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尚智/「綠能」真能解決下一代的環境問題?

▲蔡英文公佈綠能科技創新產業政策。(圖/記者季相儒攝)

文/王尚智

臺北街頭,週日午後反核遊行。 電話裡與他聊起核能問題,最近我也在認真研究的「The Green Paradox」(綠能悖論),成爲我們共同思考的一個關鍵。 媒體中能夠得知的信息太過淺薄,反核與擁核陣營中所引述的資料視角往往又太過自成偏頗。 我認爲對於核能的結論,可以是「擁」是「反」。 但思考的過程,必須遠離人云亦云,而要有更足夠包含在理論與技術層面的周全觸及。

比如「德國」正在朝向「非核國家」的設定進行改革。 但由於電費大漲,近兩年德國工業大舉外移往鄰國捷克邊境僅有30公里不到的工業區,比例大幅增加。調查中高達14%的德國製造工業,都因爲電力成本兩三倍的增長難以負荷,正在進行外移的評估準備。

至於捷克本身,目前以高污染的煤炭火力發電爲主,爲了因應國外設廠需求,正在準備設立核能電廠。 圍繞德國邊境附近的歐盟國家內,有多達四十多座核電廠。電力需求的經濟本質,並沒有因爲單一國家的「非核」而消失。

東南方捷克火力發電廠的空氣污染,依然飄向德國境內;西南方隔一條河邊界上法國核電廠的安全問題,依然直接動輒影響着德國。 這就是「The Green Paradox」!「綠能」本身,若從「能源經濟」的總體角度,其實並沒有解決根本問題。

人類經濟活動的進展與生活的改善,最初的體現就是「增購家中各類電器用品」!全世界的經濟變化,就是第三世界國家甚至非洲,眼下都正在需求更多能源,以推動工業、改善民生

目前全世界各國已經提出,且正在進行評估即將興建的核電廠,超過了180座以上。 其中包括地震海嘯頻傳印尼等,東南亞經濟勢頭髮展迅猛的國家在內。 中東地區雖有石油能源生產,但基於「CO2減碳排放」的任務,杜拜地區也正在準備興建兩座核電廠。 東歐地區幾大非能源生產的小國,爲了擺脫受到俄羅斯天然氣的控制,這兩年也開始準備計劃合資興建核電廠供應多國共同需求。這又是經濟考量之外,另外一類做爲「國家戰略」的核電思考。

曹啓鴻綠能造縣有成,接掌內政部長呼聲高。

在此核電廠需求大增的同時,「核廢料」的問題確實越來越嚴重。 全世界「已興建、將興建」的核電廠那麼多,但對於核廢料的存放在運營計劃中所體現,幾乎都是草率交代。 許多計劃中對於核廢料的處理,甚至是三言兩語的「委外處理」。 歐盟中有不少國家,指望一個聯合處理核廢料的永久地點。

荷蘭提出在大西洋北海無人地帶興建無人島來進行永久處理,但當中所涉及的巨大資本、技術與海權談判,致使起頭也甚爲艱難。 核電廠興建與運行的維護,需要鉅額資金,但「核廢料處理的成本」至今莫衷一是,往往被屏蔽在覈電廠的成本細節當中,致使後續之所以草草處理,也是因爲「沒預算」!

電話裡,朋友聊到了他從最初因爲反核,而開始研究國際核能的「能源市場」,驟然發現,這是少數「全世界所有國家與政府都不免頭痛萬分的問題」。 而舉凡一切有重大問題未決,那就會有「解決問題」的「需求、技術、與發展潛力」!

於是這幾年他鼓勵兩個兒子美國,大學與研究所都朝「能源」相關領域深入探索。 大兒子研究所畢業後,進入一家國際有關核廢料處理的技術顧問公司;小兒子的實習項目,則正在參與美國最新一代具備「CCS」專利技術有關「固態碳排放」的零污染火力發電廠項目。

「我以研究的方式,投入我自己的反核運動。研究之後,我並不認爲『綠能』能解決下一代面臨的環境問題。如今,能源是當代經濟的本質,2050年有將近96億的地球人口,這個過程將需要多少能源供應經濟的推進?」 「但在此之前,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倒是因此幫兒子們,找到一個可以永續被需求的工作與研究領域了!」電話裡他淡然又冷靜的說。

●作者王尚智,作家、媒體觀察家,本文轉載自王尚智臉書,已獲授權刊載。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88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