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社評》國民黨的存在價值

社評

國民黨的兩岸論述是什麼?若拿這道問題詢問100位國民黨人,恐怕會得到101種答案。曾經最有能力處理兩岸關係的國民黨,卻因瞻前顧後、左右爲難而失去話語權,優勢變軟肋,令人浩嘆。國民黨若要重新執政,就得提出與民進黨不同、能得到民衆認同的兩岸主張,舍此不爲,註定走不出困境。

重新聚焦兩岸論述

國民黨與民進黨對臺灣定位問題的立場,很難用隻字片語說明白,最簡單的區別是:國民黨來自大陸,與中國的關係千絲萬縷,想切都切不斷;民進黨出自臺灣本土,主張建立本主政權。「國民黨是中國黨、民進黨是臺灣黨」應該是人們對臺灣兩大政黨的刻板印象,但近期公佈的民調卻跌破不少人的眼鏡。

根據美麗島電子報最新國政民調顯示,當民衆被問到「您認爲民進黨目前認不認同『中華民國』這個國號?」有高達53.6%的民衆認爲民進黨認同中華民國,同一問卷於2005年僅35.8%認爲民進黨認同中華民國,2014年提高至45.3%,但並未過半。換言之,民進黨與中華民國的關係,歷經近20年磨合後,已取得過半臺灣人的認同。在此情境下,國民黨還能以簡單的二分法與民進黨區隔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尤其,賴清德日前透過國慶文告,以「祖國論」爲出發,正面主張中華民國113年的歷史脈絡與現狀,民進黨與中華民國的融合程度將更深,即使暫時還不能妥善處理臺灣中華民國與大陸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間的關係,但至少可以確定,國民黨將不再獨佔「中華民國」,難以高舉「中華民國」來區分與民進黨的不同。

自國民黨失去論述能力後,出現一股聲音,認爲在兩岸議題上與民進黨鏖戰對選舉不利;與其如此,不如多談民生議題,以凸顯民進黨重政治、輕經濟的失能執政,甚至是假定民進黨政府終究會因貪腐醜聞而下臺。這讓國民黨自2016年蔡英文執政以降,對於如何化解兩岸僵局,基本上就是跟在民進黨後頭,虛無地空喊「兩岸和平」,卻不談九二共識,就連對替代方案的討論亦付之闕如,導致黨的兩岸論述愈趨模糊,是圓是扁連自家人都說不準。

然而,2024總統大選結果可知,即便民進黨施政不得民心、弊案叢生,流失的選票終究沒能流向國民黨,而是跑往第三勢力。因此,國民黨若把執政的希望寄託在民進黨表現的優劣,無疑是緣木求魚。

主動開創兩岸新路

近日,立法院前院長王金平成立「中道和平聯盟智庫」,邀集有志之士共同研擬促進國內和諧、營造兩岸和平的方案。儘管這套架構能產生多大作用仍有待觀察,但在國民黨中央未積極主動開創兩岸新路的當下,該智庫的成立,或可視爲暗夜中的照明彈,能相當程度地引導國民黨對兩岸論述的重新聚焦。

國民黨主張「一中各表」,也就是兩岸同屬中國,兩岸都是中國人。那麼,國民黨就應該論述清楚爲什麼兩岸同屬一個國家,循此建立臺澎金馬共識,進而與大陸形成融合發展的共識,爲臺灣人心甘情願統一創造機會,這是國民黨責無旁貸的責任與存在價值。簡言之,國民黨有沒有未來,關鍵就在於有無勇氣去論述兩岸關係,說服臺灣民衆與北京接受。

政黨存在的意義是取得執政,一旦無法執政,自然就沒有存在的價值。這個道理始終被民進黨奉爲圭臬,所以賴清德即便曾自詡爲「務實的臺獨工作者」,當他就職總統後也懂得轉變爲中華民國的擁護者,藉此尋求臺灣內部共識,爲長期執政奠定穩定的基礎。反觀國民黨,若要凸顯存續於臺灣社會的價值,又怎能持續在本該是最大利基的兩岸政策上「應作爲而不作爲」?

國民黨需深自體悟,「兩岸問題」是臺灣政治議題中,影響國家與人民前途最深遠的核心課題;這個黨也曾被普遍認定是最有能力處理兩岸關係的政黨。唯有珍視自己在兩岸上的獨特責任,纔會發現所謂的「重返執政」,原是衆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在燈火闌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