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代糖,跌落神壇
糖有害健康,已經是公認的事實。
於是,就有了代糖。
各種代糖被廣泛用於各種食物,以減少糖和卡路里的攝入。但人們對它的擔心從來沒有消失,一些謹慎的人因此選擇天然來源的代糖。
但最近權威期刊《自然·醫學》上發表了一項研究指出[1],赤蘚糖醇這種以往認爲安全可靠的天然代糖可能並不安全,它可能會促進血栓形成,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糖醇類甜味劑可能是很多人的“代糖”啓蒙,比如口香糖裡的木糖醇、月餅的麥芽糖醇等,大家或多或少都聽過、吃過的。
糖醇是部分水果、蔬菜、發酵食品中天然存在的一種甜味劑。比如蘋果、李、杏、梨等水果中有比較多的山梨糖醇;木糖醇在玉米芯、甘蔗渣等植物中含量比較高。
從這個角度來說,糖醇算是相對比較“天然”的甜味劑,安全性高,各國都沒有對食品中添加糖醇的量作限制,一般可以按實際需要使用。
而赤蘚糖醇更是其中的“優秀代表”,它在熱量、升糖能力、腸胃耐受性方面都更有優勢。
赤蘚糖醇的甜度大概是蔗糖70%,但它的熱量不到糖的5%,是能量最低的一種糖醇。根據我國國家標準,赤蘚糖醇是可以按0熱量標示的糖醇。
赤蘚糖醇不刺激胰島素分泌,不會影響血糖,GI值是0。
而且,赤蘚糖醇的耐受性比其他很多糖醇好,不容易引起腸胃不適。
怪不得有人把赤蘚糖醇稱爲“完美”代糖。
但誰能想到爆出了那麼大的負面,一起來看看這項讓赤蘚糖醇跌落神壇的研究說了啥——
整個研究看下來,就像在看一部偵探小說,一環扣一環,一個線索引下一個線索,很精彩。
1.發現
研究人員先是在一千多名接受心臟病風險評估的患者做了調查,發現血液中多元糖醇的濃度、尤其是赤蘚糖醇的濃度,與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心梗、卒中、心力衰竭等)有關。
經計算,與血漿赤蘚糖醇濃度最低的一組人相比,濃度最高組3年內發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風險升高了195%。
▲相比濃度最低組,最高組(藍色)3年內發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風險顯著增加。
2.驗證
接下來,他們又在美國和歐洲找了近3000人,專門針對血漿赤蘚糖醇濃度展開了調查。
調查結果驗證了之前的發現:赤蘚糖醇果然與不良心血管事件有關聯!
經計算,與血漿赤蘚糖醇濃度最低的一組人相比,濃度最高組3年內發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風險升高了80%(美國)和121%(歐洲)
3.找原因
赤蘚糖醇到底做了什麼?研究人員推測,赤蘚糖醇可能對血小板做了什麼。血小板跟凝血功能有關,凝血功能增高,就會提高血栓的形成。
他們做了一些體外和動物實驗,發現赤蘚糖醇能顯著促進血小板聚集、加速血栓形成。
▲與生理鹽水相比(藍色),赤蘚糖醇顯著地促進了血小板凝聚。
▲與對照組(生理鹽水和葡萄糖)相比,赤蘚糖醇能夠顯著加快血栓形成和縮短頸動脈損傷後血流停止時間。
4.等等,還沒"結案"
看到這裡,吃過赤蘚糖醇的小夥伴肯定要問了:無糖食品裡的赤蘚糖醇,有多少會進入到我的血液中?
研究人員也做了調查。
他們給8名身體健康的志願者喝了一杯含30g赤蘚糖醇的飲料,然後持續觀察他們血液中的赤蘚糖醇濃度。
結果發現,30分鐘後志願者血液中的赤蘚糖醇濃度漲了一千多倍,並且之後的2天裡,依然保持着較高的濃度。這個濃度,超過了前期研究中發現的會引起血小板凝聚的濃度(4.5~45μM)
▲一次攝入能造成很長時間的血漿高水平,並且超過了引起血小板凝聚的最低閾值
早期的研究發現,赤蘚糖醇在小腸易於吸收,約有80%~90%可以進入血液循環,但它們不會被消化分解,而是經過腎從尿液排出體外[2,3]。
從最新的這個研究結果來看,赤蘚糖醇在體內停留的時間不短吶。
當然,這個研究還不足以給赤蘚糖醇蓋棺定論。研究者也表示,需要進一步研究來明確赤蘚糖醇與血栓風險增加之間的因果關係。
但是對於那些和這項研究的研究參與者一樣,本身有心血管疾病,或者是心血管疾病高風險人羣,可能該避開赤蘚糖醇了。
參考資料
[1]Witkowski, Marco et al. “The artificial sweetener erythritol and cardiovascular event risk.” Nature medicine, 10.1038/s41591-023-02223-9. 27 Feb. 2023, doi:10.1038/s41591-023-02223-9
[2]Arrigoni, Eva et al. “Human gut microbiota does not ferment erythritol.” The Br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 vol. 94,5 (2005): 643-6. doi:10.1079/bjn20051546
[3]Kawano, Rena et al. “Erythritol Ameliorates Small Intestinal Inflammation Induced by High-Fat Diets and Improves Glucose Toleran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 vol. 22,11 5558. 24 May. 2021, doi:10.3390/ijms22115558
[4]赤蘚糖醇的科學共識[J]. 中國食品學報, 2022, 22(12):8.
[5]https://efsa.onlinelibrary.wiley.com/doi/pdf/10.2903/j.efsa.2010.1650
[6]Oku, Tsuneyuki, and Sadako Nakamura. “Threshold for transitory diarrhea induced by ingestion of xylitol and lactitol in young male and female adults.” Journal of nutritional science and vitaminology vol. 53,1 (2007): 13-20. doi:10.3177/jnsv.53.13
編輯 | 山楂
設計 | 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