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中小學生睡眠時間嚴重不達標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堅持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充足的睡眠是國際社會公認的三項健康標準之一(另兩項爲均衡的飲食和適當的運動——筆者注),它不僅幫助兒童青少年消除身體疲勞、保證大腦健康發育,還能提高記憶力和學習效率。
我國是睡眠問題高發的國家。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中國有38.2%的人存在睡眠問題,高於全球27%的平均水平。相關調查顯示,2013至2018年,中國人平均睡眠時間由8.8小時縮短到6.5小時。其中,中小學生是存在睡眠問題的重要羣體,根據國家衛健委的統計數據,我國73%的中小學生每天睡眠時間不達標。
睡眠不足正成爲影響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不利於國家和民族的長遠發展。爲此,華東師範大學國家教育宏觀政策研究院組成課題組,2020年,在吉林、內蒙古、北京、浙江、上海、河南、湖南等地,分別選取省會城市、地級市、縣級市的高中、初中和小學進行問卷調查,共收集有效問卷1.8萬餘份,對這一問題展開專項研究。
我國中小學生睡眠時間嚴重不達標
課題組的調研數據表明,我國中小學生的睡眠時間嚴重不達標。按照我國《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教育部等九部門關於印發中小學生減負措施的通知》《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公衆版-2019)》等相關政策文件的分學段睡眠標準,小學生日均睡眠時間應不少於10小時,初中生日均睡眠時間應不少於9小時,高中階段學生日均睡眠時間應不少於8個小時。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發佈的《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兒童青少年營養指導建議》提出,8-10小時是睡眠充足的標準,按照每天8個小時的最低睡眠標準,我國初中和高中生的睡眠時間嚴重不足,小學生睡眠情況一般。課題組的調研數據顯示,小學、初中、高中學生睡眠達標的比例爲59.9%、19.6%、2.3%。同一學段內各年級的睡眠時間差異並不顯著,但畢業年級的睡眠時間出現了明顯的降級,52.6%的小學六年級學生、88.5%的初三學生、98.2%的高三學生睡不足8小時。
分性別看,女生睡眠時間少於男生,女生睡眠不足8小時的比例高於男生5.5個百分點;分學校類型看,公立學校的學生睡眠時間總體少於民辦學校的學生,公立學校學生睡眠不足8小時的累積比例76.75%,比民辦學校高17.4個百分點。
睡眠時間不足嚴重危害我國青少年兒童身心健康。睡眠是機體復原、整合和鞏固記憶的重要環節。特別是對於中小學生,其成長髮育階段所需的大部分生長激素都是在睡眠過程中分泌的,睡眠時間不足將導致生長激素的分泌紊亂,對體格發育產生不良影響,導致肥胖等問題。此外,睡眠還影響學習效率。睡眠不足可導致記憶力、注意力、理解力衰退,精神狀態變差,長期睡眠不足將導致內分泌、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心理異常等。
三大主要因素影響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課題組分析,教育理念存在誤區、校內外課業負擔較重和睡眠質量不高是影響中小學生睡眠問題的三大主要因素。
一、教育理念存在誤區,將勤奮好學等同於熬夜苦讀
勤奮刻苦,是我國自古以來所推崇的學習態度。“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是對此形象的寫照。直至今日,很多家長、教師、學生爲了追求更好的成績、更高的排名,依然信奉“頭懸樑、錐刺股”的苦讀精神。但實踐中,不少人將勤奮好學等同於熬夜苦讀,不僅效率低,而且影響睡眠。一些學生給自己心理暗示,認爲只有延長學習時間、熬夜苦讀才能證明自己的刻苦,卻忽略了睡眠問題。同時,在不少家長、教師、學生的觀念中,考上大學即意味着痛苦的學習生涯的結束,使我國教育出現“玩命的中學、快樂的大學”現象,進一步影響中小學生睡眠。中國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協同創新中心的監測數據顯示,不少地區的高中生睡眠時間不達標,盲目犧牲睡眠時間追求高成績的現象很普遍。
二、校內外課業負擔較重,擠佔中小學生睡眠時間
PISA測試的數據表明,我國學生的學習時間是全世界最長的,每週閱讀時間達57小時,遠超OECD平均水平(44小時)。而我國教育部等八部門印發《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小學一二年級不佈置書面家庭作業,三至六年級書面家庭作業完成時間不得超過60分鐘,初中不得超過90分鐘,高中階段也要合理安排作業時間”。課題組調研數據顯示,按照上述標準,小學生、初中生作業時間超標的比例分別爲82.7%、93.3%,有44.0%的高中生每天作業時間在3個小時以上。作業時間擠佔睡眠時間的背後,是政策執行不力、學校管理不到位、社會氛圍等多重因素的綜合影響:
一是減負政策執行不力,落實不到位。具體表現爲:以文件落實減負要求;選擇較低年級的學生減少課業要求;以興趣班、補差、提高之名舉辦課後補習等;二是學校內部管理不到位,過分強調競爭。課程設置偏科,主課、周課時超標嚴重,體育藝術類課程開設不足。教師對“減負”的理解不到位,無法在課堂時間內達成預定教學目標,加重學生課後負擔。分班、教師績效評價、師生參與校園決策等學校管理模式,加重學生的壓力感;三是讓學生減輕負擔、保證足夠睡眠的社會氛圍尚未建立。個別地方教育行政部門仍單憑分數評價和考覈學校,家長和社會仍簡單依據重點大學升學率衡量學校辦學質量,使學校更加聚焦知識性教學,通過刷題提高學生成績。還有部分家庭有晚睡的環境和睡眠習慣,嚴重擠壓了學生的睡眠時間;四是生活方式改變,學生對電子產品的依賴性較強,影響作息時間的安排。課題組調研數據顯示,64.4%的學生擁有個人專屬智能電子產品,其中小學、初中、高中學生的該比例分別爲50.7%、64.6%、77.4%。電子產品使用時間直接擠佔睡眠時間,打擾規律的作息安排,特別是晚上使用電子產品會提高大腦皮層興奮性,導致入睡困難、睡眠潛伏期延長。
三、睡眠質量不高,進一步壓縮有限的睡眠時間
入睡困難、失眠等睡眠質量問題,將中小學生本就不多的休息時間進一步壓縮。課題組分析:
一是人際關係困擾等情緒行爲影響中小學生睡眠質量。已有研究表明,情緒行爲與睡眠具有高度相關性,未解決的內化心理衝突將導致睡眠問題。處於青春期的中小學生,面臨同伴關係和人際關係的困擾,容易產生失眠等睡眠質量問題;二是運動時間不足影響中小學生睡眠質量。運動有助於緩解焦慮情緒,提高睡眠效率,改善睡眠質量。研究表明,運動時間大於1小時的學生,睡眠時間更爲充足。課題組的調研數據顯示,每天運動時間大於1小時的中小學生僅佔12%,高壓的學習環境得不到緩解放鬆,不利於睡眠質量的提高;三是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影響中小學生睡眠質量。奶茶、咖啡、可樂等含有咖啡因的飲品受中小學生喜愛,長期攝入使學生處於長期神經興奮狀態,導致失眠。偶爾失眠會造成第二天的疲倦,長期失眠會產生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衰退、工作學習力不從心等不良後果。
應對中小學生睡眠問題的三點建議
如何能更好地解決中小學生的睡眠問題?課題組建議:
一、引導學校和社會樹立正確勤奮觀
通過熬夜的方式,以犧牲睡眠時間換取高分數,並不是正確的勤奮。需要引導學校和家長樹立科學的勤奮觀,正確看待睡眠時間與學業成績的關係,避免犧牲睡眠時間換取好成績。爲此,課題組建議:一是引導學校更多將學生作爲成長髮育中的人來看待,在保障學生身體發育的基礎上,開展教育教學活動;二是引導家長更多關心學生的身心狀況、關注學生在學習中的主觀感受和體驗,合理分配時間;三是幫助、引導學生找到正確的學習方法。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身基礎的高效學習方法,做好時間管理,高效率地利用時間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實現真正的勤奮。
對此,課題組有四點建議:一是建立暢通的信息溝通渠道,收集學生和家長關於睡眠不足、作業過多等方面的情況,對問題學校進行實地走訪調查,及時監督整改。對違背學生身心健康、片面追求升學率等行爲進行問責;二是定期對學生睡眠情況進行監測,並向學校和家長公佈。向學生睡眠充足、學業水平較高的學校取經求教,分享經驗,總結其合理的做法並予以推廣;三是治理校外培訓機構,整治超標超前培訓行爲,減輕學生課外負擔;四是切實落實就近入學原則,確保學生住所與學校之間的合理距離,減少因上學路上時間過長而造成的睡眠時間不足問題。
三、以提高睡眠質量爲核心,培養學生良好的睡眠習慣
兒童越早形成穩定的睡眠週期,越能促進大腦發育、避免精神症狀,這需要各方幫助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課題組建議:一是政府部門提供提高學習效率的指南和準則,調動專家與社會資源,創建線上健康宣教平臺,指導健康睡眠、均衡飲食、合理運動、良好習慣等;二是發揮醫療人員、心理學家、社工等社會資源的作用,指導家長改善家庭睡眠環境、養成科學睡眠習慣;三是學校向學生提供心理、睡眠諮詢的服務。通過家長學校、家委會,引導家長髮揮好日常督促、鼓勵與陪伴其子女養成良好習慣的家庭教育功能,幫助學生提高睡眠質量。
(周秀平爲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副教授;金志峰爲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教授;吳晶、李廷洲皆爲華東師範大學國家教育宏觀政策研究院副研究員)
編者:我們希望這裡是真正的圓桌會議,儘量接近理性,儘量遠離口水,儘量富於建設性,談論那些從胎教開始就爭論不休的教育問題。爲此,我們拉出一張“教育圓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