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夜色比夢甜

畢節市赫章縣韭菜坪旅遊公路 資料圖片

遊客穿着民族服裝在貴州省雷山縣西江千戶苗寨觀景臺拍照留念。 新華社發

1995年以前的貴陽市花溪區老鴉山苗寨民居

如今老鴉山苗寨居民搬進了羅依新寨,住進了小樓。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惠水縣龍井村易地扶貧搬遷戶住房前後對比圖,圖爲搬遷前。資料圖片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惠水縣龍井村易地扶貧搬遷戶住房前後對比圖,圖爲搬遷後。資料圖片

都勻市把“綠色+”理念融入發展中。資料圖片

夜裡11點多,黑夜籠罩着黔東南的深山,大山中的一座苗寨卻依然燈火璀璨。

夜幕中,山坡上的吊腳木樓閃耀着層層疊疊的燈光;觀景臺上,身着苗族服飾的遊客們熱鬧地與夜景合照;街道上,遊人熙熙攘攘,售賣苗族特色銀飾、服裝的店鋪生意紅火。

這是一座位於貴州省雷山縣東北部雷公山腳下的苗寨。

西江千戶苗寨背靠青山,一水環繞,由10餘個依山而建的自然寨相連而成,是我國苗族古老傳統文化保存最完整的地區。在鄉村旅遊帶動下,這座深山中的古老苗寨,奇蹟般地煥發出蓬勃發展的生機,讓苗家人實現了一個個屬於自己的幸福夢。

鄉村旅遊爲西江發展帶來希望

“以前這裡很窮,因爲西江千戶苗寨的旅遊開發,我們才富了起來,而且發展得比周邊村莊還要好。”說起現在的好日子,西江千戶苗寨的民宿老闆阿濃姐難掩知足和喜悅之情。

像西江千戶苗寨的其他民宿一樣,阿濃姐的民宿裡遊人絡繹不絕。但就在幾年前,苗寨發展還很落後,村民們的收入也不高,阿濃姐的家裡則是尤爲貧困,“你一提到我們家,那是全村都知道的貧困戶。”

在廣東打工三四年,又去浙江、上海等地打工三四年。由於生活窮困,曾經的阿濃姐像苗寨其他人一樣,過着外出務工的生活。

“因爲家裡老人年紀大了,小孩也需要照顧,我不得不回到了家鄉,決定創辦一個民宿。”回憶起之前在家鄉創業的不易,阿濃姐說,在2003-2004年,她創辦了自己的民宿阿濃之家,還有一個農家樂。“但是當時西江千戶苗寨還沒開發,客人比較少,只是偶爾有一些揹包客和寫生的學生,西江一天有多少客人數都數得過來,當時的民宿只夠養家餬口。”

2008年,第三屆貴州旅遊產業發展大會在西江千戶苗寨舉行。會議舉辦後,黔東南州充分挖掘厚重的少數民族文化,促進文化與旅遊深度融合,走出一條“舉辦一個節會,打造一個品牌,開發一個景點,樹立一個形象,帶動一方經濟”的文化旅遊發展之路。西江千戶苗寨在保持古樸原貌的基礎上“舊貌換新顏”,開始走上鄉村旅遊發展的新路子

鄉村旅遊爲阿濃姐帶來了機遇和希望。隨着西江千戶苗寨得到更好的開發,遊客逐年增多,爲當地民宿產業發展創造了機會。村民們也開始返鄉創業吃上“旅遊飯”,大家開起農家樂、鄉村客棧,做起特色飲食、手工藝品,搞起特色養殖,走出了一條鄉村旅遊致富路

“西江模式”讓這裡實現美麗轉身

“我現在經營有餐廳,有住宿,還註冊了苗家品牌的臘肉、臘豬腳、酸湯等食品。我們製作好苗家特色食品後統一包裝,不僅客人可以帶走,還可以在線上線下銷售。”在阿濃姐的餐廳,她指着遠處幾層樓房的民宿和餐廳的產品熱情地介紹着。

政府幫扶政策到位了,自己也不能“掉鏈子”。對於如何把餐廳和民宿開好,阿濃姐也下了功夫。

“我們的員工都是本村的,剛開始時自己做服務員,自己下廚做菜,逐漸發展起來後,就開始培養專職的迎賓人員、廚師,還把苗家的蘆笙、歌舞等文化展現在餐廳裡面。”阿濃姐說,來到我們的餐廳不只是吃飯那麼簡單,“吃”的是苗家的文化,就像來到苗家做客一樣,來感受這裡的好客和熱情。

讓村民們融入其中,讓苗族文化融入其中,是西江千戶苗寨發展一直貫徹的理念。在旅遊產業發展中,“民族文化+民族村寨+文化旅遊”的“西江模式”逐漸成型,讓西江實現了“美麗”轉身。在西江千戶苗寨,苗家吊腳樓傳遞着這裡古老的民族風情,村裡的每個山頭都是原生態的樹木蔥蘢,村民們熱情、淳樸、融入,寨子裡1400多戶、6000餘個村民都從苗寨的旅遊發展中獲益。

雖然現在苗寨的發展已是如火如荼,村民們的“幸福夢”卻並未止步。“經過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後,西江的客棧經營者都有了思維的轉變。”阿濃姐說,我們的客棧還要做得更高端,讓遊客體驗更深度、更融入,而不是停留在以前,只是來吃飯、看一眼就走了,要讓遊客更注重精神上的享受,被苗寨文化感染。

帶動周邊村寨共享發展成果

在西江千戶苗寨開發之前,這裡的很多年輕人都會選擇外出務工。發展鄉村旅遊以來,苗寨的村民們纔有了更多創業和就業的機會。阿濃姐告訴記者,現在在西江千戶苗寨,基本上家家戶戶的青年人都回來了。西江本地的人才還不夠,很多民宿、餐飲店還需要到周邊的村子裡招人

“現在我的民宿和餐廳帶動了100多名員工就業,西江所有的餐飲店帶動周邊村民就業可以達到幾萬人。”阿濃姐說,“鄉村旅遊給我們帶來了發展機遇,政府的決策成就了我們。我們非常珍惜這種得之不易的成果,更要走好下一步的路。”

對於以後的發展規劃,阿濃姐早就做好了打算。“現在很多周邊村莊的村民們,還沒有享受到旅遊帶來的紅利。我們就通過餐廳去帶動他們,引進那裡的稻田魚、時蔬農家菜到我們餐廳裡使用。”阿濃姐說,她的歐林鳥��稼食驛餐廳已經成爲周邊村莊農副產品產銷對接的總部,“我也希望通過這個平臺讓更多周邊老百姓的寶貝進入西江千戶苗寨,被遊客們看到,然後銷往全國各地。”

“西江模式還可以推廣到其他還沒有發展起來的地方去。周邊村莊的老百姓沒有富起來的,我們要多用心去拉動他們,這個就是我此刻希望的。”對於以後帶動更多村民們走上致富路,阿濃姐充滿信心。(記者 姚亞奇 呂慎 尚文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