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新三樣”③乘風出海丨中國網劇正走向“無時差”觸達海外觀衆
【文化“新三樣”③乘風出海】
原標題:從“走出去”到“播出去”,多平臺的搭建成爲網劇出海的強勁助推力(引題)
中國網劇正走向“無時差”觸達海外觀衆(主題)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武文欣
閱讀提示
近年來,中國網劇出海進程加速,類型多樣化、內容精品化、播出同步化,已經成爲一種新的全球文化現象。
5月11日,優酷白夜劇場推出的劇集《新生》登頂全球流媒體平臺Netflix日榜,超過了霸榜多日的韓劇《眼淚女王》。《新生》一經推出,便在全球範圍內引發了收視潮和討論潮。有海外華人驚呼“國劇已經進化成這樣了!”
從電視劇《我的阿勒泰》《隱秘的角落》《漫長的季節》等現實題材劇集的走紅,到《慶餘年》《長月燼明》《與鳳行》等古裝劇在國際媒體網站上的熱播,以及各類微短劇的興起,不論是劇集質量,抑或“上新”速度和題材種類,已然有當年美劇、韓劇、日漫火遍全球的態勢。
多題材講好中國故事
3年前,爲了學習中文,加拿大人凱文養成了一個習慣——看中國網劇。中國的古裝劇是他經常觀看的類型。“古裝劇有歷史的厚重感,我可以從中瞭解很多中國文化,比如服裝和生活習慣等。它的劇情也總是能給我帶來很大的驚喜。另外,我覺得中國的網劇有種暗流涌動的感覺,留給大家很多遐想空間。”
除了以鮮明的文化辨識度而受到海外觀衆喜愛的古裝劇,聚焦中國人當代生活的現實題材劇集也逐漸在國際傳播中佔有一席之地。第18屆首爾國際電視劇大賞上,《漫長的季節》獲得最佳迷你劇獎。
90後新加坡人秋怡最喜歡的中國網劇是《開端》。“劇情緊湊,設定新穎,引發思考,這些都是這部劇比較吸引我的地方。”她說,現實題材的劇集不僅能讓她看到社會的“角落”,還能引起共鳴。
國家廣電總局發展研究中心發佈的《2023中國劇集發展報告》顯示,近年來,中國電視劇出口額保持快速增長,2022年,全年出口額達到8274萬美元,同比增長45.6%。與之相對,出口部數和時長也顯著增長。2022年,中國電視劇出口803部次14.2萬集共10萬小時,比2021年的714部次增長12.25%。
多平臺爲網劇出海“造船”
2017年,中國網劇《白夜追兇》被Netflix購買全球發行權,成爲中國第一部正式在海外大範圍播出的網絡劇集,標誌着中國網劇開始在國際流媒體平臺上佔據一席之地。
近年來,中國電視劇更加註重海外傳播實效,從“走出去”到“播出去”,多平臺的搭建成爲網劇出海的強勁助推力。
一方面,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共同創辦的“中國聯合展臺在線平臺”,持續助推中國優秀劇集亮相海外。另一方面,中國劇集也不斷藉助相關頻道在YouTube、viki等國際視頻平臺上傳播。同時,在國際視頻平臺打造頻道的基礎上,騰訊視頻、愛奇藝、優酷、芒果TV等行業視頻平臺也主動佈局本地化運營,推出各自的海外版應用,爲中國網劇出海搭建了更豐富的播出渠道。
閱文集團旗下新麗傳媒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王喬介紹,在不同地區爲中國網劇找到合適的播出平臺很重要。“比如在泰國和印尼,我們使用的是騰訊視頻海外版WeTV播出《與鳳行》;對於國際站沒有觸達的地方,爲了讓更多的本地客戶可以看到我們的劇集,我們會努力發揮本地平臺的影響力。”
多平臺的搭建提升了網劇出海的傳播效率,內容爲王仍然是“源頭活水”、第一要義。
從2014年的“網劇元年”到如今的精品迭出、“出海”成潮,中國網劇的發展已經成功撕掉了“粗製濫造”“惡俗低級”等負面標籤,逐漸步入行業自律與多方監管並舉的良性業態,這背後的變化,源於網劇創作體制的換擋升級,和堅持內容爲王的核心理念。
閱文旗下千萬量級的作品儲備,成爲中國網劇的重要IP來源。與此同時,海外創作者的加入更加豐富了網劇的創作“寶庫”。據閱文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 2023 年底,起點國際已培養海外網絡作家約 41 萬名,推出海外原創作品約 62 萬部。
近日,《慶餘年》第二季收官,迪士尼旗下的流媒體平臺Disney+已同步播出,該劇也成爲其有史以來播出熱度最高的中國大陸劇。
此外,作爲近年來爆火的一種影視傳播形態,微短劇也將觸角逐漸向海外延伸。中文在線旗下的、專門針對海外微短劇市場而打造的ReelShort軟件,排在北美、歐洲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應用商店的下載量排行榜前列。
多手段開闢網劇出海新航道
隨着海外傳播渠道的拓展,中國網劇走出國門的時效性越來越強,多部劇集實現國內外同步播出,出海“時間差”逐漸縮短。
王喬向記者介紹,同步播放的過程中,海外觀衆和國內觀衆會產生一些積極的互動。從效果看,海內外同步播出創造的價值是最大的,《慶餘年》等很多S級的劇集都是採用這種方式。與此對應,海內外同步播放也會給片方帶來很大壓力。“物料是否符合國際的標準,怎麼解決好語言的問題,甚至演員如何配合海外的一些宣傳,這些問題我們很早就需要逐一破解。”
在出海進程中,中國網劇常面臨文化差異與語言障礙的挑戰,這一難題在進入歐美市場時尤爲突出。
“網劇的語言翻譯問題是我們一直努力的方向,比如請當地人對作品進行翻譯,但確實很難完全解決,尤其是喜劇作品中的一些梗,如何將意思清晰地表達出來並且讓大家都能夠理解,我們也在不斷積累經驗。”王喬說。
近年來,隨着網劇出海的進程加速,不少企業在“乘風破浪”的同時,也在不斷探索網劇出海的新路徑。在王喬看來,市場細分是運做海外市場一個根本性的方法。“哪怕是同一個作品,我們在不同的地方也會有不同的包裝,這個過程既是對當地消費者的一種尊重,也讓我們對每個市場有了更深入的瞭解。”
早做準備,以長期主義的思路去走作品國際化這條路,已經成爲很多業內公司的共識。
業界人士表示,網劇出海在規模化和協同效應凸顯的同時,在文化“觸達”上,還處於“淺海”,主要用戶仍集中在海外華人。談及未來發展,業界人士建議,在生產形式上,可以進行更廣泛、更深層次的國際合作。在內容上,注重文化的適應性調整,既要聚焦人類共同的價值觀和共通的情感,也要不斷探索創新敘事方式,更好地表達時代精神。
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