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的力量,到底有多可怕?

《哈姆雷特》裡有一句經典臺詞習慣雖然可以是一個使人失去羞恥的魔鬼,但是它也可以做一個天使

飲食習慣關係身體健康;行爲習慣影響着人際關係;學習習慣決定着知識層次;思維習慣制約着發展空間……

正如作家奧格·曼狄諾所說:“好習慣是開啓成功的鑰匙壞習慣則是向失敗敞開的門。”堅持早起很難,堅持熬夜很容易;

堅持跑步很難,堅持躺在沙發上刷手機很容易;

堅持吃低油低脂食物很難,堅持每天一塊蛋糕很容易……

每天早上我們起牀、洗臉、刷牙,在收拾好自己之後,習慣性地照照鏡子,確認自己的形象;我們走過熟悉的街道,在熟悉的地方買自己吃慣了的早餐,然後搭乘地鐵或者公交,來到公司

到達公司後,我們不需要任何思考,就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到了下班時間,我們回到家,和家人聊天,吃完飯,輔導孩子作業,一切打理妥當之後,安靜地看會兒手機,慢慢睡去……

在做這些事情時候,有多少事情是不需要有一絲一毫的思考,身體就自然而然的去做了?

這就是習慣的力量,它能讓你以最少的消耗去完成最多的事情。

這也是改掉壞習慣最難的地方,因爲你的身體已經適應原有的生活習慣和行爲模式了。

經典電影《七宗罪》,就講述了存在於人性中很難克服的“七宗罪”,也就是七種最難克服的壞習慣。

其實,這些“惡性”,並非天然是壞的,而是人類生存的原始本能,它們刻在每一個人的基因裡,爲的是讓人類更好的活下去。

食色性也,但是現在資源變得過度豐富了,填飽肚子變成暴飲暴食、想要休息的本能變成一天到晚癱在沙發,這些行爲就變得有害。

好習慣總是需要堅持一段時間才能讓我們看到效果,也就是延遲滿足,而壞習慣則會立即滿足你。

一杯奶茶、一塊巧克力,能讓人立刻感到開心滿足;一段5公里的健身跑卻會讓人痛苦不已。

也就是說,壞習慣遵從本能,好習慣需要克服本能,所以前者後者容易得多。

但是,人們爲了更好的生活,能學會克服本能,這需要獎勵機制發生作用。

刷牙並不是人類與生俱來的行爲,這個習慣是怎樣養成並普及的?世界各地的古人都早早學會了刷牙,但是並沒有早晚各一次的習慣。牙膏出現後,廠商投放大量廣告去推廣刷牙的效果,從報紙電視,四處都可以看到刷牙後亮晶晶的牙齒,慢慢才讓全世界人都養成了早晚刷牙的習慣。

其實,不管是好習慣,還是壞習慣,它們的組成方式都是一樣的暗示、慣常行爲和獎勵等三個部分

比如工作壓力很大、加班很累、中午很熱,這些都是我們收到的暗示。當暗示出現的時候,我們的身體就會自動地按照過往的習慣做出應對。

於是,就有了“慣常行爲”,也就是我們會針對暗示做什麼。

壓力大的時候,你會喝一杯咖啡、抽一根菸,還是跑一次步,讓自己大汗淋漓?

吃飯的時候,你會選擇能快速填飽肚子的主食肉類,還是看上去沒什麼油水青菜

當慣常行爲結束後,有一個反饋會傳給大腦,讓大腦意識到:這個行爲可以帶來好處,很不錯。

舉個例子來說,時間很晚了,你感覺有點累,這是暗示。要點一份宵夜,邊吃邊看劇,享受深夜的滿足,這是慣常行爲。

日復一日,每次累的時候、餓的時候,大腦都會期待食物帶來的滿足,用吃好吃的來緩解壓力,就變成了習慣。

如果想養成好習慣,就需要在收到暗示的時候,改變慣常行爲,重新設定獎勵。就像人之所以會自覺地每天刷牙,背後的獎勵已經印在你的腦海裡:牙齒保持乾淨整潔,沒有異味,可以放肆地笑,和人說話不會尷尬,從而帶來更好的人際關係……

如果你想要養成讀書的習慣,就可以爲自己設定一種暗示:讀更多的書,你可以從容地面對生活,更容易升職加薪,買自己想要的東西,去更大的世界看看……

有了這些暗示和獎勵,你纔會做這些短期看不到效果、需要熬才能完成的事。

習慣根植於大腦,一旦掌握方法,就可以選擇習慣,改變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