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鵬/假設2025年發生「臺海戰爭」

▲若臺灣採取軍事反擊,大陸亦將有所準備作爲因應,此全面升高戰爭的風險,臺灣必須審慎思想(圖/國防部提供)

王志鵬/中華經略國防知識協會研究員、全球防衛雜誌特約撰稿。備役海軍上校,國立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碩士2010年班,曾任潛艦兵器長、作戰長、輪機長與潛艦訓練中心教官、海軍總部計劃官、國防部戰略規劃司計劃督導官。

2025年可能發生中國以「武力逼統」或是「以武奪臺」的威脅論,自2015年大選前這個議題早已炒熱並非鮮事,自美國總統川普當選後這幾年,美國官方或是智庫也三不五時提及此一論點推波助瀾;2016年蔡英文當選之後,開始着手如火如荼的強化軍備,積極大幅度投入研發國造戰機、戰艦、潛艦和各型飛彈,亦陸續四度自美國購買各式軍售裝備

檢視這三年自美軍售項目:2017年軍購7項,分別爲AGM-154C遠距遙攻精準彈藥、AGM-88B高速反輻射飛彈、MK48重型魚雷、MK46魚雷性能提升、標準二型飛彈備份組段、AN/SLQ-32(V)3電戰系統性能提升、SRP偵搜雷達後續維持,金額約14.2億餘元。另透過商售管道,售我軍艦用MK41垂直髮射系統。2018年的軍購項目,包含F-16戰機、F-5戰機、IDF戰機、C-130運輸機等標準航材零附件及相關後勤支援系統,金額約3.3億美元的軍售案。2019年4月軍購,美國提供我空軍F-16戰機飛行員在美國路克基地進行培訓計劃與後勤維護支援,金額約5億美元。2019年7月美國同意軍售M1A2T戰車相關設備及支援,以及可攜式刺針防空飛彈、標槍飛彈與拖式2B飛彈,金額約27億餘美元。

蔡英文在短短三年任內,軍售的總金額高達約49.5億餘元美金(約臺幣1,542億元),堪稱中華民國有史以來短時間之內,最會購買軍備的總統,總計軍售與投入國造裝備,總經費未來十年將耗資初估超過上兆臺幣。

然而,在經濟持續不振且未來可能繼續惡化的情況之下,蔡英文政府這樣的積極投入軍備武裝臺灣,真能如呼聲震天的口號能「保家、愛臺灣」嗎?事實上,很可能是一廂情願的操弄與看法,目的只是在於鞏固民進黨自身的政權和利益

▲蔡英文政府這樣的積極投入軍備武裝臺灣,真能如呼聲震天的口號能「保家、愛臺灣」嗎?(圖/總統府提供)

近三年來,兩岸關係再度掉到冰點,再次陷入空前不穩定的狀態;美中關係也由經貿大戰,衍生到彼此的科技戰和間諜戰,甚至西太平洋的整體軍力較陣(特別是朝鮮、臺海和東、南海問題上)。但不論在軍事上的展示、佈署、調動或是進行指標性的軍事演習,都是作爲政治協商談判的重要籌碼,與真正的開火大戰,還離得很遠。

作者曾於今年初,根據實際的觀察撰文論述,北京在對臺長遠的軍事戰略上已經出現轉變,而這個轉變開始進入腦力激盪辯論的階段,有方向和目標,但方法、手段和時間尚無定論,而這個戰略轉變有兩個關鍵核心的議題就是:「阻止外國勢力援助臺灣」與「攻臺而不死人」。後者,也就是北京開始審慎思考未來當最糟的情況發生,中國承受內外的壓力不得不以武力來解決臺灣的問題之時,如何能夠「攻臺而不死人」!也就是「攻城陳兵至下,兵不血刃屈敵」!這一理念目前沒有時間表,卻是對臺思維大轉變,其不侷限於軍事力量,反之很可能軍事只是輔助政治達到成功的手段而已。這有別於過去武力威嚇臺灣的方式,臺灣還是運用傳統思維大量採購軍備,採取軍事動員全面對抗嗎?還是有其他的良方妙招,似乎臺灣至今還沒有一個政治人物想清楚準備好應對!

「攻臺而不死人」的戰略方式與手段,不同的學者專家和政客觀點和看法,由於軍事認知、素養與政治立場、利益各異,也就有回然不同的答案。軍方的一貫說法就是「導彈襲擊、奪取制空制海海空兩棲快速登島」一連串的鐸導措施,也有資深的研究學者認爲可能是「海空全面封鎖」或是使用「電磁脈衝彈」(Electromagnetic Pulse,EMP)等等。

▲臺中火力發電廠被視爲臺灣中部地區重要的傳統發電廠。(圖/臺中市政府提供)

惟作者有另一類不同的思維和看法,且是目前中國極爲可行和有效的方式,在此提供大家卓參與思考。即是在必要時,中國會攻擊臺灣西部重要的傳統發電廠(非核電廠),這樣的作爲將「快速而有效、損傷卻極低」!而這樣的作爲存在高度可能性與優勢的原因爲:

一、大規模的軍事調動需要時間,以現今的空天監偵技術難以隱藏,得以提出先期的預警(特別是美國);唯一能夠先期預警的,只能依賴人資實地情報的泄漏,如1966年飛彈危機時李登輝所說啞巴彈的情報來源,但如今已愈來愈困難。

二、襲擊臺灣電廠的方式很多,可爲軍事作爲,也能用非軍事作爲,其中當然以短程戰術導彈攻擊最爲快速有效。

三、襲擊電廠所運用的導彈,大陸沿海平時部署的數量即已經足夠。

四、襲擊的目標得以經過精算,目的在於「屈人不傷人」。

五、臺灣在嚴重失去電力之下,臺灣內部將會陷入嚴重恐慌(不論是經濟、政治或是民生)。

六、若臺灣採取軍事反擊,大陸亦將有所準備作爲因應,此全面升高戰爭的風險,臺灣必須審慎思想,並向外界求援,惟時間有限。

七、若第一時間襲擊電廠達到成效,相對以海空封鎖作爲間接輔助,在72小時內臺灣軍方亦將陷入缺電的危機。

八、美國如擬在第一時間派兵反應,惟並非引發臺海大戰,在中國進行外交談判與國際斡旋之下,拖延時間將會建立成效。

九、大陸方面若採用此一劑「毒藥」,當然亦會思考先行備好「解藥」(如近海供電計劃或是小型移動式核電廠等);待臺灣政治妥協,美國默許雙方進行談判,大陸可在短時間順利回覆電力。

上述系作者依據兩岸現行的政治與軍事發展,採用模擬「政治軍事兵期推演」的邏輯概念(Political-Military Wargame或是Political-Military Simulation),去推導出可能發生的情況,這當然必有衆多專家和名嘴不認同。惟政策推演的方向在於可能性與可行性的高低與否,後續則是導入大型電腦進行數據的運算兵推,以獲得關鍵的資料作爲參考,惟這樣的實質運算多爲政治和軍事上的機密,根本無從談及論起,因此也就淪爲自由心證。作者期爲在於拋磚引玉進行思考,期望國人能正視兩岸的和平穩定發展,畢竟挑釁引發臺海戰爭,實非臺灣人之福!

熱門推薦》

►美國中程導彈部署亞太之軍事與政治算計

►蔡英文還能撿到幾把槍?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贊!

●本文爲讀者投書,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雲論》提供公民發聲平臺,歡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請點此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