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還在上班」妻笑點頭 圓謊,是她對失智夫的愛與溫柔
「我...現在還有在上班。」邱孟暉說完這句話,略顯侷促地轉頭看向妻子莊素玫。她微笑點頭,鼓勵丈夫說下去。彷彿受到鼓舞,邱孟暉又重新面對鏡頭,介紹自己的行業,「我在航運公司工作,只有週末會來Young咖啡坊打工。」莊素玫看着丈夫,繼續點頭,只是微笑的眼角已泛起些許淚光。
今年63歲的邱孟暉是週六限定「Young咖啡坊」店員,8年前心肌梗塞讓差點奪去他的命,昏迷20多天清醒後,卻出現嚴重後遺症,在家拿着水壺忘了怎麼倒水,進浴室也不知道怎麼洗澡、刷牙。
莊素玫以爲丈夫是中風造成腦傷,努力帶他去復健,期待總有一天能康復,但持續了一年,卻未看到成效,日常遺忘卻愈發頻繁。後來經朋友介紹到臺大醫院精神科邱名璋醫師門診,做完測驗確診失智,那一年邱孟暉55歲,正值人生壯年期。
▲邱孟暉綽號班長,是Young咖啡坊外場主力服務生。(圖/記者黃克翔攝)
失智不是老年人專利。根據國際失智症協會統計,30至64歲失智盛行率爲千分之一,推估臺灣的年輕型失智人口約有1.2萬人,患者男多於女,且對藥物反應不佳,病程進展快速。
臺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表示,許多年輕型失智者確診時正處事業顛峰期,被迫離開工作崗位,只能在家閒賦,體力無從發泄,容易出現情緒問題。臺灣失智症協會去年開設Young記憶會館,透過音樂、戲劇等課程,幫家屬與患者找去處;今年4月更開辦「Young咖啡坊」,幫患者找回社會歸屬感。
邱孟暉在Young咖啡館綽號「班長」,負責外場接待、送餐與結帳,他總是微笑面對每一位到訪的客人。結帳遇到找錢時,需要思考好幾秒,或經旁人提醒,才能算出正確數字。但客人理解他,只是微笑等待,或說「我不急,你慢慢來」,直到他用了1分鐘時間,做好正常人10秒就能完成的工作。
▲Young咖啡坊的咖啡、餅乾與輕食,都是失智者親手製作。(圖/記者黃克翔攝)
在沒有上班的日子,邱孟暉就來瑞智互助家庭或Young記憶會館報到,從做咖啡、唱歌訓練記憶。他把上課說成「上班」,莊素玫也不點破,順勢接話,「如果沒有協會、互助家庭,我們不知道要去哪裡,他每天待在辦公室會很無助。」邱孟暉看着妻子,滿臉的安心。
湯麗玉表示,年輕型失智患者與老年型失智症患者最大的差別在於「情緒波動」,不質疑、適時轉換話題,是患者最大的安定劑。Young咖啡坊雖然培訓了10名準店員,3月試營運時,卻只有5人能順利上工,而在營業時間,也曾出現店員心情不好,吵着要回家的突發事件,最後因爲安撫不過,只能由協會人員替補上場。
▲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圖/記者黃克翔攝)
莊素玫說,先生對咖啡很有興趣,週末上班都會自告奮勇處理很多事情,加上每天在「公司」都易喝一兩杯咖啡,現在泡的十分上手。先生泡咖啡,她也跟着受惠,幾乎每天都能喝上一杯手衝。被問到是否有重談戀愛的感覺?她與先生對視3秒,在先生的點頭催促下,她笑答「有吧,有啦!」
Young咖啡館開張了。邱孟暉緩緩表示,「歡迎大家來這個咖啡館,更歡迎年輕失智型患者來加入。」莊素玫貼心補充,希望來的人在接受服務時多一點耐心,「你臉上表現出來平靜,對他們就是平靜;你表現越急躁,他們就會很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