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結摸乳巷竟和亡靈有關 盼噶瑪蘭歷史傳承

宜蘭議員黃適超(中)昨在祭拜先民遺骸的五結鄉大衆廟前邀集地方人士,提出與花蓮噶瑪蘭交流等3項建議。(李忠一攝)

宜蘭縣有踏踏路、加禮宛貓裡霧罕噶瑪蘭族聚落的地名,但多數人並不瞭解噶瑪蘭族歷史文化,有學者認爲,「亡靈意思後人解讀爲「摸乳」,昨宜蘭縣議員黃適超邀集地方,提出與花蓮噶瑪蘭族交流等3項建議,讓過去歷史得以傳承下去。

文史工作者文明指出,約在1000年前噶瑪蘭族從綠島遷移至太魯閣,再從太魯閣遷至蘭陽平原,吳沙開蘭後被迫遷至花蓮等地,多數宜蘭人與噶瑪蘭族有血緣關係,但後人多不瞭解與噶瑪蘭的淵源

林文明表示,在五結鄉季新村社區活動中心前有排竹圍長輩都稱說是「摸乳巷」,但有研究噶瑪蘭文史的專家認爲,原意應是「亡靈」,指的是墳墓之地,但因亡靈的臺語諧音近似「摸乳」而被誤解。

黃適超表示,先民開墾宜蘭時有「有唐山公唐山媽」的諺語,很多宜蘭人與噶瑪蘭族有血緣的關係,宜蘭過去曾辦噶瑪蘭族返鄉活動,讓花蓮與宜蘭的噶瑪蘭族交流,活動沒再持續辦理,隨着耆老凋零,對過去的歷史與文化愈來愈不熟悉。

黃適超提出花蓮與宜蘭的噶瑪蘭族應該要恢復交流,傳承噶瑪蘭的歷史,縣史館編寫噶瑪蘭族的部落村史,以及學校每一學期辦理「噶瑪蘭周」等3項建議,讓宜蘭子弟知道噶瑪蘭族的發展與歷史記憶

宜蘭縣政府表示,縣府有重建噶瑪蘭族家屋等傳承傳統文化的做法,議員提及的與花蓮交流等建議,縣府會將3項建議納入參考,並加強文化教育的力道,也會提出具體的方案與作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