛(L2級)及以上級別新車銷量佔全省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的80%以上。

東風汽車的轉型成效

如何憑藉獨特優勢突圍?則是湖北省反覆思考的着力點。

21世紀經濟研究院調研發現,整車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已成爲湖北汽車產業培育的重中之重。以東風汽車爲例,其先後深入實施“東方風起”計劃和科技創新“躍遷行動”,加快推進“轉型升級三年行動”,全面完成了新能源品牌、平臺、商品、關鍵總成及核心技術資源的戰略佈局,發明專利公開量、授權量,連續兩年位列行業第一。此外,在氫能領域,東風汽車已累計佈局700多件發明專利,位列國內主機廠第一;智能網聯方面,已累計佈局3500餘件發明專利。自主研發成果“車慧眼”在湖北技術交易所成功掛牌交易,成爲在鄂央企科技成果首次在湖北技術交易所公開掛牌交易成功案例。

在動力技術方面,東風汽車通過超級混動(PHREV)、純電、氫能並進的技術路線,創造多項行業第一,並在產業化方面走在行業前列。其中在乘用車領域打造了覆蓋節能、混動和純電的“馬赫”動力品牌,實現多項行業首創。如馬赫E研發了行業首款十合一扁線電機;馬赫E動力電池,續航里程超過1200公里,充電5分鐘,續航300公里;2024年3月發佈的馬赫電混PHREV,創造多箇中國第一和行業唯一,將世界混動技術帶入“全新一代”。

在氫能領域,東風汽車打造了“東風氫舟”動力平臺,取得“五項行業第一”,150kw全功率氫燃料電堆率先完成乘用車和商用車公告及示範運營。

另外在覈心資源掌控方面,東風汽車自主掌控了SOA中央集中式電子電氣架構、十合一高效電驅動、固態電池、800V+4C快充等一批關鍵核心技術。

東風汽車對產業鏈的帶動戰略也在推進。在芯片領域,東風公司與中國信科開發的首款車規級芯片DF30已成功流片;與中國中車合作自主研發的車規級IGBT(功率半導體模塊)打破外企壟斷,已經批量應用於東風全系列新能源車型,並面向行業供貨。

在產業鏈上,東風旗下猛士、嵐圖積極開發本土供應商,對空氣懸架系統、CDC電磁懸架等關鍵零部件產品進行本土化攻關,推動產業鏈向高端邁進,帶動地區新能源汽車產業轉型升級。截至目前,在覈心資源佈局方面,東風汽車近地化率已超70%。

不僅如此,圍繞着湖北省汽車產業供應鏈問題,除了東風汽車既有的供應鏈體系外,湖北省還組建長江汽車產業供應鏈有限公司,其定位是推動湖北汽車產業的持續進步與發展,確保湖北汽車產業鏈的供應鏈韌性和安全,目前,這一戰略的效應也在逐步發揮中。

在當下激烈的國際國內競爭中,以東風爲代表的整車企業自主創新的技術儲備,結合當下市場的全新市場策略,開始被市場認可。

東風汽車提供的數據顯示,2023年,嵐圖汽車全年銷量超過5萬輛,同比增長160%。2024年第一季度,東風汽車銷售汽車66萬輛,同比增長28.3%,其中,自主乘用車銷售20.1萬輛,同比增長93.7%。東風乘用車(東風風神、東風奕派和東風納米)銷售4.4萬輛,同比增長79.8%;東風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17.8萬輛,同比增長156.2%;出口汽車5.2萬輛,同比增長19.4%。嵐圖銷售1.6萬輛,同比增長188%。

這些整車企業的發力,也在悄悄改變湖北省在新能源汽車產業領域的地位,2023年,湖北省新能源汽車銷量重回全國排名前六的位置。

車聯網的差異化“逐浪”

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鞏固擴大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等產業領先優勢。乘聯會數據也顯示,2024年1-4月,我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突破50%,汽車功能迭代速度也在加快,這與過去五年推出一款新車型的情況形成了鮮明對比。目前,車聯網、車路雲一體化以及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創新發展已經成爲推動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當務之急。

武漢是湖北發展智能網聯汽車的主戰場。截至2023年底,武漢先後分9批開放測試道路,里程已突破3378.73公里,輻射面積約3000平方公里,實現了跨區通行、跨江通行、機場高速通行等多個應用場景的全國首創,開放道路里程數和開放區域數均保持全國第一。2023年,全市自動駕駛出行服務訂單達73.2萬單。

此外,2023年,在中國第一批雙智城市試點的驗收中,武漢以87.47分的綜合得分,位列全國第二位,僅次於上海,高於北京。

“當前,我國憑藉新能源汽車實現彎道超車,下半場智能網聯汽車成爲全球汽車產業競爭的關鍵。但目前單車智能發展逐漸陷入瓶頸,依託C-V2X車聯網實現車路雲一體化發展方案落地,成爲必經路徑。在政府及產業界共同推動下,我國C-V2X車聯網在全球範圍內已經形成引領態勢。”中國信息通信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信科”)黨委委員、副總經理、總工程師陳山枝介紹,早在2013年,其首次在國際上提出LTE-V2X車聯網概念及關鍵技術,奠定了蜂窩車聯網(C-V2X)系統架構和技術原理。中國信科長期以來着手C-V2X車聯網業務發展,實現車與車、車與路、車與人、車與雲之間的互聯互通,從而解決駕駛安全問題,提升行駛效率。

陳山枝表示,針對C-V2X車路雲一體化部署,需實現各項技術的融合發展,即聰明的車+智慧的路+協同的雲。車端融合需依賴域控制器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實現C-V2X與ADAS融合發展;路側方面,需增設智能感知設備,包括RSU、傳感器、MEC等設備的部署;從雲端視角出發,雲平臺綜合利用路側全息感知設備,形成對交通狀況的全面感知,將感知數據分析計算結果通過5G網絡或C-V2X網絡下發給車輛。

“目前,C-V2X車聯網正在促進智能駕駛技術(L2/L2+)進一步發展,對於單車智能難以解決的問題,例如高速公路連環撞車事故,通過V2V可實現前後車預警,前車一旦發生交通事故,可實時向後方車輛發出信息,以避免連環事故發生。此外,在限定場景,C-V2X車聯網也在賦能L4自動駕駛落地,如礦區、園區、機場及Robotaxi等場景。未來,它還將進一步賦能全天全場景無人駕駛落地。”陳山枝如是說。

在技術突破方面,中國信科目前擁有C-V2X車聯網整體解決方案,包括C-V2X芯片、安全芯片、車規級模組、車載終端(OBU)、路側設備(RSU)、測試儀表、融合網關、車聯網CA安全驗證平臺、車路雲協同平臺等。

在談及湖北省智能網聯汽車發展時,陳山枝表示,“湖北具備良好的產業基礎,在系統化層面,應考慮結合湖北省當地產業優勢,彙集衆多中央企業智能網聯與新能源汽車資源,加強技術研究,融合推進C-V2X車路雲方案落地。”

2024年年1月,工信部、公安部等五部委聯合發佈了《關於開展智能網聯汽車“車路雲一體化”應用試點工作的通知》。“當前,武漢已圓滿完成相應任務,接下來亟待申請國家級車路雲一體化試點。我認爲,武漢應抓住產業機遇,加速推進C-V2X規模化落地,實現全城全域打通,快速構建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生態,並在通信、導航、定位、測繪等領域樹立湖北特色產業鏈,打造首位產業,實現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陳山枝指出。

多番佈局完成後,湖北在智能網聯汽車領域的影響力已在快速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