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尚智/凝視中國的能力

▲「中國春運」被喻爲地表上人類最大的遷徙。(圖/東方IC)

文/王尚智

離開農曆年節前夕的上海之前,到外灘中國工商銀行頂樓巡看兩眼黃浦江的壯闊匯流。凝視中國這片土地,有億萬個不同的位置與角度。身爲臺灣人,或許終究非要直到這般熟透年紀,並且也非要橫越了中國東西南北的足夠土地;然後才能理解一個島嶼上有限的生命視野,如果必須找到某一個吸收攝取「中國」養份方式

如今整個臺灣彷彿忌諱而避談着「中國」二字。各種用心發酸言詞至賤,酸民攻擊着一切觸及對岸點滴。這些情緒撩動乍看狀似在維護着什麼,其實骨子裡既無愛深也無鄉愁,只是樂於攪動着蒼白空洞與人性醜陋,無視成篇酸字也換不了臺灣生存現實一毛錢的現實。

五千年的歷史文化不是酸言涼語可及,那是一場時光瀑流,飛濺的都是無數菁英逐逝波。中國文化裡有一種「洞悉」,最值得以長久閱讀或親身經歷去換取。因爲那裡有一股「巨大的吞沒」,相對罕見於臺灣!任何名聲與財富、權力與成就,都不足以覆蓋這一席如太極長卷時空中的繽紛與蒼涼。

或許臺灣的教育,早已讓人失去對於中國的「丈量能力」,也找不出某一個無以言喻的「相容方式」。於是,差不多已經超過十年,在臺灣已經很難再看到關於中國的各種遊記隨筆或文化思慮。整個臺灣社會已經失去了「凝視中國」的能力!

每一位離開臺灣且旅居異鄉的人,最終或多或少都有一種文化的飄靈感。所謂「中華文化」,確實也不盡然能做爲臺灣人全部心神歸屬。畢竟臺灣島嶼上流混着各種不確定的掙扎與哀愁,人們本能的追尋那僅容片刻的「小日子、小平安與小幸福」;這也確實是臺灣近代史上的絕然真相。如今窄小眼界雖然無可歸咎,可一旦感染成爲集體言論酸臭,這依然令人不耐。

▲蜿蜒如龍的萬里長城

►►►掌握最新觀點,歡迎加入88論壇粉絲專頁

儘管如此,中國土地確實也讓我自己歷經了將近20年的時光以及旅程,以跋涉去相遇、去交換。屬於臺灣人的命運,只有無知者才以爲單單在島內癡想即可獲得。一切共同命運的廣闊流轉,尤其需要在內心進行無止盡的詢問與聆聽。最終這才足能寂然駐足於中國這片時間與人心長河之上,與所有人海巨流中的無盡因緣相比照,無涉也無畏的任令海峽兩岸彼此等量吞吐。最終以一個「臺灣島嶼背後的全部海洋」,去面向、對話或者對抗十四億人口中漫無邊際的平原、黃沙山巒

地球上除了人口稠密的印度,也應該唯獨只有在中國的農曆年節前夕的「春運」,臺灣人纔可以真正親眼見識所謂的「人海」是何種真相!任何言語都再也沒有更精確的詞彙去描述春運期間的「人海茫茫」四個字。那不是以「想像」去足不沾地,就空泛的推論出兩岸的各種盛衰優劣。直到親身橫越了絲路行旅在不同的西南城市邊鎮;搭過南北鐵路、東西公路甚至小邊村穿越大麥田間碎石路;白天黑夜一步步走過街巷過眼交談那些最華麗富貴以及最窘迫艱困的人羣。最終確認:其實每一名中國人,說到底也和我們在臺灣一樣,平凡渴望着安樂日子,心懷追尋着生存夢想。

當然,凝視中國的最後一個習題,那是若能看透看穿,一切依然來到面對故鄉的「臺灣」。旅人們的天涯所見,那些懸浮且遊離在臺灣土地上的共業命運及人心處境將是如何?究竟臺灣是哪一本中國的史冊紀錄、最後將由誰決定將被繼續翻閱或被匆忙掩上的命運?歷史長河只是無聲無情的流經,而人心卻要遭遇着各種權力的屏蔽與解明。我們每個人都只有短暫的幾十年生命時光,可以搏擊些許浪花。當中國與臺灣無法停止繼續相望或相抗,渺小的我們該如何跳脫集體的酸澀無知,重新貼近那些兩岸共同熟悉的苦難與幸福的面容故事?

屬於中國人共同的農曆新年,即將來到眼前。我告訴自己,決計不隨衆流而遷就,失去那份凝視中國的能力。

掌握即時訊息↘免費下載新聞雲APP iOS:https://goo.gl/qXZojaAndroid:https://goo.gl/MRNy3P

●作者王尚智,作家、媒體觀察家,本文轉載自王尚智臉書,已獲授權。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88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