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基金經理,跌落神壇

“蔡總”“iKun”步入歷史。

撰文 | 薛亞萍

編輯 | 彥飛

蔡嵩鬆之後,又一位曾經的明星基金經理陷入被捕傳聞。

4月21日,據金融界報道,“公募一姐”、中歐基金經理葛蘭正在接受調查。有網友表示,“葛蘭也被抓了,案子在審了,我們單位接手的,7月左右開庭”。

中歐基金方面隨後迴應稱,“假的,葛蘭沒事。”

葛蘭是近期第二位捲入負面傳聞的公募基金“頂流”操盤手。一週前,多家媒體報道稱,諾安基金王牌經理人蔡嵩鬆已獲刑,在基金圈引發震動。

天眼查信息顯示,蔡嵩鬆所涉案件案號(2024)浙07刑初1號,案由爲“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對非國家工作人員行賄罪”,已於3月27日開庭,涉案人員還包括諾安基金經理曲泉儒。

圖源:天眼查

另據銀柿財經報道,知情人士表示,蔡嵩鬆等人可能還涉及操縱市場相關的罪名等。

蔡嵩鬆隨後迴應稱,“我沒什麼好說的,這個是網上的說法。”該案開庭法院金華市中級人民法院表示,已經開庭,但還沒有宣判。

去年9月25日,諾安基金原總經理奧成文接受調查。當時有消息稱,蔡嵩鬆正在配合調查。不過,蔡嵩鬆和諾安方面均否認這一消息。幾天後,諾安宣佈蔡嵩鬆離職。財新報道稱,彼時蔡嵩鬆已被認定爲不適當人選、取消基金從業資格,並加入黑名單。

蔡嵩鬆、曲泉儒同案被查,或與一隻中小市值股票交易相關。

據財新報道,知情人士稱,曲泉儒和蔡嵩鬆分別使用自己掌管的不同基金,持有相關股票小半年,總共1000萬元左右,曲泉儒收了約百萬元好處費,蔡嵩鬆收了幾十萬元好處費。

2019年2月,只當了一年多研究員的蔡嵩鬆接手諾安成長基金,幾乎All in半導體芯片,這隻基金在2018年跌幅爲31.18%,2019年的漲幅達到95.44%。到了2020年末,一年半時間,諾安成長的規模擴大超過30倍至327.76億元,一度成爲諾安基金的“頭牌”,蔡嵩鬆也因此一戰成名。

“諾安成長”基金漲幅(圖源:天天基金網)

然而,隨着半導體行業的全面回調,蔡嵩鬆遭遇職業生涯“滑鐵盧”。諾安成長在2022年虧損了129億元。2023年9月,蔡嵩鬆從諾安基金離職,卸任在管的全部基金。至此,蔡嵩鬆的基金神話也迎來了落幕。

自2020年以來,中國公募基金有了前所未有的熱度,一大批明星基金經理們應運而生。他們操盤的基金依靠超高回報率,吸引大批年輕人入局,也被基民追捧。

但隨着行業監管趨嚴,基金行業的傳奇時代也走向落幕。蔡嵩鬆等明星基金經理們,也走向了不同的命運。

蔡嵩鬆被起訴或許只是開始。蔡嵩鬆之後,葛蘭、張坤等昔日明星基金經理的命運同樣晦暗不明。

2020年,國內新成立的基金規模超過3萬億元,創歷史新高;2021年也達到2.96萬億元。

這兩年是基金經理的黃金時代。隨着半導體、白酒、醫藥、新能源等賽道輪番發力,一大批明星基金經理脫穎而出。

第一個出圈的基金經理是蔡嵩鬆。在“ikun”和“醫藥女神”還未出圈的時候,蔡嵩鬆早已依靠All in半導體的極端投資風格,爲許多基民賺到了錢。

蔡嵩鬆有着光鮮的履歷:15歲進入中科大少年班,就讀計算機專業;25歲從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博士畢業;31歲進入諾安基金任研究員,當了一年多的研究員,就開始管理諾安成長基金。

蔡嵩鬆搭上了半導體行業的東風。2018年,芯片自主研發、國產替代化的熱潮席捲股市;2019年,諾安基金大漲超95%。2020年5月,蔡嵩鬆陸續管理諾安多隻基金,管理規模從2019年的3.8億元,一路飆升至2020年末的超400億元。

僅僅從業兩年,蔡嵩鬆就走入了百億基金經理之列。但是極致的投資風格,使得蔡嵩鬆管理的基金收益波動頻繁,幅度也很大。

2020年,半導體行情不如2019年,諾安成長基金頻繁回撤,不少基民遭受損失。蔡嵩鬆多次被罵上熱搜,在網民口中的“蔡總”和“蔡狗”之間反覆橫跳,也被稱爲“長在熱搜上的蔡嵩鬆。”

蔡嵩鬆在接受《中國證券報》採訪時承認,2020年三季度,在半導體板塊的單邊下挫行情中,諾安成長出現了大幅回撤,網上逐漸出現了各種負面輿論,甚至還有“真假蔡嵩鬆”等謠言。不過,諾安成長在2020年的漲幅仍然達到39%。

蔡嵩鬆憑藉諾安成長基金走上神壇,易方達的張坤則成爲第一位管理規模超過千億的基金經理,被稱爲“公募一哥”。

2020年底,張坤管理的基金已經達到千億規模。讓張坤出圈的是易方達藍籌精選基金。這隻基金重倉一線白酒,又押寶騰訊、美團等港股互聯網龍頭企業,2020年的漲幅達到了95.09%。

2020年全年,張坤幫基民賺了400億元利潤。2021年1月25日,易方達藍籌精選一天暴漲5.05%,一舉將自己和張坤送上熱搜,張坤徹底火出圈了,吸引大批新基民不斷涌入基金圈。易方達藍籌精選的規模在2021年二季度達到899億元,張坤在管基金規模也達到史無前例的1345億元。

這一階段,除了年輕人紛紛入局,許多老年人也掏出積蓄購買基金,並獲得不菲回報。一份行業報告顯示,2021年一季度,60歲以上投資者平均收益率達到19.05%,盈利人數佔比達60.42%。

2021年年末,“醫藥女神”、中歐基金經理葛蘭超越張坤,成爲新晉頂流。

2020年,葛蘭管理的中歐醫療健康混合基金規模還不到60億,但2021年暴增6倍,規模超過400億,2021年第四季度的在管基金達到1103億元。葛蘭是第一位規模超過千億的女性基金經理,被基民稱爲“公募一姐”。

這是明星基金經理的黃金時代。賺錢的基民紛紛爲新偶像建立粉絲團,蔡嵩鬆、張坤等頂級經理人坐擁大量擁躉,朱少醒、王宗合、劉彥春、侯昊等名氣稍遜一籌的基金經理也有了自己的後援會。

例如,押注張坤的基民自稱“iKun”,他們在微博超話打榜,喊出的口號是“全世界最好的坤坤,不是蔡徐坤,而是張坤!”“坤坤勇敢飛,iKun永相隨。坤坤不老,藍籌到老。”在階段性獲利後,將娛樂圈的“飯圈文化”移植到基金圈,視基金經理爲信仰,企圖在他們的帶領下成就自己的暴富神話。

面對火熱的市場、躁動的基民,基金經理“頂流”在短時間內創下不可思議的業績後,仍然較爲冷靜。

在2020年的年報中,面對“公募一哥”的稱號,張坤錶示:“評價一個投資人至少需要10年的維度,才能平滑掉風格、週期、運氣等方面的影響。”

不過,在彼時基金市場的狂熱氛圍中,這番言論並沒有澆滅粉絲們的熱情,更沒有讓普通投資者對於基金投資懷抱更大的敬畏之心。

2021年第二季度,蔡嵩鬆管理的諾安成長賺取98億元利潤,力壓張坤排名行業第一。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面對主持人多次脫口而出的“蔡狗”,蔡嵩鬆時而仰頭大笑,時而露出尷尬而不失禮貌的微笑,“我希望大家能天天開心就好”。

圖源:@央視財經節目

蔡嵩鬆表示,如果基金是個人,他希望做的是從幼兒時期陪伴到大學時期。半導體基金還處於初期,他對未來非常有信心。

不過,隨着基金行業的週期性回落,基民顯然沒有耐心陪伴昔日的偶像一直走下去。

2022年,滬深300指數跌幅超過21%,大批股票型基金業績慘淡。隨着半導體風口的回落,重倉半導體的蔡嵩鬆遭受了巨大損失,諾安成長當年跌幅超過40%,全年虧損達129.3億元。2019年至2021年,這隻基金合計利潤爲93億元;2022年的虧損相當於把前幾年的利潤都吐出來了。

同一年,張坤的易方達藍籌精選的跌幅達到16%。2020年和2021年,這隻基金爲基民賺到合計192億元的利潤;2021~2023年分別虧損104億元、107億元和113億元。2023年,易方達藍籌跌幅再創新高,達到21%,遠超當年滬深300指數11%的跌幅。

易方達藍籌精選年度漲幅(圖源:天天基金網)

葛蘭也摔了個跟頭,其管理的中歐醫療健康混合C和混合A,在2022年的跌幅均超過23%。其中,中歐醫療健康混合C在2022年虧損109億元,2023年虧損70億元。同一時期,另一隻基金中歐醫療健康混合A分別虧損84億元和60億元。

2022和2023年,公募基金產品合計虧損1.9萬億元,蔡嵩鬆們紛紛跌落神壇,其中不少人除了公開向基民道歉,還試圖通過灌輸“心靈雞湯”,撫慰昔日的忠實粉絲。

張坤和大家聊“焦慮”、談“恐懼”與“樂觀”,和基民討論價值觀,進行“語言藝術治療”。他藉助多巴胺釋放來解釋基民的焦慮與滿足,告訴基民“當想象可能發生的痛苦事情時,那種感覺絲毫不亞於真正的痛苦。”

被業內譽爲“投資常青樹”的朱少醒,也鼓勵基民,“如果把眼光放到更長的時間維度,再對市場過度悲觀已經沒有意義。”

百億基金經理楊銳文則表示,“跌到市場自我懷疑的時候,這個市場就見底了”,鼓舞基民,“面對未來的風浪,我們努力把穩船舵,破浪前行。”

不過,“心靈雞湯”並不能扭轉乾坤,整個基金市場逐漸降溫。2022年,國內公募基金髮行新基金份額近1.5萬億份,2023年降至1.2萬億份,遠低於2020~2021年的3.1萬億份和2.97萬億份。

明星基金經理的時代,已經走到終點。

2022年,監管部門首次提出,要扭轉過度依賴“明星基金經理”的發展模式。今年3月15日,證監會再度發文,明確提出公募基金要“摒棄明星基金經理現象”。

昔日頂流中,蔡嵩鬆已經離場;張坤等人依舊在位,但管理規模已經大幅收縮。

2023年9月28日,葛蘭卸任了中歐研究精選和中歐阿爾法的4只基金。蔡嵩鬆更是在一天後清倉式卸任,辭去了諾安基金經理職位。Wind數據顯示,這一年卸任的基金經理超過了350位。

基金經理頂流們的“千億時代”已不復存在。截至目前,張坤管理的4只基金規模縮水至654億元,其中易方達藍籌精選的規模已縮水至417.38億元,與高位相比直接腰斬。葛蘭在管的5只基金規模縮水至573億元,其中規模最大的中歐醫療健康混合C爲240億元;劉彥春在管的9只基金規模縮水至538億元。

另一方面,損失慘重的基民終於走出了對於基金經理的迷信。昔日被鼓勵“勇敢飛”的基金經理們,如今要面對網絡上關於奢侈房產、千萬年終獎的質疑。

然而基金虧損的同時,基金公司管理費卻“旱澇保收”。

2022年公募基金虧損1.47萬億元,但是頭部前十名的基金管理費均在幾十億,其中易方達基金公司的管理費排在第一,爲102億元。前十大基金公司的管理費在2022年合計達到了588億元,而2022年公募基金行業的管理費爲1458.26億元,頭部十家就拿下了40%。

圖源:wind

隨着市場走弱、新基民減少,基金管理費有所縮減。Wind數據顯示,2023年公募基金共收取管理費用1356.57億元,較22年減少超過百億元,也是行業近十年來首次“縮水”,但仍然高達千億。

基金業績慘淡,鉅額管理費卻照收不誤,引發了越來越多的反感和批評。

今年4月19日,證監會發布新規,明確將公募基金股票交易佣金費率調整至較爲合理的水平,建立佣金費率動態調整機制,根據全市場費率變化情況,定期調整公募基金股票交易佣金費率,同時將交易佣金分配比例上限由30%調降至15%,自2024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

仍處於低位的市場,愈發謹慎的基民,日益嚴格的監管措施,都表明基金高歌猛進的時代已經結束。明星基金經理以及他帶來的市場瘋狂,正在成爲過去式。

在2023年年報中,張坤寫到:在粗放增長年代時常出現的“大力出奇跡”和“烏雞變鳳凰”將更難複製,企業的經營需要更加精細化,“我們也需要用更加嚴格和細緻的標準去評估投資標的。”

基金經理們的諸神黃昏時刻到來。這場交織了慾望、幻想與幻滅的造富之路,已經迎來終局。

參考資料:

《葛蘭被抓、案子在審?中歐基金:假的》金融界

《“明星基金經理”蔡嵩鬆取保候審,涉受賄、行賄,或涉操縱市場》銀柿財經

《前明星基金經理蔡嵩鬆爲何被查 公募行業嚴監管時代到來》財新

《長在熱搜上的蔡經理,爲何重倉半導體?》央視財經

《公募兩年合虧1.9萬億元,管理費近十年來首現負增長》第一財經

《獨家專訪諾安成長蔡嵩鬆:銳度不改 爭當科技投資最鋒利的“矛”》中國證券報

《2022年公募基金年報大數據解讀》w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