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一款麪包 南北法國人爭執不下

巧克力麪包法國餐桌上非常普遍的早點。不過,法國的北方人堅持稱其爲巧克力麪包,南方人則認定它是巧克力蒂娜。2018年,還有十多名議員上書國會要爲《農業食品法》增加修正案,以承認“巧克力蒂娜”的“麪點俊傑”地位。結果,被以“國會不展開這種級別討論”之由駁回。兩者的“稱謂大戰”一直沒有停歇。

法國人很喜歡的巧克力麪包,使用的麪餅羊角麪包完全一樣,只是在內部裹了一條或者兩條巧克力後烘焙而成,是法國麪包界少有的甜味型麪包。這種小麪包表皮酥脆層疊、從側面可看到露出的黑色巧克力夾心,與被人工拉彎、沒有夾心的羊角麪包在外形上很好區別。早餐時間,有的法國人偏愛羊角麪包,有的則更青睞巧克力麪包。不過,巧克力爲麪包增加了可可的香甜,常可在下午茶、招待酒會場合看到它的身影,因爲既當作麪包充飢,又可作甜點,“人脈”其實比羊角麪包更廣。

歷史上,羊角麪包和巧克力麪包都是19世紀從奧地利傳入法國的維也納麪點。只是如今在稱謂上,形成了南北勢不兩立的兩大陣營:巧克力蒂娜和巧克力麪包。筆者認識的兩口子女方來自波爾多(法國西南城市),男方來自第戎(法國東部城市)。結婚起就約定不要一起購買巧克力麪包。兩人竟然因爲如何稱呼這款麪包而時常發生“戰役”。到底是“巧克力蒂娜還是巧克力麪包”,法國媒體還專門畫出了地圖,清楚顯示了各地的叫法(如圖)。

據說,在法國西南部的加斯科地區,人們喜歡在詞尾加個蒂娜的後綴表達小巧、可愛之意,巧克力蒂娜一詞由此出現並傳播開來,並在2007年收入詞典。兩者的稱謂大戰還上升到了國會司法級別的較量上。無論怎樣評判輸贏,大家如此看重這場稱謂大戰的事實,見證了法國人對巧克力麪包的熱愛。

然而,偏偏有政客在這個受到萬衆矚目的麪包上翻了船。2016年10月,共和黨前主席科佩在接受採訪中稱不知一個巧克力麪包售價多少,大概0.1到0.15歐元(實爲1到1.5歐元,相差達10倍),被網友批判“不識民間疾苦”。意識到自己說巧克力麪包會得罪南方民衆,他又在推文裡澄清,爲了身材多年不吃“巧克力蒂娜”,所以不瞭解價格。嫌棄老百姓喜歡的麪包不說,還“牆頭草式”地頻繁換詞,科佩的這出“巧克力麪包門”成爲當時總統大選右翼初選的一大笑柄,他在首輪初選以墊底支持率出局

在當下法國流行文化中,巧克力麪包明顯佔據上風,至今已有3首以“巧克力麪包”爲題創作的歌曲,巧克力蒂娜有被邊緣化的危險。2017年,有南方地區的中學生寫信給時任總統奧朗德,訴說巧克力蒂娜在生活中遭受各種不平等待遇,要求總統爲其平反,後來又有議員提出用法律進行正名。如此看來,兩方的稱謂紛爭遠沒有平息之意。儘管從歷史、工藝、傳承遺產的角度而言,更應該稱呼巧克力蒂娜,但在4000多萬堅持說巧克力麪包的多數派前,巧克力蒂娜實在勢單力薄,難以改變大局。筆者覺得,不如先拋開各自立場,只來品嚐,這樣既避免了口舌論戰,又可享受美食帶來的奇妙,豈不兩全其美?

法國麪包和糕點行業聯盟今年發出嚴肅警報,如今麪包行業中約有80%的麪包由工業生產線製作。要避免吃到“工業化”巧克力麪包,還需找到正品。法國自今年初推出了“法國麪包師標識,保護傳統糕點的手工製作。擁有該標識面包店出售的巧克力麪包才能保證原汁原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