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社評》從蔡總統和蕭美琴養貓談起

報社

自詡「外交戰貓」的新任駐美代表蕭美琴,帶着4只貓赴美履新,外界普遍認爲,蕭美琴是蔡總統分身,應有機會臺美互動創造新突破,果然隨即傳出美國衛生部長訪臺的消息,但也引發大陸反彈,國臺辦發表強烈聲明表示反對。

蕭美琴和小英情同閨蜜養貓、愛貓是她們共同喜好。養貓的人都知道,貓是「主」、人是「奴」,人和貓相處久了會愈來愈像貓咪,難免讓人猜測,蔡、蕭二人的政治風格,是否也有點「貓」。從蕭美琴和小英兩人愛貓,令人聯想到約一百年前一個稱爲「薛丁格貓」的實驗,在中美關係結構衝突架構下,臺灣似乎落入相似情境

「薛丁格貓」實驗背後的理論相當複雜,但基本情節講起來很簡單:物理學家薛丁格設計了一個實驗,將某種放射性物質和一隻貓放在一個黑盒子中,若發生衰變則會啓動釋放毒藥裝置,貓就會死亡。但物質衰變具有隨機性,誰也不知道黑盒子裡的貓是死是活,所以對於黑盒子外的觀察者而言,實驗過程中的貓處於一種「生與死的糾纏狀態」。

在地理上,臺灣夾在中美之間,與美國看似有廣闊的太平洋相隔,但美國視太平洋爲內海,牢牢掌控第一島鏈,臺美實質上近在咫尺,在政治、經濟和安全上,臺灣緊緊鑲嵌在中美關係的結構之中。過去40年,合作是中美關係基調,臺灣自然沒有「薛丁格貓」的問題,一旦中美走向結構性衝突,「薛丁格貓」情境就出現在臺灣身上。中美關係的大結構就是薛丁格實驗中的「黑盒子」,臺灣就是那隻貓。

中國崛起後,中美漸走向結構性對抗,這是雙方實力對比拉近的必然結果,不因人的主觀意志移轉,即便川普下臺、民主黨執政,也很難改變中美「鬥爭大於合作」的大方向。就如同實驗中放射性物質的衰變過程,誰都知道放射物遲早要啓動毒藥釋放裝置,殺死那隻貓,但誰都不知道放射物何時才能達到毒藥釋放值。

中美衝突的犧牲品只會是臺灣,雙方的結構性對抗進程已經開啓,何時觸發衝突還是未知數,臺灣正處在「生死糾纏狀態」。這就能解釋,臺灣看起來「活蹦亂跳」,無論是對內反中、還是對外搞務實外交、對美關係升級,看似風風火火,但在一些人眼裡,離「自我毀滅」只有一線之隔。近半年來兩岸專家紛紛呼籲蔡政府避戰、避險,就是上述擔憂的體現。

「薛丁格貓」的比喻,點出臺灣決策者戰略艱困。兩大之間難爲小,臺灣只有充分將可控因素轉化爲有利因素,同時盡力避免不可控因素產生「顛覆性後果」,才能安穩度過中美結構性衝突期,並且爲更長程的中美結構性對抗期做好準備。

總體來看,蔡總統在兩岸關係大原則上,能夠謹守《中華民國憲法》及《兩岸關係條例》架構,算是守住了底線,大陸雖然不滿意,卻也沒有授人「動武」的藉口。但在國際事務上,尤其對美外交,蔡政府一些做法卻值得商榷。川普政府以蓬佩奧爲首的鷹派,已進入「倒數計時狀態」的反中狂飆,對於他們不顧後果的暴沖決不能照單全收

相對美國的狂飆,大陸最高決策圈卻展現出冷靜和理性,不隨美國的「新冷戰」起舞,也排除內部「中美不惜一戰」或者「脫鉤有利於中國」等激進民粹聲音。從中共外事委辦公室主任楊潔篪外交部長王毅最近發表的談話,可以清晰看出,北京正努力管控中美結構性對抗強度、防止轉化爲激烈衝突,進而破壞大陸發展經濟的「戰略機遇期」。

北京的理性正是民進黨政府緩和兩岸關係、遠離中美衝突風暴中心的機會。民進黨政府即使不願、不能承認一中原則、九二共識,至少可以在國際事務上有所收斂,在對美外交上謹言慎行,並對兩岸民間交流問題釋出善意。此次陸生返臺因政治考量而「臨時撤下」後果非常惡劣。蔡政府在改善兩岸關係上,能做的不多,能做的就應該儘量做到。

相較蕭美琴自詡「戰貓」,蔡總統的政治風格卻更復雜而多面向。她在2008年民進黨選舉崩盤後,義無反顧參選民進黨主席,2019年曆經地方選舉大敗,卻能先在黨內打敗賴清德,接着一掃「討厭民進黨」氛圍而終於贏得連任。蕭美琴只養貓,蔡總統官邸養貓也養狗,「貓性」可能只是其中一面。

蔡總統對第二任期的兩岸關係似有所着墨,雖然中美衝突給兩岸關係帶來很大幹擾,但臺灣應該要有自己的戰略利益規畫。冷靜觀察、快速出手、一招制勝,是貓咪的特性。跳出中美關係結構的「黑盒子」看自己,正確的時機做出正確的決定,臺灣才能避免「薛丁格貓」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