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出口強勢增長 中國經濟穩步邁向新高度
國家統計局11月30日發佈的中國採購經理指數(PMI)顯示,11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和綜合PMI產出指數分別爲52.1%、56.4%和55.7%,分別高於10月0.7、0.2和0.4個百分點,三大指數均位於年內最高點,連續9個月高於臨界點。其中,出口和服務業表現搶眼,聯手助力經濟穩定恢復。
出口強勢增長拉昇PMI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對11月PMI數據作出解讀。他表示,11月製造業呈現四方面特點:一是產需兩端協同發力,製造業內生動力不斷增強,供需循環持續改善;二是進出口景氣度穩步回升;三是價格指數升幅較大;四是大中小型企業景氣度均有所回升,表明前期出臺的助企紓困以及針對小微企業的金融扶持等政策措施效果顯現。
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陶金對國際商報記者表示,製造業基本恢復常態運行,這背後的根本原因是中國新冠肺炎疫情得到及早有效控制,復工復產迅速。同時,8月以來企業關於補庫和去庫的迅速靈活的調整,體現了企業應對經濟形勢變化的適應能力增強。
“四季度隨着補庫週期進入平穩狀態、投資活動回暖,製造業復甦有望進入年內第四輪邏輯轉換,即內生性的復甦,即政策逐步退出後,經濟基於週期波動的自身修復,經濟結構不斷調整,逐步重新達成更高水平的均衡。”陶金作出這樣的判斷。
值得注意的是,出口的強勢增長支撐了11月製造業PMI的回升。11月新出口訂單指數和進口指數分別爲51.5%和50.9%,分別高於10月0.5和0.1個百分點,均爲年內高點。
陶金表示,總體而言,11月出口增長是全球需求修復、對歐美地區的供給替代效應、新興經濟體供給能力恢復緩慢三大因素共同推動的。儘管新冠肺炎疫苗的研發和投產進程在加速,但其大規模得到接種的時間似乎會比預期中的晚,全球疫情蔓延的趨勢仍然在繼續,但經濟卻在持續重啓。這導致了包括新興經濟體在內的全球供需的缺口拉大。中國的出口是填補這一缺口的主要渠道。
然而,自今年5月份以來,人民幣進入快速升值通道,並在近期進入“6.5時代”。人民幣升值直接影響出口企業的結匯。泉州曦日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業務經理郭建章對國際商報記者表示,近期人民幣的不斷升值使外貿出口企業面臨着利潤減少甚至虧損的風險。
陶金認爲,從近期外貿表現看,匯率影響整體有限,國家近期出臺的一系列支持外貿創新發展的政策也將持續釋放。後期外需纔是出口企業面臨的最大挑戰。“從長期看,中國出口的替代效應可能會隨着全球疫情的變化而變化。若全球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則中國的出口替代效應將有所弱化,高速的出口同比有可能有所收斂。”
服務業復甦步伐穩健
而在非製造業方面,11月份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爲56.4%,高於10月0.2個百分點,爲年內高點,延續穩中向好的恢復態勢。
趙慶河表示,消費市場逐步有序恢復,服務業復甦步伐穩健。11月份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爲55.7%,高於10月0.2個百分點,9月份以來持續位於較高景氣區間。
“非製造業的商務活動景氣度自3月以來持續逐月回升,體現了有效防疫政策和復工復產措施推動下的線下商業活動逐漸向常態化迴歸。”陶金說,分項看,服務業和建築業商務活動指數均高於10月。線下消費和服務業在中國經濟中佔據較爲主導的地位,這意味着服務業的持續恢復對中國經濟的支撐作用尤爲關鍵。